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
时讯

视频 | 思想耀征程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03-26 12:33

《思想耀征程》第一集

——幸福路上一个不能少

 

【大片头】

 

【引子:“典”耀新征程】

今天讲的故事,出自西汉经学家刘向的《说苑·政理》。

西周初年,刚刚灭掉商朝建立周朝的周武王,向姜太公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姜太公回答说:“不过是爱民而已。”周武王又问:“那么怎样爱民呢?”姜太公答道:“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1990年5月,即将离开福建宁德的习近平,把这句话送给了地直机关领导干部。他说,“爱民如子”,古人尚知如此,何况我们共产党人?

25年后,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再度深情地提到这个“爱民如子”的典故,他说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居于首位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幸福路上,一个不能少,人民至上,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

 

【演播室】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我是何婕。

民者,国之根也。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至上,幸福加温,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幸福路上一个不能少,正是我们系列节目第一集的主题。我们将会带上开放麦,前往大江南北、城市乡村,我们一起去听人们的感悟和心声。他们当中最有故事的人,也将会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一起来分享幸福路上的奋斗经历和真情点滴。

今天的“闪耀开放麦”第一站要去的,是云南怒江大峡谷,我们要去那里东侧海拔2000米山腰上的一个小村庄。

 

闪耀开放麦 地点:云南沙瓦村

字幕:

2020年,沙瓦村实现整村脱贫。

2023年6月,这里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电影放映会。

 

记者:姑娘你好,打扰一下。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栏目组,我们在做一个“幸福时刻”的话题征集。你愿意参加一下我们这个活动吗?走吧,走走走

陆春花 云南沙瓦村幼教志愿者: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坐着车回家,不用再走路了。

坡罗 云南沙瓦村村民:我买了车子,拖拉机一台,三轮车一台。

阿四妹 云南沙瓦村村民:买了三轮车,买东西也是方便好多了。

斯春梅 云南沙瓦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老百姓的话就是,幸福指数这方面也是越来越高了,他们开心了,我就开心了。

王卓 云南沙瓦村村民:我妈妈给我买的,我们怒族的衣服。

阿四妹 云南沙瓦村村民:让他们好好读书。

李苏珊拉 云南沙瓦村村民:能学到知识。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最幸福。

柴红芳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导演:沙瓦的山靠着天,沙瓦的云“骑”着山。

段黎华 任匹河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过去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吃最大的苦,现在的话,做工作也方便多了。

李建华 云南沙瓦村二组组长: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最幸福的是通了路了,现在就在这个通了(的)公路上,我们在看我们的片子,这个时刻是最幸福的。

柴红芳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导演:他们很喜悦,也很幸福,也很害羞。

 

【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有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王炳林,欢迎王教授。同时我们也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欢迎马教授。来到节目现场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朋友们,同样欢迎大家。

主持人:看了这段开放麦,大家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在怒江大峡谷的深处,会有这样一个电影放映会?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要去问这场电影放映会的组织者,也是导演。接下来,我们就要把这位导演作为“闪耀宣讲人”请进演播室,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互动。

各位“闪耀观察团”的同学,在聆听分享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用你们手上的“热力发送器”,来表达对主讲人点赞,好不好,到时候我们在大屏幕上,都可以看到大家的热力点赞,会以星星的形式出现。

接下来让我们欢迎“闪耀宣讲人”柴红芳导演。

【闪耀宣讲人:柴红芳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导演】

大家好,我是电影《落地生根》的导演柴红芳。我们这次回怒江的沙瓦村,我给村民们放映了他们的故事。看着这样的场景,我的思绪回到了6年前。2017年,当时我们策划了关于精准扶贫的纪录片项目,之后我基本上把云南所有的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跑遍了,最终我选择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沙瓦村。

这个沙瓦怒族村特别的“极致”。因为它有极致的美,它也有极致的穷。这里是中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村里的扶贫工作也是刚刚开始因为之前,这里的村庄它没有(公)路,没有桥,它仅有的这样一个,就是有三尺宽的一个小路。我是一个当过17年兵的老兵,我第一次爬,没有爬到山上,太陡了,大汗淋漓,非常绝望。那么第二次,我爬了6个多小时,我终于到了山顶,我到了那个村庄,村民们特别热情,我当时很激动。(掌声)谢谢大家。

这里请大家看两个片段。这个背冰箱的,叫坡罗,他是村里少有的家里有冰箱的人家,在村里开了间小卖部,但是冰箱坏了以后,修冰箱的师傅怎么都不愿意来村里修,因为路太难走了,坡罗就花了一天的时间把冰箱背下山。他舍不得雇人,就一个人(背),把脊背都背破了。

这是小二哥66岁的母亲病了,全村的男劳力要过来,然后他们轮流着,不停地轮流着(背),要冲下山,我们摄制组两个团队去跟踪拍摄,全部都受伤了。

所以大家从我们纪实到的片段里,可以感受到这条路是横在沙瓦村民面前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他们在这个时代到底要如何跨越和改变呢?当时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在我们的干部,在我们的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沙瓦村2017年决定要修一条路。

那一天的时候,我记得我哭得比他们还厉害,因为当时那一铲子下去以后,村民站在那里那种笑容,恍如隔世。真的,我们在这个村里边,我们四年半的拍摄,我们记录和见证了贫困地区“一步千年”的那种变化,我为之而骄傲,我为之,为他们而觉得幸福,因为他们之后的生产生活,真的可以有所改变了。

23公里的路,如果要算账的话,要花1000多万元这个村庄一共有700多人,有一部分人说我要搬迁,就是年轻人。有一部分人说我不搬迁,我要留在山上。留在山上的300多人怎么办?他们如果没有这条路,他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依然会倒退,会返贫这条路,不仅是当时解决了他们生产生活的路,也是未来,依借着青山绿水发展旅游的一条路。

大家看看路通了以后,沙瓦村人民现在的生活怎么样?请看大屏幕。

 

VCR】

清晨六点半,坡罗出门养护公路。他要抓紧阳光不那么强烈的几个小时,把公路上的落石、杂草清理掉。

这份养路的工作,每月能给他增加1500元的收入。但路带给他的,还远不止这些。

(坡罗 云南沙瓦村村民:生活改变了好多好多,以前都是背。路一通,我就去买拖拉机了。)

坡罗脑子转得快,路一通,他买了农用车,之前全靠肩挑人抬的货品,现在转眼就能运到家。

(坡罗 云南沙瓦村村民:有活的话,一个月赚,七八千块钱。)

路通一通百通。

小学三年级的腊八,比姐姐幸运,他上学时,路已经通了,他们现在坐着爸爸开的三轮摩托车,半个小时就能到校门口。

这天进校前,爸爸给腊八买了双新球鞋。

(记者vs腊八:一会儿穿着新鞋去上课吗?对。)

路通了之后,腊八离家最远到过北京。他并不清楚家距离北京到底有多远,但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走上了与父辈完全不同的路。

 

【演播室】

柴红芳:大家也看到了,之前背冰箱的坡罗,他现在已经买了车,而且有三辆。我跟踪拍摄的小腊八,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而且他还曾经去过北京,我当时是比他们都还要骄傲和开心。因为所有的人,是不能想象,我们四年多的拍摄,见证了他们“一步千年”的变化。(流泪)

那么我和沙瓦人,我们现在都成了家人,我也学了一些怒语。在我们《落地生根》这部电影里,我们的13首乐曲,全部用当地的民歌去改编。我们创作的其中一个《怒族小夜曲》,表述我们对这个时代,对我们那一段日子的倾诉。

今天也特别开心,把我们电影音乐的创作人江晓春先生,以及我们影片里的小腊八请到了现场。

柴红芳:晓春好,腊八,你好,嘎赤勒(怒语)。

腊八:嘎赤(怒语)。

柴红芳:我问他嘎赤勒是怒语说你开心吗?他说他开心,嘎赤就是开心的意思。

江晓春 音乐创作人:一首《怒族小夜曲》献给大家,谢谢。

现场演唱:

怒江悠悠地流向远方,

多少的话儿还没有讲。

等到山风传来你口弦声响,

踩着那月光我就到你身旁。

哦嘞嘞,哦嘞嘞。

(怒语)想你想得不行,

(怒语)思念已成一个坑。

(怒语)念你念得不行,

(怒语)念想已成一个眼。

主持人:谢谢柴导带来这么精彩的沙瓦村的脱贫攻坚的故事。

主持人:腊八,我先问你个问题好不好?你今天穿的这个衣服特别漂亮,能跟我们做个介绍吗? 

