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公用电话亭“变身记”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昱 戴晶磊
2020-08-10 15:15
如果把城市比作公共客厅的话,那么遍布于街头的公共设施必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在上海街头,有一样公共设施已经静静陪伴了我们近百年,那就是“公用电话亭”。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用电话亭,似乎渐渐成了摆设。但最近,它们正悄然变身。
在上海火车站,一出站,就能见到一整排的公用电话亭,这里是全市公用电话亭分布最密集的地方,一共有66座,几十年如一日,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们提供便利。在手机并不普及的年代,这里更是全市公用电话亭使用率最高的地方。
其实上海街头的这些小亭子,有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上海就有了第一个公用电话亭,1984年,金陵路上又开设了最早的7座投币式公用电话亭。1992年,第一批磁卡公用电话亭在外滩落成。
2006年,上海公用电话亭的数量达到最高峰,共有一万座。而此后,随着手机使用越来越普及,移动网速越来越快,除了机场、车站,其他地方的很多公用电话亭,渐渐成为摆设。从2014年起,上海电信陆续拆除了近3000座使用年限过长、使用效率低下的电话亭。尽管如此,省下来的6000多个电话亭里,仍然有近一半,一年之内一个电话都没有打过。2015年,对于这些立在人行道上的公用电话亭,未来到底要何去何从,引发了市民的热烈讨论。
有市民认为应该取消,而且占了一点地方。 也有市民认为要保留,“这对我们务工人员来说有好处。 ”“偶尔你的手机会没电,紧急的情况还是需要的。 ”
市民建议,可以增设银行卡和公交卡进行刷卡来打电话。
随后,公用电话亭的"变身"之路正式开始。2011年,它承担起了城市wifi微基站的作用,今年,上海又开启了对全市电话亭的5G升级改造。加装了5G小型微基站后,可以弥补5G室外宏站的覆盖盲区,实现市区5G信号的无缝覆盖,5G网速在电话亭旁可以保持在800MBPS的水平,是4G网速的10倍以上。
而现在,在保持通信功能的同时,这些街头的红色小亭子还在设计师的巧思下,迸发出了无限可能。
它可以是临时休憩站:
也可以是迷你图书馆: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市民通过公用电话拨打110的将近有27万人次,拨打120的有2.9万,拨打119的有1.7万,小小一方电话亭,未来还将对接更多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成为街头的“风景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 戴晶磊 实习编辑:程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