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6″

视频 | RCEP正式生效 未搭上车的美国会甘心吗?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2022-01-03 19:50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全球经贸领域也迎来了第一个重磅事件。那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全球经济体量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正式成立。



最大自贸区来了!


1月1日,山东、浙江、江苏、辽宁等全国多地开出了RCEP原产地证书,根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仅RCEP实施第一天,中国就向国内出口企业发放了505份原产地证书和声明。


RCEP生效后,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其中,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会超过65%,中国与日本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将分别达到25%和57%。2月1日,随着RCEP在韩国生效实施后,中国与韩国相互之间立即零关税比例将分别达到39%和50%。


除了降低关税外,RCEP还在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知识产权等方面形成统一规则,域内贸易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自2012年起,RCEP历时8年谈判最终由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从人口数量、经济体量、贸易总额三方面看,均占全球总量的约30%。


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认为,RCEP经济圈凭借规模和活力“成为全球贸易新的重心”,而全球经济也将形成亚太、北美和欧盟三足鼎立的格局。



美国盟友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RCEP最早由东盟规划并提出,但达成协定的成员国中,有不少是美国的盟友。比如,“五眼联盟”成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积极推动RCEP谈判的达成,而中日韩三国,也是首次通过RCEP联系在了一起。


事实上,早在2002年,中日韩三国就有意向建立自贸区,并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协商。然而历经多轮谈判,该协定仍未达成最终成果。这其中既有三国在领土争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分歧,也不乏美国从中挑拨离间的干预。


而通过RCEP,不仅中国和日本首次建立起了自贸协定关系,东北亚地区的经贸联系和合作也将达到新的高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RCEP无疑会给中日韩三国提供更多的经贸合作的机会,为东北亚地区经济融合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同时也将对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及达成产生更多助力。


不过苏晓晖也坦言,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加强,并不必然会带来政治、安全,乃至战略方面的一帆风顺。由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涉及到复杂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和一些非常敏感的历史问题,这些裂痕都不可能仅靠一纸协定就能弥合。而美国推动的所谓“战略重心东移”也必将给三国的合作带来冲击,因此,目前还不能对未来局势过于乐观。



不断“退圈”的美国急了


RCEP的生效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些欧美国家酸味明显。


《德国之声》就报道称,RCEP的体量十分巨大,“它让亚太国家有机会追赶欧洲,实现欧盟内部市场那般巨大的区域内贸易规模”,并称中日韩将是RCEP的最大获益者。“它有助于打破美国意图将中国排挤出国际经济体系的做法,使中国更有能力同美周旋,抗衡其围堵”。


《美国之音》《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则深感忧虑地称,“RCEP将使中国在制定亚太地区贸易规则方面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而美国的影响力会被削弱”,“一旦中国未来敲定更多贸易协定,中国在地区贸易谈判桌上的存在,将更加凸显美国在该地区的缺席”。


事实上,美国此前并不是没有机会加入一个着眼于亚太地区的贸易协定框架。早在2005年,文莱、智利、新西兰及新加坡四国就发起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后来随着美国的加入,这一协定迅速推进,并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形成了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概念。



然而2017年,特朗普在他正式就任总统的第一天就签署了一项行政令,以TPP伤害美国工人利益为由,宣布退出该协定。后来TPP改组为CPTPP,拜登政府仍然表示没有重新加入的计划,而中国则在2021年9月递交了加入CPTPP的申请。


在苏晓晖看来,美国可谓自酿苦果,在其推动战略重心东移的过程中,目前经济上明显缺少“抓手”,而重返CPTPP又脸面上过不去,因此打算“另起炉灶”,以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来作为一个新的平台,打造自己的战略“抓手”。去年底,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宣称,“作为拜登政府重振美国印太地位计划的一部分,2022年初,美国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印太经济框架”。


“我们需要警惕,美国在暗中进行的一些战略设计,甚至对未来RCEP的运行设置一些阻碍”,苏晓晖说,但是RCEP无疑也给美国上了一课,“包容才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总体方向,单纯地为一己私利搞小圈子,这样的道路反而会越走越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