腊八:怒族衣服。

主持人:这是怒族衣服,很有民族特色。那是不是节日的时候穿?

腊八:是的。

主持人:刚才柴导告诉我们,沙瓦村通了路之后,大家出去很方便了。小腊八跟我们介绍一下,你到过哪些地方了?

腊八:北京、上海、昆明、保山、六库、福贡。

主持人:远远近近好多地方,以后还想不想去更多的地方?

腊八:想。

主持人:希望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远方,好不好?

腊八:好。

主持人:我们请晓春老师和腊八,先入场休息好不好?柴导要再留一会儿,好。掌声送给他们。

主持人:这个音乐响起的时候,就是那样的恋恋不舍。我注意到大屏上的热力值很高,现场有好多年轻的朋友,他们也被深深打动,一直在点头。我们请大家举手示意,告诉我哪位想要交流的,或者有问题想要问柴导的

吴志豪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没有想到现在还有这样一个难以抵达的村庄。也了解到其实为了修这条脱贫路,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么想请问一下,当时有没有比如说把村民集体搬迁到山脚下,或者是其他更有效的一些解决方法呢?

柴红芳:因为有一部分人要搬,有一部分人不搬。不搬的他就告诉我,说他不会说汉语,说他的家在山上,他的小小的田间在村里,他告诉我他搬到山底下,他无法生存。这300多人在村里,不是说一刀切地全都要走的,我们还是以人为本,来实事求是地进行帮扶的一个政策。

主持人:未来把他们引领向更富裕的状态,有没有做一些规划?

柴红芳:现阶段脱贫真的只是第一步不是修一条路就完了这个村庄要规划,依借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怒江,依借着它的特别美,一个是要保留它的建筑的东西、文化的东西。第二个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把旅游产业发展起来。

主持人:好,也再次感谢柴导,柴导请入座。

柴红芳: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现场有两位嘉宾,我们也跟嘉宾来进行讨论。柴导在讲述中她就分享,她说沙瓦村几百个人,但是您看修一条路要1000多万元,我们怎么来看这两个数字?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沙瓦村脱贫攻坚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实现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看起来修23公里的路,花1000万元,这个数字是很大,实际上这正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这样一种理念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能有的人是愿意走向远方,有的人故土难离,这个时候,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就是我们需要把握的问题。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对,在这个沙瓦村的案例中,非常明显就反映出来,我们当地政府非常尊重当地老百姓的意愿和需求,有差别地去区别对待,去定制化地提供这样一些脱贫攻坚的支持和服务,我觉得也能体现出我们讲的人民至上的理念。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像沙瓦村这样一些有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其实保留它的这样一种原汁原味的特色,去发展相关的乡村旅游,可能是更加长远的一个发展。

主持人:后面我们还要走向产业发展,我们还要共同富裕。就像我们讲,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一起来努力、一起来建设。也再次感谢柴导带来的沙瓦村的故事,也谢谢大家的讨论。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欢迎回到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不仅是大山深处的老百姓,即便在繁华都市当中,我们看到也有一些亟待改变、需要助力发展的人群。今天闪耀开放麦的第二站,我们要去山城重庆,那儿有个民主村,是当地著名的“火锅村”。当下,它正在经历一场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城市更新过程。

 

闪耀开放麦 地点:重庆民主村

记者:您好,打扰一下,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栏目组,“幸福一刻”的话题征集,我们到那边。

陈代容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那个时候脏乱差,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

何自力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以前这儿可以说是脏乱差。

周云江 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是我们城市的一块“伤疤”,也是我的一块“心病”。

余水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一院副院长:开街的那一刻,当地居民拄着拐棍的,还在街道上来感受,原来的民主村变成了一种怎样的面貌。

李艳新 重庆民主村社区党委副书记:新面貌,新环境

彭其碧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更新以后,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刘航 咖啡店咖啡师:一些博主拍的那个照片。

朱莺 咖啡店主理人:时尚的感觉。

周云江 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释怀的感觉。

王博 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负责人:老百姓觉得建设得好,他一见到我们就像亲人一样。

余水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一院副院长:年轻人到这个片区来,比如说树下喝一杯咖啡。

朱莺 咖啡店主理人:就是比较喜欢咖啡,也比较喜欢茶,就融合在我们这个点里面,真的有幸福生活的这种感觉。

周菊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玩耍,老年人可以在这聊聊天。

邓志学 重庆民主村社区食堂后厨工作人员:人气挺旺的现在。

何自力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成为九龙坡这个“网红打卡”地方,大家都来旅游,都赚到钱。

 

【演播室】

主持人:在刚才的这段“开放麦”当中,当大家都在感叹民主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说,民主村是他的一块“心病”。大家可能也很好奇,他和民主村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接下来就把他请进演播室。让我们欢迎“闪耀宣讲人”周云江先生。

【闪耀宣讲人:周云江 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家好,各位专家好,我叫周云江,一直在城市建设管理的系统岗位上工作,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得越久,民主村更让我就是牵肠挂肚。

重庆有句老话叫“一座建设厂,半个杨家坪。民主村就是我们建设厂最大的一个职工家属区。这个建设厂前身是大名鼎鼎的汉阳兵工厂,民主村应该说也曾经是环绕在荣光和辉煌里。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厂区的搬迁,我们的民主村逐渐衰败了、老旧了,甚至是“落寞”了。

民主村要改,但是怎么改?说实话,我们前后做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最开始是大拆大建,全部推倒了重来。我记得有些居民拉着我说,这棵老树不能砍,这个红砖房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能否保留下来。这些我们都把它充分吸纳进来,融入到我们的更新改造当中,后来调整了发展的思路,转变为了“留、改、拆、增”的一个城市更新的模式,把“留”放在了第一位。这样变化的原因,还是老百姓的呼声。同时,大部分的居民要留下来,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整个更新工作,得全部置于群众的眼皮下,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对比简单粗暴的大拆大建,可能更复杂、更困难。但是,再难也得做,因为这是我们给居民群众的承诺。

困难和挑战就来自于这些房屋的搬迁以及空间的腾退。我最记得有一个叫周永平的老职工,他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民主村,对这里十分的熟悉,而且他在居民中还有一些威望。最初他是不同意搬迁的,我们是锲而不舍,多次上门跟他拉家常、算补偿,甚至是谈感情,最终是道尽了千言万语,磨破了嘴皮,说服他第一个带头签订了搬迁协议。为此我们还创新了协议搬迁的一个工作模式,就是和老百姓进行公平的、市场化的谈判,略高于我们城市房屋征收拆迁的一个标准,尽可能地把最多的利益让给老百姓。

城市更新不只是空间形态的一个更新,我们也十分注重内部生态活力的更新。比如画面中看到的一间咖啡馆,它是我们“三师(规划师 设计师 工程师)”进社区的一个工作站。咖啡馆的几个主理人也是年轻的设计师,他们运用专业的知识来服务社区、服务老百姓。此外城市更新也要守好底线,有些不能拆、不能搬的,还坚决地要把它留下来提升、改造,这其中就有我们的菜市场。现在这里焕然一新,不仅卖菜的商铺增多了,菜品更丰富了,还引入了面包店、早餐铺、咖啡馆等新业态,现在连周边的一些社区居民也喜欢到这里来买菜。

现在应该说我们每一个居民,都逐渐见证自己的宜居梦,一步步地照进了现实。

 

VCR】

何跃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环境改变好了。

李莉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老百姓也高兴了。

李忠玲 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快乐,幸福。

 

【演播室】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云江先生刚才来做这段分享。我这里补充一下,周云江先生所在的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是隶属九龙坡区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也是民主村改造的建设单位。他在“开放麦”的时候说,民主村的改造是他的一块心病”,所以现在这个心病”您算放下了吗?

