【子午观潮】三个关键词读懂杭州G20峰会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孙悦 李丹
2016-08-15 22:58
G20关键词一:稳定器
在全球区域政治较为混乱的背景下,中国举行的G20杭州峰会,能不能成为全球治理变革新契机,是外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而实现这个目标,就看中国能不能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今年4月和7月,IMF连续下调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众多G20成员都遭到了多次调降。据IMF测算,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仅为3.1%,不仅弱于1980-2015年历史均值3.47%,甚至弱于2008-2015年危机均值3.23%。金融危机以来,欧盟一直是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稳定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英国的退欧否定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动摇了欧元的货币基础,欧洲将难以通过利益协同、政策协调实现区域稳定,欧洲20个国家的大选也充满不确定性,动荡的欧洲已成为新的风险策源地。
而在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全球化持续退潮的同时,地缘冲突也加速升级。在G20杭州峰会前夕,法国恐怖袭击、土耳其政变等“黑天鹅”事件密集发生,频繁冲击原已岌岌可危的全球市场。
可以看出,政治风险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政策协调的呼声越来越高。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政策弹药依然充足但下行压力加大,美国利率虽持续偏低但经济复苏稳定,本届G20峰会将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让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宏观政策上相互协调,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
视频:G20杭州峰会的三个关键词之一:稳定器
G20关键词二:金融改革
G20峰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生,金融改革一直是其重要议题。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今年初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市场普遍弥漫着一种比较悲观的情绪。而另一方面,全球金融体系更加复杂、联系更加紧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也在不断增加。这次G20会议将对全球经济作出怎样的判断备受关注。
而在此前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已经达成初步共识,就是要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等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性金融风险。
自担任G20主席国以来,中国还成功重启了沉寂多年的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并在该小组中发挥了积极的领导作用,为下一步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完善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据央行副行长易刚透露,本次峰会将就建立开放和稳健的金融体系,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发展普惠金融形成重要成果。
针对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此前G20财长会议上认为是金融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基本面的过度反应所导致,有些过于悲观,不过,在袁钢明看来,这种反应并非过度,尤其是英国脱欧公投,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有目共睹,G20峰会上如何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做出客观估计,将是下一步制定相应改革政策重要前提。
视频:G20杭州峰会的三个关键词之二:金融改革
G20关键词三:结构性改革
早在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就强调,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级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G20推出约800项结构性改革政策,然而,有报告显示,各国虽然意识到深层次结构问题是危机的主要根源,但改革进程却十分缓慢。分析认为,原因在于各个国家的状况和立场不同,政策协调难度大。自中国担任主席国以来,G20加快结构性改革的努力 取得显著进展,改革的9大优先领域、48条指导原则 和一整套指标体系 均已确立,各成员国同意 根据该体系 每两年对改革进展进行一次评估。这表明,G20就最重要的改革领域和原则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 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袁钢明认为,结构性顶层设计的出台是在此前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所做的决策有限,只能说明各方在从货币刺激政策向结构性改革转变上达成了共识。包括中国自身,尽管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接下来的正式峰会期间,各方还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结合各自国家的特点,共同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视频:G20杭州峰会的三个关键词之三:结构性改革
(编辑:傅群)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