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视频|上海艺博会接地气 老外作画站台也吸睛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7-11-05 16:40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展项目,上海艺博会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对于大多数上海人来说,“艺术博览会”这个概念可能就是从上海艺博会上知道的。上海艺博会从它诞生之日起,似乎就自带海派基因,走到今天俨然就像一个上海老克勒。
今年,上海艺博会整个展会面积2万5千平方,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以色列、捷克、塞浦路斯等16个国家的约140家画廊参展。和历届一样,上海艺博会推出了一个主题:“艺术为生活添彩”。回顾历届主题不难发现,上海艺博会一直走的是“亲民”路线。
有人说,曾经占据着主要位置的几个指标性的上海画廊从艺博会上消失了;也有人说,上海艺博会上的艺术品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行画。说这些话的人多半是业内人士或者半个圈内人,他们往往用学术的、走进美术馆的眼光去审视一场艺术品交易会。凭心而论,又有多少寻常百姓会走进他们所谓“很艺术”的艺术品交易会?“懂”与“不懂”,“美”与“不美”,估计都会在那样的交易会上讨论半天,更别提购买力了。
上海艺博会就截然不同。前苏联乌克兰油画版块中列宁、斯大林等人物肖像,总能让许多中老年观众驻足,并且在画前合影留念。这些红色题材是一代人的情结和记忆,正因为如此,也成了许多藏家的“心头好”。朝鲜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如此。工作人员甚至穿上了朝鲜族服装,让参观者特别有代入感。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捷克的玻璃很有名。这一次“捷克水晶艺术联盟”携六位捷克顶级水晶艺术家的作品登场。展位前的观众也是最多的,而工作人员将装有作品纸盒搬进搬出,忙得不亦乐乎。而这样的情景和作品很少会出现在同城其他艺术博览会上。
就是这样一个“老牌”的艺博会,却成了国外年轻艺术家眼中的香饽饽——不仅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画廊送来参展,并且本人也亲临现场。西班牙的奥古斯汀·威利亚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鲜明,怪诞而神秘,画中那些大眼睛的小怪物孤独而宁静。开幕当天,他的两件作品就被收购了。这位年轻艺术家往自己作品前一站,就是最有力的宣传——你会发现画中小怪物的眼睛就像他的那双眼睛,瞪得大大的。
加拿大的抽象艺术画家泊桑索性在现场表演起了即兴绘画创作。艺术家在展览现场作画并不多见,油画更少,而看老外画油画更是新鲜。因此,泊桑画画的地方成了整个艺博会现场最热闹的地方。他被观众层层包围,大家举着手机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至于能够卖出去几张画,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画家张培成直率地说,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样的平台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五天的参观人数可能是一个个展的几倍。画廊想的是如何出售艺术品,但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自己倾心创作的作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就是一大满足了。没人看,又谈何买呢?
从去年开始,上海艺博会最大的亮点,可能不是作品,而是人。艺博会上新设的艺博讲堂迎来了许多收藏界的大人物,每一堂讲座都是坐无缺席。去年来的是马未都,今年开场首讲的是张五常。据艺博讲堂创办人祝君波透露,张五常1995年在朵云轩以55万收购了几件中国古代书画——在当时,55万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的一件后来被张五常以3500万卖出。已经耄耋之年的张五常现场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从瓷器、田黄、玉器讲到了书画。 在瓷器收藏方面,张五常选取了宋朝五大名窑中的汝、定、钧窑,详细分析了每个时期的具体变化和特点,以及中国皇帝对于瓷器方面的造诣和个性化艺术影响。又讲解了中国名石寿山、田黄和翡翠等相关知识。关于书画收藏,张五常列举了王铎书法,说明收藏书法比收藏绘画容易,自己以书法收藏入门,他认为收藏就是要多看。通过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研究书法的经验。最后,张先生说中国文物就是一个真正的伊甸园,是不需要花钱的。有钱可以买文物收藏欣赏,没钱的可以到博物馆、美术馆观看,同样可以达到学习和愉悦的目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吕心泉 实习编辑:朱佳伟)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