周云江:坦率地说,民主村太大了,更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改造)二期的面积会更大,住户会更多。

主持人:所以其实我们现在看到民主村选择的这条更新的道路,它是工作量更大的、难度更大的。但是这样可以更大程度、最大限度地照顾好大家的诉求,听到大家的心声。接下来也把时间留给我们的“闪耀观察团”,请你们提问。

方峥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其实我自己未来也有想要打算回到基层,为城市、为乡村、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您能不能分享一下,您是通过怎么样的一种方式去说服他们(居民)、打动他们的?

主持人:请坐,我听出来了,这是一位有志于成为基层工作者的学生朋友,来现场取经来了。

周云江:首先确实还是要有耐心,然后要有真心。其实居民的诉求,都还是有他的客观的、现实的需要的。真正地以心换心、换位思考,把所有的政策也好、道理也好,还有他关注的点也好,讲清楚、讲透,总会找到那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您的用心,谢谢,我们也希望民主村的二期顺利推进。

周云江:好,谢谢。

主持人:请入座。也跟我们现场的两位嘉宾再来讨论。问一下马教授,您看刚才周云江先生说,一开始要大拆大建,但最后他们觉得要“留、改、拆、增”,人民的事情人民商量着办,就是要让老百姓满意。您觉得这样的一种改变,怎么来体现人民至上的立场?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们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不是说政府单方面地拿出一套方案,让老百姓来接受,而说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反复的沟通,直到大家能够有一个共识。而且我们其实在做城市更新,它的最终的归宿,是要让老百姓有一个比较宜居的环境。所以这个时候的话,真正有发言权的毫无疑问也是广大的市民。我们经常讲这个城市是一个生命体,而生命体的最核心是人。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找到他们记忆之中的,和向往之中的城市。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民主村这个名字确实很有意思,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多样的一种诉求,也体现了一种智慧。我们讲人民至上,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做好群众工作。我们说坚持人民至上,当然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同时还要尊重人民的创造,还要汇聚人民的智慧。刚才周董在讲的时候,有两心我印象特别深,一个是有耐心,一个是有真心。也就是说体现了我们基层干部,真正为老百姓着想,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种宗旨。

主持人:一切以老百姓的意愿、立场出发去造福,这才是有生命力的事情。也非常感谢两位的观点,也再次感谢周董刚才给我们介绍民主村的整个更新过程。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欢迎回到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告别了重庆的“火锅村”,“闪耀开放麦第三站,我们要去上海虹桥街道的古北市民中心,那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的首提地。

 

闪耀开放麦  地点:上海虹桥街道

记者:觉得什么时候感觉到很幸福?

蒋媚吉 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居民:现在就很幸福。

记者:设立了一个“闪耀开放麦”,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幸福感受。

安大地 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居民、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我看镜头吗?最幸福的时刻就像刚才那句话一样,“我的街区我做主。我当时就是考虑在主要入口放一些隔离的设施,最后在我们的街区真的实现出来。

盛弘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众人的事情众人来商量,就是因为这个参与,大家的微笑才更加的真切、美好

夏云龙 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居民:我今年83岁了。请大家看,7年来提出建议上百条,有两条,全国人大真的是通过了。你说高兴不高兴。

余月玫 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居民:社区的活动很多,每天早上到这里打拳、参加合唱,生活就比较充实。

李昌善 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做业委会主任一年了,我没被别人骂,得到的是他们的赞扬,我觉得很幸福。

蒋媚吉 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居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家人全都身体健康,然后小朋友认真学习,老公努力上班。

诺扬·罗拿 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跟居民有关系的一些改造,都争取居民的意见。在这里碰到我,因为我也是周边的一个居民。

吴新慧 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最幸福的时刻,我觉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个论述,现在在我们很多的民生实事当中,也有了进一步地拓展。

徐成珺 参观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生:以前觉得立法离我们是比较遥远的,来了之后就会发现,民主实践都在我们身边。

李云 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居民:闹中取静,回到这里居住的时候,你会慢下来,幸福指数挺高的一个社区。

林筱彤(2岁) 上海虹桥街道社区居民:谢谢。

众人:美好社区,先锋行动。

 

【演播室】

主持人:在这组“开放麦”里,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里面有一位外国朋友,但是他的汉语讲得非常流利,他也在向社区提意见,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就要请出下一位“闪耀宣讲人”

【闪耀宣讲人:诺扬罗拿(土耳其)】

大家好,我叫诺扬·罗拿,就许诺的诺,表扬的扬。我是土耳其人,来华已经41年了。因为土耳其驻上海总领馆的设立,他们派我到上海来,所以一来我就不走了。以后就转行,到一家外资银行(担任)驻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那就等于说我下海了,就一直到今天。上个月(5月)我已经退休了,光荣退休了。我在中国的时间远远超过住在土耳其的时间,算一个上海人吧,对吧。我上海话学得还可以,我上海话也讲得蛮好的,我也是上海人。

我在上海的时间,有一个外号,人家说我是洋啄木鸟,就引起我注意了。实际上它是挑刺,因为这个是一种我生活的方式。那我是怎么挑毛病、提建议的呢?中国有一句话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跟着我实地感受一下吧。

 

VCR】

诺扬·罗拿vs路人:

可以占用你一分钟时间吗?回答:我赶时间。

可以占用你一分钟时间吗?回答:一分钟,我听不懂。

我们想改造这个广场,所以就争取周边的人的意见和建议。

回答:因为我们自己有小孩,我们非常希望这里能够有可以玩的这样一些设施。

回答:就缺少绿地,你看这一片都缺少。

回答:还以为他是这里的物业什么的人。

回答:还是开发的老板

回答:他中文说得好好。

 

【演播室】

诺扬·罗拿:这个是虹桥街道万科广场。我刚刚到(上海)古北来的时候,这个广场和周边非常繁华、非常漂亮、非常现代化。现在大概20年、30年过了,所以这个地方变得比较了。所以我们收集大家对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广场我们这边改造是怎么样的样子。

还有一个是比较严肃的事情。这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的时候,要修正个人所得税法的时候,有一些意见征集。针对修正法案的第一条,对纳税人有一个规定。我提议的是,原来由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的外国人,就改称为累计满183天的外国人,要纳税,这样的话就避免偷税漏税。正式出台的法律,直接采纳了我的建议,我当然很高兴了。

因为一个平台,大家都可以(提建议),不是外国人中国人的事情了,都可以提出来建议,发出声音,甚至影响立法。这个就是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一个设立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

之前我还说到,我刚退休了,虽然心里还没准备,但是确实退休了。所以我在中国的生活,在上海、在中国可能即将要告一段落了。我现在正在写一本书,《亲历中国基层民主发展40年》,我想向土耳其、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以及中国对民主的理解和实施的做法。这是中文写的。

主持人:多少万字的一部作品?

诺扬·罗拿:先7万多字,但是大概要超过10万。

主持人:大大点赞,大大点赞。我们现场也有很多青年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菲利蒲(塞尔维亚)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我是复旦大学的菲利蒲,来自塞尔维亚。跟您一样,我在上海18年了,所以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刚刚听您的分享非常亲切,因为首先我是一个在长宁区长大的孩子,刚刚那个广场也是我童年的一部分,非常近,每次去完家乐福就会过去逛一圈。

主持人:所以您是不是跟刚才被采访的人感受一样,希望这个地方有更多的儿童设施、更多的绿化。

菲利蒲:是的,我记得刚来的时候也是那样,现在还是那样,是该改一改了。

主持人:好,这条意见我们也听到了。

菲利蒲:还有一个点很亲切,就是这么多年以来,您有没有担心过自己被误解,或者有没有想过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样参与进来是否合适,或者是否能够被接纳?

诺扬·罗拿:对,有一些那个(误解)。他们都说我是不是管这个闲事?因为中国有一个歇后语叫做狗抓耗子,多管闲事。我觉得不是这样,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外人,是(和)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的,参加立法也没有什么区别,就有一种归属感,这个社会的包容度还是很高的。

陈沅彤 中国香港青年:诺扬老师您好,在您的建议中间,被采纳的成功的是有多少的?

