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视频 | 讲共同富裕就想到收入?看白沙村如何提高幸福感

这就是中国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11-08 10:12

在11月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携手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围绕“聚焦二十大:迈向共同富裕”,与浙江大学分会场的师生们共同展开了演讲与讨论。



钱教授提到,一讲到共同富裕,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收入。收入确实很重要,但是共同富裕的衡量标准绝不仅仅是收入,而更主要的恰恰是居民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多数人的收入可能提高了几十倍,但是我们也有很多人依然感到不幸福,到底这是什么原因呢?行为科学证明,人类具有对不平等的天然的厌恶,收入不均等将显著地降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实现我们的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都知道,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大多存在着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加快发展恰恰是它们的难点和痛点,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是难中之难。

浙江省为了推动26个山区县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专项用地指标的支持,创造了“飞地经济”模式,也就是让这些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在发达的县市有了一块“飞地”,可用于二、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就比较好地突破了产业发展中的原有的限制。农村产业发展可以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打下基础。



但是在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也有可能会对农民的生活带来困扰,导致幸福感的下降,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是浙江农村发展的普遍经验。浙江杭州太湖源镇有一个村叫白沙村,它也是浙江省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村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它就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到目前为止,它这一个产业已经带动了全村72%的劳动力就业、创业,仅仅旅游这一项收入,就为村民创造了人均年收入7万元的这样一个收入。



但是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也开始出现了比如像饮用水供应不上,污水、垃圾处理成为严重问题等等,给游客、也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此后,该村就开始实行减床位、提质量的行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既改善了整个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也提升了这个产业本身发展的质量。



我们讲绿色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浙江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当然,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也来自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的普遍缓解。比如说浙江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医共体、教育集团等模式,让高水平的医生和教师下乡,解决了农民及其子女的看病难、上学难问题;通过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快递等解决农民的出行难、物流不畅等问题;通过人居环境的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等等,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得到大大的提高。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