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智利智京中华会馆:百年历史的华人社团

时讯

国际新闻

2016-11-22 17:28

央视网消息:电视画面中展示的是智利智京中华会馆为华裔新生代设立的中文学校,第一堂课的内容就是:我会中文,我骄傲。但对于会馆来说,值得骄傲的不仅仅是教中文。



智京中华会馆是目前智利最大的一个华人侨团,有123年的历史,它是旅智华人在智利共同的“家”。许多重要的活动,比如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在这里举办。

餐饮是华人在当地的主业,据统计,在圣地亚哥的中餐馆就超过1000家。会馆为会员组织经营法律和餐饮卫生的讲座;中国国务院侨办派厨师团访问智利,为侨胞传授厨艺和传播中华饮食文化。

在中华会馆原先的章程里面,会员必须是中国国籍。而由于部分华侨已经加入智利国籍,因此章程在2011年修改为:出生于中国的华侨华人,以及出生于智利的华裔,都可成为中华会馆的会员。这一重要修改,明确中华会馆的大门是向所有华侨华人及华裔敞开的。近年来,智利实行全方位开放,健全了法律制度,因此自中国各省的新移民,怀着创业发展的理想纷至沓来。华侨华人目前大概有3万人左右,主要生活在首都圣地亚哥。

特色:文化为根,两次创办中文学校

老华侨潘奋程表示:“我们离开了中国,好像没有了根。如果有个平台经常联系,根就不会断。中华会馆就是我们的平台和靠山,是华侨华人的家”。而中文学校也是维系根基的一个平台。

智京中华会馆的楼上就是中文学校,由于华裔新生代在西班牙语环境中成长,不可避免地慢慢失去母语的环境。会馆负责人意识到,必须有所作为来延续中国文化和语言,于是在1946年就创办了圣地亚哥第一所华人学校。另外,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的中华会馆也曾建造了一所中文学校。

50年过去了,当华裔新移民的孩子在智利成长,又面临同样的问题。会馆在2003年再次办起中文学校,教材得到了广东省侨办、广东教育厅以及暨南大学的支持。教室墙上贴着常用字示范,孩子们画的荷花、仕女,学生们用工整的钢笔书法写下的司马光的历史故事,以及他们写的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散文。

至今,为学校工作过的教师和志愿者已经超过70位,现有学生110多名,年龄在6-20岁,有一些是智利当地人。学校有8个年级,每周六下午上4小时课。该校推荐学生参与中国举办的华人作文比赛,并且每年都有人获奖。孩子们学会了中国各民族的舞蹈,孩子们到中国各地参观,并回到家乡寻根。这一切都将中国文化的根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发展:“一带一路”,瞄准中国国内市场

近15年,中华会馆共换过5任主席,主席与理事会成员都一代比一代年轻,且大部分由新移民组成。他们在智利一稳定下来,自愿地投入会馆工作。但是对如何吸引在当地成长的新生代,仍然在摸索中。虽然年轻一代对中国的飞速发展感到自豪,但其思维、生活方式更接近于智利当地人,对侨社没有足够的归属感。

智利的华人会馆正在慢慢经历变化。过去,华裔会馆基本上都把智利作为市场,而近年中国推行“一带一路”,他们看到中国更广阔的市场。于是,广州总商会副会长何国兴、和平统一会会长王会江等侨胞将智利的水果、海鲜,特别是红酒销往中国。智利广州总商会何国强会长,向前来访问的广州市贸促委代表团提出,该商会未来将作为广州与智利乃至拉美地区贸易合作的桥梁,把更多的国内五金、服装、鞋帽、电子产品出口到智利,同时把智利的红酒、水果、食品、海产品等引进到国内。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