诺扬·罗拿:被他们采纳的,我估计大概(100个中30、40个左右,但是我并不是看这40%的成功率,我不是这么看的。有的原因并不是我的建议不好,有的是因为时间还没到。比如说20年前,我跟交警讨论,车辆右拐弯的时候,先让行人过马路,他说现在我们条件不成熟,因为一停后面是一大堆车辆,就我们路会堵了,路不够宽,所以我们现在做不到。现在呢?做到了。如果是这样看,20年前我提出来的建议是失败的,但现在看还是对的。所以有一些事情是,我不是(在意)多少被采纳、多少被拒绝,我不是这么看,但是我提建议的精神还在。

主持人:谢谢诺扬·罗拿先生,谢谢他的分享,也期待您回来,再次感谢。

主持人:刚才诺扬先生让我们看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当中的一个缩影,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也来跟两位专家来进行交流,光是来自于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数据,成立7年多来,有67部法律草案的101条建议被采纳了,有19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18条建议被采纳了。您看这个采纳的比例还是很高所以听一下您的观点,您觉得从哪些角度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性、真实性?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们讲全过程人民民主,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制度设计,而且反过来是一种对老百姓、对公民的一种期望。也就说我们期望,更多的人成为“啄木鸟”,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对城市治理各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一组数据,这样一些参与是真实的,它不是我们讲虚假的,或者说走形式的,非常真切地反映出来老百姓的诉求,以及这样一些诉求真正落实到我们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之中。

主持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还有一句话,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您怎么来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式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民主权利、人这种精神状态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保障人民的这种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汇聚起我们这个民族的力量来,也是我们推动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力量。

主持人:在党的二十大的报告当中说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第一句话是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您看我们今天在详细讨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在尊重人民的创造,在集中人民的智慧好,非常感谢两位提供的观念,也谢谢诺扬·罗拿先生的分享。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坚持人民至上,成为了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的影视文艺作品中,也有很多以此为主题的创作,生动阐释了什么叫作“为人民谋幸福”。

主持人:在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盛放”颁奖典礼上,摘得“最佳中国电视剧”大奖的《县委大院》,就是其中之一。作品讲述了县委书记梅晓歌和他的同事们,在新时代之下一路前行、艰苦奋斗、实现理想的故事。梅晓歌的扮演者胡歌,在演绎一位基层干部时,对于人民至上又有什么感悟呢?

 

VCR】

电视剧《县委大院》片段:群众在干部的心里面有多重,干部在群众的心里面就有多重。

胡歌 演员:他们很熟悉老百姓的生活,他们也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烦恼是什么。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都够将心比心,这也是我们在剧中讲得最多的一句台词。

电视剧《县委大院》片段:只要你干的一件事能被老百姓记住,那就不容易了,那就是最高的评价(举大拇指)。

胡歌 演员:其实讲到这句台词,我其实也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感悟到了梅晓歌他在开展工作、他在解决难题、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其实人民至上这个理念一直是他精神的支撑。那么我们在《县委大院》之外,在更多的岗位上,可以看到千千万万个像梅晓歌一样的,在为人民服务的这些基层干部,才能够让我们看到,今天整个中国的面貌也在进行着改变。

 

【演播室】

主持人:我也想听听两位专家的观点在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我们怎么用人民至上这样一个理念更好地引领我们的建设、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时代是非常不同的,我们现在新时代所面临的这样一些任务和要求是非常不同的,但是我觉得一种精神它是贯穿始终的,也是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地去提升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和执政能力,去让老百姓能够真正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就是要心里装着群众,要满怀激情的怀着真心爱护群众、关心群众,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才永远不会忘了你。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两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也再一次感谢我们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各位宣讲人的分享,以及我们现场的青年观众们。

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包含“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至上考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地迈进。

再次感谢大家的参加,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思想耀征程》第二集

——复兴路上我们一定行

 

【大片头】

【引子:“典”耀新征程】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战国时期,燕国有个少年,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们走路姿态非常优美,就一路赶到邯郸,亦步亦趋地模仿——人家迈左脚,他就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最终他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了只好“匍匐而行”,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荒唐可笑,却包含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兼收并蓄,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但生搬硬套,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就难免落个“匍匐而归”的下场。

 

2013年1月5日,在一个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说冷战之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正是其中重要内容。

 

总书记用“邯郸学步”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才能在复兴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演播室】

主持人:欢迎进入今天的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复兴路上我们一定行”就是我们本期节目的主题。在节目当中我们将会带上开放麦,前往城市、乡村、企业、学校,倾听人们的感悟和心声。他们当中最有故事的人,也会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用各自的经历同大家一起来感受自信的力量和自立的雄心。

 

主持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今天的闪耀开放麦第一站我们将会去到上海航天八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航天人讲述他们的星辰大海的征程。

 

【闪耀开放麦 上海航天八院】

记者:三位好 打扰一下,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节目组的。

受访者:紧张得出汗了,语言表达能力太差

受访者:喂喂喂,我可以说话了吗?

受访者:我叫钱海鲲

受访者:我叫毛闵军

受访者:我叫杨新海

受访者:我叫刘永强

受访者:我叫柏合民,天宫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受访者:我是负责舱体总装的

受访者:实验舱梦天系统总体工作的

受访者:实验舱资源舱机械总体的研制工作

受访者:空间飞行器机构产品设计工作

受访者:空间站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的设计师

受访者:载人飞行气电总体工作

受访者:我所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梦天实验舱的研制工作

受访者:梦天舱整个研制过程长达12年,是我们国家空间站在轨实(试)验能力最强的一个舱段。

受访者:2021年4月29日,核心舱发射,太阳翼完美地展开,我当时也是在飞控中心

特别激动

受访者:神舟十六号发射之后,这个乘组是我们国家在空间站转入运营阶段的第一个乘组。

受访者:我值了一个班,大概是有三十多个小时,一点都不困,回去之后是非常激动的那种心情

受访者:整个结果都正常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受访者:航天员进驻在实验舱,开展实(试)验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是无比地自豪的

受访者:(从)嫦娥五号开始,到现在的空间站,在我们自己的手上逐步完成,感觉到特别有成就感

受访者:执行飞控任务的时候,我可以跟航天员作对话,我孩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感到非常兴奋,觉得他爸爸也是一个,可以干大事的人

受访者:与其说我选择了梦天实验舱,不如说梦天实验舱选择了我

受访者:从大学开始选专业,包括找工作都是奔着航天来的

受访者:期待未来普通民众,不用经过专业的训练,也能进行太空旅游

 

【演播室】

主持人:首先为大家介绍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两位嘉宾,他们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张兆安,欢迎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王向明,欢迎您。以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们组成的闪耀观察团,欢迎你们。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要请出的这位宣讲人,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幕后的故事,不过我首先要提醒一下我们闪耀观察团的同学们,现在你们手上有个遥控器,待会儿在我们宣讲人宣讲的过程当中,你们可以通过遥控器为他点赞,我们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家的实时点赞的热度。接下来,就让我们请出今天的第一位闪耀宣讲人,有请。

 

【闪耀宣讲人:柏合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大家好,我叫柏合民,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一名科研人员,目前任空间站系统的副总设计师。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当时我是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和团队一起见证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的升空,这是我国空间站的第二个实验舱,它承担着建成我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光荣使命。从1992年党中央批准921工程立项实施,到我国全面建成空间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过了栉风沐雨的30年,我有23年的时光,有幸参与这项伟大工程,一路同行,参与并见证了它的成长。今天作为一个平凡的航天工作者,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共同回到梦开始地方。

 

2011年的11月3号,那一天是凌晨1点36分,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在静谧的太空中上演了一场叫“天神之吻”的盛景。那天我在北京飞控大厅,看着大屏幕上的两个航天器越靠越近,实际上它们的轨道速度达到了7.7公里/秒左右。我的心其实是提到了嗓子眼。随着两个飞行器的接触、捕获、缓冲、校正以及最后的连接,随着我报的最后一个口令,对接机构锁紧完成,就在那一刻,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活动当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载人航天工程中难度最大,而八院805所,历经16年研制出的对接机构,是其中对接技术当中的关键部件。

 

2000年的9月,我来到了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加入了对接机构的研制队伍。那时候队伍只有7个人,团队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我们在做那个时候,对接技术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掌握,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包括咱们国家的上级领导一块儿下决心,这个技术我们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资料少,我们人员也少。怎么办?我们到处收集收集资料,论证报告的撰写用了三个多月,最终将头脑中的概念和方案,转化成一份一份的图纸,并生产出来对接机构的第一台原理样机。

