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湿垃圾"变身"!"供电"2500万度 还成了土壤"补品"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瑜 高曼珊 洪焕铨 屠佳运 成奕霖
2019-07-18 11:19
从7月1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上海已进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半月有余,市民前端分类的士气鼓足了,那后端处理的能力有没有及时跟上?这一场2400万人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怎样才能产生正效应?
瓜皮、菜叶、鸡蛋壳,这一袋全部都是湿垃圾,因为湿垃圾含水量高易腐,而且发出恶臭,所以它又被称为是垃圾中的臭垃圾!可是您知道吗,其实这些令人厌弃的湿垃圾可以变成电供家庭使用,也可以变成肥料种出美丽的鲜花。
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单体式垃圾处理企业,黎明有机质固废处理厂主要是让湿垃圾在厌氧环境下产生沼气,然后利用沼气发电,上午一辆辆湿垃圾收运车排队进场,把市民分好的湿垃圾倒入暂存区,再由工作人员控制抓斗将湿垃圾投入处置井内。
在井口的位置,我们发现这样一台齿轮状的滚动装置,这其实是垃圾处理末端的除袋神器!正是因为在前期分类的时候不够彻底,湿垃圾当中混入了一些塑料袋,就需要这样一台机器把他们筛选出来,再由师傅来手工进行清理,刚才我们刚刚进来的时候,我也试图翻过去体验一下工人师傅的工作,但没有经验真的很难自如地站在这滑溜溜油腻腻的滚筒上,泰然自若地面对着下面四五米深的垃圾坑,来捡这些塑料袋。
我们刚刚进来拍摄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我一进来就觉得酸臭扑鼻,假如您在现场会发现这个空气是蒙着一层雾的,它会熏得人眼睛都不太容易睁开。但是每一次这样捡垃圾,在以前还没有完全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师傅工作一次就要两三个小时。
之所以要手动除袋,是因为塑料袋等杂质会影响湿垃圾后续发酵的效率。为此,厂区还对收运车辆的湿垃圾纯度分ABCDE,5个等级,评级E为最差,下次就会拒收。
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卫华说:整个进料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现在刀头基本上一天下来可能清个一次就够,原来可能工作一个小时就要去人工去清理一下。刀头上缠塑料,一个会磨损它的刀头,另外由于它的缠绕以后造成物料的通过率降低了,整个流水线的生产效率也会降低。原来每小时五吨左右一条生产线,现在我们每小时已经达到十吨以上了。
随着越来越多高品质的湿垃圾涌入,黎明厂的发电效率也在不断提升,截至今年5月,黎明厂已累计用湿垃圾产沼1260万立方米,累计发电约2500万度,全部供应国家电网!按照上海每户家庭湿垃圾的平均产生水平,大约每户家庭五天到一周产生的湿垃圾,就能为全社会贡献一度清洁的生物质电,而制沼发电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油脂还会送去生产生物柴油,渗滤液则会经过超滤纳滤等环节实现达标纳管排放。
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原液非常脏,闻上去也非常臭,经过处理了之后它会变成什么样?这里是经过处理之后的出水口,在这闻上去一点味道都没有,工作人员提了一桶上来,现在看上去已经是非常干净的水质了!
在这座湿垃圾发电供方的一旁正在建设二期项目,预计2020年可建成投产,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市民们分出来的湿垃圾将转换为绿色能源,点亮千家万户。
有机质固废处理厂现在的日均处理能力是300吨,正在接触到二期工程可以达到700吨每天的处理能力,等到完工之后,黎明园区的湿垃圾处理能力可以达到一千吨每天。其实湿垃圾除了变成电和生物柴油之外,经过资源化的利用还可以变成土壤的补品,那具体变成了什么补品呢?
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生产车间厂长吕长红介绍,湿垃圾运到厂里之后,主要是造成两种产品。我们餐桌上的,它是肉类,包括这种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也高,是在75%以上的;有机质会稍微偏低一点。湿垃圾到我们厂之后,首先第一道工序它是一个预处理分解,分解完后到隔壁车间添加一种微生物菌菌剂,是做的一种定向朴质化发酵!
一袋750克的微生物菌剂,配上7.5吨的垃圾,1:10000的比例刚刚好,经过温度和压力的控制,自动搅拌12个小时的发酵过后,半成品就可以出炉了。
上海湿垃圾变成了宝贝,已经在北京山东浙江等地被广泛用于蔬菜水果药材茶叶等种植用地以及盐碱地等问题土地的恢复和改良。我们爱吃的长兴岛蜜桔,北京草莓等种植过程当中都用了这些土壤调节剂。不过在真正投入市场前还得再经过一道工序。
像这些贝壳类大骨,还有瓶盖在发酵的过程当中没有办法被分解掉,但是由于体积太小,初筛时也没有办法挑出来,所以一定要在肥料半成品出料之后再进行一次机器自动筛选。像这么大的袋子,一天可以筛出四袋来,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干湿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那道难题的答案也心里有数了,为什么像大骨还有贝壳,一定要把它归为干垃圾。
7月1号强制垃圾分类了之后,我们筛出来的垃圾和以前有变化吗?吕厂长表示,塑料袋明显减少,大概是减少了50%以上。因为塑料制品对土壤是影响非常大的,是在土壤里面非常不容易降解的。其实还是对于我们最终自己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食品,包括后端的我们一些农产品都会有一些隐患。
目前厂区每天可以处理多达200吨的湿垃圾,一旁的二期工厂也已进入了调试阶段,这个月就将投入运营!届时该厂的湿垃圾日处理能力也将突破600吨,从而生产更多的土壤调节剂滋养林间田头。
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能源和养料!这样的垃圾处理神器现在不仅出现在垃圾处理厂,甚至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黄浦街道居民家里分类出来的湿垃圾,不出小区就可以直接变废为宝。
现场看,一个机器一直在哗啦啦地运作,每天要投几次垃圾进去?湿垃圾生化处理机维保经理冯建强表示,现在一般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总的量是200公斤!下午的这一次倒进去的时候,好像里面已经看不到上午到的垃圾了,它全部分解掉了,水比较多一点。还有部分的二氧化碳,还有一些剩余物,这个剩余物可以作为有机肥,许多居民都会拿着这个去种花种草。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惊异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垃圾处理神器,但是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各位工作人员,都无一例外地告诉我,真正神奇的是大家正在进行的垃圾分类里面,有了前期的精细化分类,才能够让这些神器有地儿可放,有劲可使。我们都是这一场神奇魔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系列报道: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瑜 高曼珊 洪焕铨 屠佳运 成奕霖 编辑:傅群)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