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重逢2020: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新目标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厚真 朱晓荣 秦雯 张颖
2020-01-25 19:10
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去年夏天,看看新闻Knews记者坐上湿垃圾车走访了上海不少小区。
位于上海静安区的海关二村,为了推广垃圾分类,专门雇佣了一位垃圾分拣员桂师傅。去年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桂师傅时,他说,居民们有的分、有的不分,他的手套要经常更换,手指也因为接触了一次有毒有害的物质而做了手术。
时隔一年多,看看新闻Knews记者再次来到了海关二村时。桂师傅,依然坚守在垃圾箱房的岗位上。相比之前的繁杂忙碌,桂师傅坦言,现在工作压力没那么大了,轻松多了。事实上,这半年来,海关二村每天的湿垃圾量从过去的1桶半增加到了3桶,干垃圾从10桶减少到了8桶,桶里湿垃圾的纯净度也高了不少。能有这样的效果,也要归功于这几大本厚厚的记录账本。
海关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红虹介绍说,每一幢楼每一个门洞我们全部是录入的,你的垃圾已经分类了,那么在我的表格上你会看到一个yes,如果你今天垃圾没有分类,在我们的表格上你会看到一个no,我们也是很柔性地让志愿者上门跟他们沟通。
在长宁区古北强生花园小区,垃圾分拣员刘师傅,同样感受到了变化,曾经逐个破袋、徒手分类,是他的工作日常。尽管起初会有些居民不配合、不理解,但刘师傅以他的坚持与努力,一一化解,这些小区居民也都看在眼里。刘师傅也坦言,现在比去年至少轻松三分之二,90%都分得很好的。如今,强生小区已经从早期分类不合格、被湿垃圾车拒收,变成了街道里分类排名靠前的小区。
从抱怨到接受,从适应到习惯,近半年来,2400万上海居民为生活垃圾实现全程分类付出了诸多的努力,而在末端处置设施方面,建设的速度也一直在追赶居民们的脚步。2019年,上海陆续关停了一些环评不达标、生产效率低下的小型湿垃圾处理厂,并扩建大型湿垃圾处理设施2座。这座2019年10月份新落成的上海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可以说是高大上了,所有的生产都在这样的密闭环境当中进行。眼下,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服务着上海六个中心城区,每天处理湿垃圾达1000吨。
上海老港处置公司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生产主管王春荣说,他手上拿的这一罐就是提炼出来的毛油,毛油会经过第三方继续提炼,提炼以后会生成生物柴油,提油以后,浆液进入厌氧罐进行发酵,发酵产生沼气是用于发电机进行发电。
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从去年夏天以来,上海先行先试,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居民区垃圾分类达标率提升到90%,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431.8%,实现4倍的增长。今年上海还将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持续精细化推进定时定点投放。从严格管理,再到自觉习惯,这场全民参与的社会运动,仍需我们共同努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厚真 朱晓荣 秦雯 张颖 图片编辑:杨寰昱 视频编辑:陈佳雯)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