 

在突破了载人航天工程一系列关键技术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这项工程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建造我们国家的,自己的空间站。那段时间我们无论是在会议室、在食堂,甚至在散步途中,都在讨论中国空间站,应该长什么样?一旦有了什么想法或者灵感来了,随手抓起身边的纸卷也好,铅笔也好,甚至筷子、纸盒,就开始摆构型、讲方案,相互进行交流、讨论。慢慢的"积木组合+有限桁架""太阳翼二维对日定向"这两个核心构型思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年磨一剑,回头一看还真是如此。20年来,我花了两个10年做成了两件事,磨剑的过程确实很累,不过当我抬头仰望星空,知道太空中有颗最闪亮的星,它的名字里印刻着中国,它的光芒里曾经流淌着我和同事们的汗水,我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演播室】

主持人:谢谢柏总的分享。您说当初,您宣布对接机构对接完成那个掌声让你久久难忘,这样我们现场再现一下,让我们感受一席航天人的激情

 

柏合民:813报告,对接机构锁紧完成,对接成功。

 

主持人:谢谢,也向所有默默付出的航天人们,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接下来进入我们的观察团的提问时间,哪位同学要提问的?来,这位同学。

 

观察团: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宋宇轩。想问一下,整个空间站的设计和建造全部是由您的团队完成的吗,从构想到现在已经实现的十年之间,究竟投入了多少力量在其中呢?

 

柏合民:空间站分三个舱,我和我的团队主要是承担的梦天实验舱的研制工作。在梦天实验舱研制过程当中,他分几个层级的研制人员,在总体这个层级,也就是这个舱的总体设计,总体构型的设计、总装、试验等等这方面,总共由200多人。梦天舱总共分为十五个分系统,分系统的成员单位叫二级单位,总共由将近十个,而且在这些二级单位里面,又会向下分为三级研制单位,所以这个人员的数量是很多的。

 

主持人:两位嘉宾听了刚才柏总的讲述有怎样的感想。

 

张兆安:我觉得这个故事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就我们经常讲句话就叫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最大的制度优势。所以我们最近这几年特别强调,叫新型的举国体制。我们通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体制,然后协同攻关,来聚焦国家战略的制高点。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的科技创新的成果。比如说探月工程、北斗工程,我们国产的航母,还有飞驰的高铁等等。我就想,实际上我们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我们有巨大的能力和未来巨大的潜力。

 

主持人:的确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对建设航天强国,充满信心的底气所在。好,再次感谢柏总的分享,请入座。

 

主持人:这里是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马上回来。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今年3月,一场被网友们称为是"村BA"的乡村篮球比赛,让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走到了聚光灯下。我们的闪耀开放麦第二站,也来到了台盘村,我们马上到现场去看一看。

 

【闪耀开放麦 贵州台盘村】

村广播:请大家到村篮球场集合,参加“闪耀开放麦“拍摄活动

受访者:可以了吗,我是台盘村的村民,我叫李正奎

受访者:我叫王再贵

受访者:我叫岑江龙

受访者:我叫杨文俊

受访者:我们村民(对)篮球的热爱,持续了八十多年

受访者:从小到大我都能感受到,台盘村打篮球的氛围

受访者:(农历)六月六我们这里,每年都举行篮球比赛

受访者:去年的比赛,我们从早上九点钟打到凌晨的四、五点钟

受访者:去年那场六月六,我也来参加了比赛,既是观众 也是一名裁判

受访者:我在球场上是解说。大家都叫我“气氛组组长”

受访者:当时看台上人山人海

受访者:很壮观,观众很多,他们还拿起盆,敲锣打鼓的,挺热闹的

受访者:“村BA”火了之后,给我们当地的村民,带来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受访者:想着做一些事情,能在家里面发展,这也是篮球给我们带来在家里面创业的机会

受访者:我们的父老乡亲,都因为“村BA”的“出圈”感到自豪

受访者:带动了我们村里边的经济

受访者:向外面的朋友展示咱们的少数民族文化

受访者:让更多人能知道“村BA”,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

受访者:因为篮球,让我考上了我喜欢的体育专业,现在传授给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们

受访者:我到现在打球有五、六年,我最擅长的就是抢篮板

受访者:我们为“村BA”加油

 

【演播室】

主持人:很高兴,我们今天现场也请到了来自台盘村的一位闪耀宣讲人,接下来就让我们掌声请出他。欢迎岑主任特别的亮相。感觉好像已经到了体育赛事的直播现场。接下来就把舞台留给岑主任吧。

 

【闪耀宣讲人 岑江龙 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委会主任】

大家好,我叫岑江龙,来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台盘村的篮球文化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成了村里的新民俗,一代一代延续了下来。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打球,16岁就加入了村队,为了每年能回来参加比赛,我光辞职就辞了4次,后来索性就不出去打工了,回村一心一意搞篮球事业。这就是我们村的篮球场。条件不错吧。

 

比起以前,现在打球的条件好多了,但是球赛却有点办不下去。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也很难筹到钱。要是台盘村篮球文化,在我们这辈人的手里断了,就太丢人了。我就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打电话动员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六月六一定要回来组织比赛。大家看到的是当时比赛的画面。VCR)

 

 (主要来自周边乡村的)176支球队车轮战,打了整整10天,最长的一次是从一早打到第二天的凌晨四五点,休息几个小时接着打,我们村的解说员嗓子都喊哑了。每天一大早就有人来占位置,坐下来就不能走,一走位置就没有了。有人带了绣片,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等球赛开始,还有人打着点滴都不肯走,坚持看比赛。听说那几天球场旁边的小商店,卖掉了很多成人尿不湿,看到大家热情这么高涨,当时的感觉就是再累也值了。

 

我们比赛的奖品也很接地气,都是当地的特产。像这个就是我们台江的鲤吻香米,大家可以品尝一下,麻烦工作人员端上来给他们品尝一下。大家觉得味道怎么样?(观察团:好吃。)除了香米,我们还有猪蹄,还有麻鸭,还有台江的鲟鱼,也都是奖品,因为不太方携带,下次欢迎大家到我们台盘村去品尝。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人把这个比赛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我们村的篮球赛就一下子火了,连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都发了视频说想来看比赛。

 

VCR)姚明:从场面上来看一票难求,我不确定我能够拿到票,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非常希望去现场体会这么热烈的气氛。

 

还有一家公司主动找上门来说,说愿意出50万赞助比赛,条件是让他们公司冠名,50万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大伙商量了半天还是拒绝了。我们都觉得村BA必须得姓“村”,我们的我们一定要保持住村BA的纯粹性,所以不能要这个赞助。当然,拒绝50万的底气来自于我们从村BA这里得到的自信。去年夏天赛事期间,我们接待游客超过50余万人次,直接拉动整个台盘乡的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消费4000万元以上。

 

【成片:“村ba“爆红后的台盘村】

解说去年开始许多年轻人因为村BA回到了故乡31岁的吴小龙是台江县城关二小的体育老师他在村里已经做了15年篮球裁判27岁的王再贵返乡做了一名辅警同时他也是村BA的解说员。刘世成回村后白天在村BA主题餐厅工作,晚上就能和老朋友们打球。2023年村BA总决赛期间,台盘村篮球文创周边累计销售额超过20万元,农特产品销售额超过200万元,这其中利润的15%是全村共享的红利。

 

同期声张德 贵州省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

把咱们村的文创产品、非遗的产品、特产品向外展示,也提高了乡亲们的文化自信和这种幸福感。

 

解说杨芳村和台盘村一江之隔在绿水青山之间借着村BA的东风村民们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苗寨姑娘杨静英一家就在巴拉河边建起了烧烤露营基地

 

同期声杨静英 贵州省杨芳村村民

像你也看到我们这边有山有水然后像夏天正好是可以来玩的好时期可以在河里游泳,带小孩可以玩水,然后到我们这边还可以在沙滩上搞野外烧烤,

 

【解说】火出圈的“村BA”让村民们的生活,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这样一种探索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也让当地百姓,看到了未来和美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闪耀宣讲人 岑江龙 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委会主任】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通知,要把村BA升级为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决赛就会放在我们台盘村,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感到非常的高兴,也无比的自豪。等回去之后我就会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争取为全国人民奉献出更加精彩的比赛。也欢迎大家有机会能到台盘村来亲身感受一下村BA的魅力,谢谢大家。

 

【演播室】

主持人:所以小小一个篮球是燃遍了全国,也赛出了我们的致富路。接下来我们进入到我们的观察团提问时间,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来,这位同学。

 

观察团:岑主任您好,我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的讲师努尔比亚,咱们台盘村利用新媒体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我想问问您,那么您接下来要如何把握住流量热度,使这个乡村文化推广出去?

 

岑江龙:未来,我们台盘村准备打造成篮球小镇,就以这个台盘村BA为核心,然后辐射我们周边的几个村寨,一起打造国家4A级景区,然后我们就把这个体育,民族文化,还有旅游,包括我们乡村经济能够串联起来,来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主持人:王教授您怎么看这样的乡村赛事的火热现象?

 

王向明: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特别有名,叫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它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人民,、在传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我们文化的时候,说我们中华文化的特点,比如她的统一性、她的延续性。所以十九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他说在世界各个文明古国的流传当中,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所以我想这是我们自信的根源。体现了中华民族这样一种千年延绵的这种自信与传承。

 

主持人:所以背后其实是我们的文化的自信和文化的力量。张先生您看,今天我们讲文化振兴,其实它是我们乡村振兴五大内容之一。我们从村BA这个例子怎么来看,文化振兴对整个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张兆安:这个村BA你仔细琢磨琢磨,它最大的优势就因地制宜的来搞乡村振兴。他就抓住了乡村文化这一个切入点。接下来同你那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建设都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就非常高兴,你没有那边搞一个产业,全部搞成水泥建筑,周边的生态还是保持的非常好,这个对全国人民吸引力很大的。最后落实到产业振兴,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比如说你整个乡,现在就是说(带动餐饮业消费)4000万,那了不得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个最典型的、因地制宜的推进,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范例,为你点赞。

 

主持人:的确,要为我们的村BA点赞。刚才张先生说了一个关键词因地制宜,我也期待接下来我们各地,都能够因地制宜来发掘自身的文化潜力,我们有更多的村字头的品牌能够遍地开花,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的动能。好,再次感谢岑主任的分享,谢谢,请入座。

 

主持人:这里是大型融媒体节目“思想耀征程“,马上回来。

 

【小片头】

【演播室】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沃土,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任职期间,十分关心民营经济的发展,亲自走访、考察了多家民营企业,从诸暨成长起来的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的海亮集团,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闪耀开放麦的第三站,让我们一起前往浙江诸暨。

 

【闪耀开放麦 浙江诸暨】

受访者:总书记二十年前来过我们这个车间,当时是亚洲铜加工企业里面最大的一个车间

 

受访者:习主席来的时候,我们的盘管(事业)刚刚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我们是属于(海亮)盘管的第一代人,现在(海亮的)盘管已经成长为一个“巨人”了

 

受访者:我们车间现在已经自动化转型,我相信以后车间会是越来越好

 

受访者:最好的激励实际上就是这(块展板),我们的工人每天都会路过这块(展)板,每次看到这个(展)板,他们就觉得哪怕是再小的事情,他们也要做好

 

受访者:每年在这里(都要)举行党员代表以及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

 

受访者:当时就是面向着这个方向入党,就感到非常隆重也非常紧张

 

受访者:宣誓结束以后的第六天,(我)在杭州市市区里面抓获了一名持刀抢劫的歹徒,

我也很荣幸地获得了浙江省见义勇为的一等功和杭州市见义勇为的二等功

 

受访者:跟党走,跟着党的政策走,也就是跟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走

 

【演播室】

主持人:二十年来,牢记着总书记期许的海亮人,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来让我们掌声有请下一位闪耀宣讲人。

 

【闪耀宣讲人 王黎红 海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大家好,我是海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黎红。今天,我的讲述先从一张照片开始。可能大家注意到了,这个车间,在刚才的开放麦也出现过。这是海亮有色材料智造的一个普通车间,但对于我们海亮集团来讲,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3年2月16号上午,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来到这个亚洲最大的铜加工生产车间视察,在车间的流水线上看到"党员先锋岗"的铭牌,他详细了解了海亮集团的党建情况,并勉励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职工先锋模范作用,争创一流业绩。"20年来,总书记当年的嘱托,一直激励、引领着海亮人的成长。

 

他叫冯焕锋,1997年入党,高中学历,就是在这样的车间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高中毕业的他,自学制图以及机械理论,他用三个月,研制的铜棒反向挤压设备,打破了德国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连铸铜棒智能化生产线",节能节电率30%以上,生产效益提高2倍,属于全球首创。

 

和冯焕锋这样的一线工人,一起成长的,还有整个有色材料智造的产业。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提出了"地瓜理论",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想。坚定了我们全力以赴"走出去"的信念,现在海亮已成为连续15年中国最大的铜管出口企业,铜管和铜棒,像地瓜的藤蔓一样,伸向了全世界。

 

最后我想请大家再把视线回到最开始的车间,我这里也提前剧透一下,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大家看到的这个车间,马上会迎来改造升级,未来,它会像大家现在看到的,现代化、智能化车间一样,旧貌换新颜。说实话,我心里有点不舍。不过,转念一想,这不就是一种成长吗。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管车间的样貌怎么变,总书记二十年前的嘱托,对海亮人的激励不会变,海亮集团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步伐,永不会变。

 

【演播室】

主持人:谢谢。谢谢王董的分享,我们先进入观察团提问时间。这位同学。

 

观察团:主持人好,王董好,我是来自广州的暨南大学,也是一名香港的学生。我们在座那么多位都是来自内地不同高校的同学,我们现在讲的非常多都是同学们大学毕业之后就业的问题,这里我也想请教一下王董,海亮集团,每一年吸纳的大学生大概是有多少位?

 

王黎红:去年我们新招收的大学生是1500人,整个集团的用工增长是5%。今年我们向,推出的大学生的岗位是2000个,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踊跃报名。

 

主持人:接下来要跟两位嘉宾来聊一聊,张先生你看,其实我们说海亮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发展,背后一定是离不开国家的政策的支持的。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它的现实意义是有哪些?

 

张兆安: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它的税收要占全国50%以上,它的经济总量要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非常明显,最近几年受到疫情影响,确实对整个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确实出台了一系列的新的一些政策,而无非就要推动我们民营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主持人:王教授,在二十大报告当中,已经写下来了,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的作用。您怎么看这个认识的过程?

 

王向明:首先我想我们经常说,我们要有“四个自信”,那么这个自信的底气,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知道今年的两会期间,总书记下团组,他唯一去的一个政协的团组,就是今年的全国政协的民建和工商界委员组。这个组主要的就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总书记去了之后非常深情地讲,我是把大家当作自己人看的。我想这样就充分说明了在我们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当中,我们的国有企业,公有制企业和我们的民营企业,都能发挥巨大的力量。所以我想,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

 

主持人:谢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计,他也事关着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好,再次感谢王董的分享,请入座,谢谢。

 

主持人:这里是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稍候我们马上回来。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欢迎回到现场,刚才我们从村BA的爆火,说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载体有很多,比如说习总书记参观过的国家版本馆,汇聚了千年文脉,融合了古今之美,展现的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深厚历史底蕴。而电影,作为一种融合声光影的艺术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展示的重要载体。接下来,我会提到一部电影,不过我先不说它的名字,我先念一段来自国外的电影网站的影评,大家先猜一猜它是哪部电影:出色的视听效果、引人入胜的叙事、令人信服的概念和细节,以及更"普遍"的人类价值。它将同类型电影的上限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大家知道是哪部电影吗?

 

观察团:《流浪地球》。

 

主持人:几乎是异口同声。没错,今天,我们的节目也很高兴!邀请到了《流浪地球2》电影的一位重要的参与者,作为特别宣讲人,一起来跟大家分享电影背后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请出他。欢迎《流浪地球2》的制片人龚格尔。非常期待接下来,您给我们带来的幕后故事的分享。

 

【闪耀宣讲人 龚格尔 《流浪地球2》制片人】

大家好,我是龚格尔,我首先感谢大家支持中国科幻。

 

2019年,在《流浪地球》第一集上映半年后,我们曾经对《流浪地球》的映后,做了一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的观众都希望看到《流浪地球2》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对于这个进步其实要求还是让我们很紧张的。所以这个进步,就像是挂在我们整个《流浪地球》创作团队面前的那棵“胡萝卜”一样。

 

所以首先我们从视效方面寻找突破。在《流浪地球1》当中,我们一共有大概2000个视效镜头,但是在《流浪地球2》我们进展到了3000个视效镜头以上,动用了67个视效团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咱们中国自己的视效团队,比如说大家看到的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月球核爆的危机、冒着浓烟坠毁的空间站、席卷城市的海啸。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是国内众多视效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从一个侧面,正印证了中国电影工业,近年来飞速的发展。

 

网上网友大家看开玩笑,说郭帆导演是一个最会化缘的导演,但玩笑归玩笑,其实这个缘能不能化来,关键还是咱们中国软实力、硬实力的背书,从软件到硬件,从技术到设备。《流浪地球2》的拍摄得到了国内很多企业和单位的鼎力支持,我们的拍摄过程中,仅徐工集团,就先后提供了42款61台主机设备,约300多套零部件,和车间的工具作为道具,61套三维模型,以及319位工作人员,“为爱发电”了半年之久。而且咱们的中国制造还真是硬气,像徐工为我们提供的运载车,有一场戏我印象特别清楚,是太空站坠落。为了表现坠落的威力,我们需要这款运载车的玻璃全部碎掉。但是真到拍摄的时候,这个玻璃我们怎么也砸不碎。我问徐工的老师,这是为什么?他说因为我们的玻璃是防弹的,所以半夜我们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拿叉车撞这个玻璃,撞了半宿才给撞裂。

 

正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咱们的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先进计算,诸多领域的发展,才使得我们电影人有这个底气,去追求科幻电影当中的文化和理念的差异化表达。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2015年的时候,我们刚刚开始《流浪地球》第一部的筹备工作。当时郭帆导演让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排除那些科幻影视当中的一些固化思维的干扰,比如说设计上的精美感,那种光滑的、银色的、完美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等等。而是要寻找一套属于咱们自己的科幻叙事和价值观。

 

这些探索是有价值的。一转眼到了2023年,我们在《流浪地球2》里,看到了刘培强与妻子韩朵朵至死不渝的爱情。周喆直以一根断裂后,又愈合的人类股骨,向世界阐明“人类的团结,延续着人类文明的火种”,沙溢扮演的航天员的那句话:中国航天飞行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这些充满了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中国表达,是属于咱们自己的,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是属于世界所有人的。

 

《流浪地球2》路演的时候,郭帆在回应网友称他是化缘大师的时候,他说电影是有生命力的,它会生出枝芽,聚合那些人来帮助“小破球”一起成长。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观众。我听到这些话,心中非常的感触,太对了,电影是有生命力的,它的根越往地下伸得越深,它的枝芽就会生长得越茂盛。我们很荣幸,《流浪地球2》生长在一片沃土之上谢谢大家。

 

【演播室】

主持人:谢谢龚格尔的分享。接下来先进入到我们的观察团提问时间

 

观察团:龚老师您好,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薛一鸣。我对《流浪地球2》的视觉效果感到非常震撼,但是我也听到网上的一些声音说,《流浪地球2》它更偏向于一部硬科技的作品,但是现在世界上科幻电影,它更趋向于一种软科技的一种趋势。但是是否可以将《流浪地球2》中体现的家国情怀,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作为我们《流浪地球2》的一种软硬结合和我们中国科幻的独有的文化自信的力量。

 

龚格尔:我觉得说的特别好。在创作《流浪地球》的时候,我们真的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用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文化去想象,当我们真正面对这样一个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其实那一刻,我们作为创作者,就已经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理念,已经融入到作品当中了,我们并不需要特意地去安排一些,比如说非常外表化的中国的元素,更多的是用我们的想法、用我们的文化,去融入其中。

 

主持人:其实《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它的非常炫目的特效,而是它表达当中的中式内核。所以这个问题我要跟我们的王教授来讨论一下,您怎么看这个当中表达的中式内核?

 

王向明:《流浪地球2》我是看了两遍的。正像刚才主持人讲的,但是这个里面真的最能打动我的,确实是它的中国的文化内核我们今天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的那种爱、牺牲、责任我想这是中国人文化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你看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天下大同,墨子的社会理想,兼相爱,爱无差等,都是有天下情怀的,所以我们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我们才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也才有像《流浪地球2》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像包括中国航天大队那样的,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主持人:我们今天说为什么《流浪地球2》它能够成功地走出去,是我们非常成功的一次文化输出,就是因为它背后有中国硬核的实力。王教授,你怎么这样的技术和艺术的融合?

 

王向明:简单讲自信是自立的基础,自立是自信的实践的要求。在自信的基础上我们自立,从而使得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越走越宽广。谢谢。

 

主持人:谢谢。也要再次感谢我们的嘉宾的精彩点评,的确,就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总书记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七个方面着力,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这一重要指示可以说是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我们也期待,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们,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能够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主持人:再次谢谢所有宣讲人带来的分享。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只要立足中国实际,回应时代要求,坚持自信自立,坚定走自己的路,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再次感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谢谢。

 

 

 

 

《思想耀征程》第三集

——创新路上根基不动摇

【大片头】

【引子:“典”耀新征程】

佟瑞欣 表演艺术家:商汤,是商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特别讲卫生,每天都洗澡,为什么呢?答案就刻在他的洗澡盆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三千多年前刻在商汤澡盆上的“盘铭”。

三个“新”字本义是指除去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后来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意思是:要天天除旧更新。商汤每天洗澡的时候,看到这句箴言,就会提醒自己,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这句话,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说,要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的同时,“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

就包含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和几千年前的一位古人相比,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对于创新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以守正凝心铸魂,才不会动摇根基;以创新注入活力,才能够与时俱进。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我是何婕。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习近平总书记说,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路上根基不动摇”正是我们这集系列节目的主题。我们将会带上“开放麦”,沿着长江顺流直下,从金沙江边的布拖、华坪,到黄浦江边的上海自贸区,我们一起去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老百姓都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天“闪耀开放麦”的第一站,我们要去“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四川凉山的布拖县。

【闪耀开放麦 地点 四川凉山布拖县】

字幕:四川凉山布拖县 2020年脱贫“摘帽”

字幕:布拖县依撒社区 四川单体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记者:你好,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节目组,我们在这边设置了一个“闪耀开放麦”,请你们去聊一聊你们生活里面最近这些年发生的新鲜事儿或者新变化。

 

拉马拉日 四川凉山布拖县联补乡海俄村村民:我遇到了一个新鲜事,就是身份的转变。我以前是在成都养猪的,目前回到了我热爱的布拖,在布拖这边做了电商客服。

 

安张雄 四川凉山布拖中学教师:我在布拖从事教育(工作),现在我们走遍布拖的每一个乡镇,整个大大小小、所有最漂亮的房子都是校园。

 

四川凉山布拖县依撒社区居民:以前上学的话,我五六点就得要起床,(几乎)每次都得要迟到还被老师批评,现在这里的话,我可以七点半或者八点才出发。

 

陈亮宇 浙江省慈溪市驻布拖挂职医生:两个月前我就跟随组团式帮扶的队伍来到了这里,看到那些病人真挚的眼神,我心里就想着,要用毕生的所学把爱留在这里。

 

拉尔么俄各 四川凉山布拖县依撒社区居民:那时候我们住的都是泥土房。

 

拖觉史伍 四川凉山布拖县依撒社区居民:我现在住的房子有80平方米,有三间卧室还有卫生间。

 

阿布日虫 四川凉山布拖县依撒社区居民、在校大学生:我每次回来之后看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家对面多了一个换流站,而且还听说那个换流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电伏换流站。我高一的时候看还是一片平地,我现在大四回来就看到它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字幕:布拖换流站 世界第一大换流站

 

记者:在这边设置了一个“闪耀开放麦”,过去聊一聊你们生活或者工作当中的一些新鲜事儿,可以吗?(可以可以。)

 

郑自豪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我来自四川攀枝花(市)。

次尔杜吉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我是来自凉山本地的一名藏族小伙。

吴永健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来自浙江湖州(市)。

李萍萍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来自重庆市。

 

谢星宇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我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

 

兰方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这个站比较特殊,它是三站合址建设的,占地面积大跟输电容量大确实是给我带来了震撼。

 

李萍萍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每天都会日行万步。

 

兰方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沿着换流站的边坡走了一圈,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

 

次尔杜吉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最近碰到的新鲜事的话,就是我们金沙江换流站的高端现在开始调试了,这样的话意味着我们二期工程,也就正式建设完毕了。

 

郑自豪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每一次来布拖这边,我在路上都能看到一些新的变化。在未来整个凉山地区这边的光伏、风电(等)都将通过我们布拖换流站,为江浙人民带去清洁能源。

【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嘉宾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欢迎洪教授。同时我们也请到了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欢迎沈所长。今天在节目现场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在这段视频里面我们看到,一位藏族小伙次尔杜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凉山当地走出去的高材生,毕业了也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大凉山深处,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我们今天也专门把他请到了现场,来作为“闪耀宣讲人”,我们一起来听他的故事。我也要告诉现场的青年观众,你们手上有热力发送器,在听宣讲人讲述的时候,你们听到特别打动你的部分就可以按送这个热力发送器,我们在这里会感受到大家的热力值。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欢迎次尔杜吉。

【闪耀宣讲人:次尔杜吉 国网四川布拖换流站员工】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凉山的一名藏族小伙,我叫次尔杜吉,现在是国网四川特高压直流中心的一名技术员工,负责布拖换流站的运维工作。我的老家在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我们那儿曾被称为全国最后的“无电人口”,集中地之一。在我八岁之前,我们村里都没有通电,大家入夜后很快就睡了,根本没有任何的“夜生活”。因此我在成长过程中,对电学非常感兴趣,上大学的时候,也果断选择了电气工程这个专业,并有幸被福州大学录取,成为了村里面走出去的第一个“211大学”毕业生。

 

字幕:福建福州夜景

 

大学四年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大城市的灯火辉煌,因此我也一直希望在家乡也能看到这样的光景。所以我一毕业就回到了大凉山,考入国网四川直流中心,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之一的布拖换流站,在这里也让我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一晃两年过去,我们站已经建设完成。作为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现在它承担着将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能源,输送到江、浙两个经济大省的重任。从这里将白鹤滩(水电站)发出的电转化成直流电,输送到江、浙两省,只需要0.007秒,也就是7毫秒,一个人眨眼最快的时间是0.2秒,也就是说,在一眨眼的工夫,这个电流从大凉山深处送到东部的沿海城市,可以穿梭14个来回。

 

现在我的工作,也跟保障这个“闪送”息息相关。我主要负责站内“一次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所谓的“一次设备”,通俗点说也就是开关。这些设备正常运作,我们整个换流站才能平稳运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时时刻刻监测这些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定期给这些设备做“体检”。像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换流站的核心部件之一——换流变压器,它一个就有500多吨重,1.83米大高个儿的我,在它面前也是显得非常得渺小。像这样的大家伙,我们站足足有52个之多,它们要正常运行离不开里面的(变压器绝缘)油,因此我们每两小时就要监测一下,如果在监测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异常,那就需要立马开展一次更加精确的离线油色谱试验,一旦(变压器绝缘)油中特征乙炔气体的含量超过了千万分之五,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了,如果进一步发展恶化,可能会导致变压器发生严重的火灾,甚至是爆炸,所以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开展排查处置。另外,作为这些设备的“医生”,我们手机任何时候、24小时要保持开机,出现任何问题要随叫随到,这样的精神压力,也导致年纪轻轻的我,已经掉了好多宝贵的头发。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像布拖换流站这样的工程,在大凉山落地,给我的家乡也带来非常大的变化。还记得2008年,当我第一次出去读书的时候,从村里到县城足足花了4天时间,而且一半的路程都是在马背上。后来当我第二次出去的时候,村里到县城修起了土山路,可以坐车了,但仍要花费两天时间左右。现在从村里到县城,只要5个小时不到。现在我们整个凉山的交通设施还在进一步地完善当中,相信未来这个时间还会进一步缩短。

 

字幕:四川凉山木里夜景

 

现在,我喜欢站在家乡夜晚的山头,看着家乡的好似繁星点点的夜光,感慨自己当初的选择跟上了这个美好的时代。

 

主持人:谢谢次尔杜吉的分享,能够参加家乡的建设,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美。

 

次尔杜吉:肯定的。

 

主持人:刚才主讲人在演讲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左边的大屏上 ,热力值在不断地上升,先把对话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让我们来听年轻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一场对话。

 

薛一鸣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次尔杜吉学长好、大家好,请问咱这个布拖换流站,除了面积大、能够“闪送”外,还有哪些优良的性能?

 

次尔杜吉:除了占地面积大,我们的输送容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这儿可以特别提一下咱的输送容量,满送额定功率达到了1600万千瓦,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我们站功率满送的情况下,1秒钟发出来的电量,可以同时充满60辆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1秒钟?

 

次尔杜吉:对,1秒钟发出的电。我们站的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比如说像一台800千伏的换流变压器,以前从国外纯进口,(现在)国产(化)之后,要便宜个两三千万(元),大幅节约了我们的成本,同时也有力保障了我们电力的稳定运行和能源安全。

 

主持人:好,谢谢您的回答。其实我也想采访一下这位提问的同学,您是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您的家乡在哪儿?

 

薛一鸣:我的家乡是江苏泰兴的,其实我在想如果将来我也能够有幸被国家电网聘任,也能够像次尔杜吉学长一样,被调到布拖换流站工作,那么我会坚定不移地前往。

 

主持人:你真的愿意去布拖工作?

 

薛一鸣:对。

 

主持人:愿意去大凉山深处工作?

 

薛一鸣:对,因为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这样传奇般的工程故事就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就像次尔杜吉学长所说的那样,一期的供电站已经实现了为江苏供电,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说如果能够有幸被调往布拖换流站工作,我会像次尔杜吉学长一样,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基础工程建设。

 

主持人:谢谢这位同学,那您刚才在讲述当中也已经说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些年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当中之后也有许多的变化,我也想问一下,您对未来的家乡变化,还有哪些期待?

 

次尔杜吉:我们整个凉山除了水电,还在积极发展风电、光电这些清洁能源,如果各位有机会到大凉山深处去走一走,可以看到正在建设或已经建设好的风电设施,蜿蜒曲折的大凉山盘山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巨大的风车叶片在运输,场面非常壮观。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次尔杜吉给我们的分享,谢谢,请入座。听完次尔杜吉的分享之后,我们也跟现场的两位嘉宾,也来进行一个对话。您看我们特高压输电线路也好,特高压的整个网络也好,它是作为一条牵引线把很多具有这方面的能源优势的西部地区,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当中,您来给我们讲讲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当中,怎么去体现创新理论的指引?

 

沈开艳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到现在,当我们东部地区发展起来以后,那么接下去,我们就涉及到怎么样尽快地进行区域的均衡发展。所以后来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振兴战略,这个战略是在整个的国家战略布局层面上的、空间布局层面上的,但是从细的上面来讲,我们发觉西部地区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在保护中发展,可能更多的就是需要依托,比如说清洁能源,比如说绿色产业等等,以及“东数西算”这样的一些项目,把西部地区发展起来。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的这“六个必须坚持”,你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那么我们也发现随着我们建设的进行,整个创新理念也不断地在演进,你看以往我们说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个矛盾。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洪向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是的,事实上我们国家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演进,它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做出了一个判断。比如说1956年,我们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这个主要矛盾的判断,又有一个新的发展变化。那个时候我们认为,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是说当时的社会生产,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的各种需要,比如说人民希望穿得更好一点,吃得更好一点等等,满足不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又有了新的变化,而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恰恰落脚在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方面,因此我们在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收入之间的差距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我想这个理论创新就是根据实践带来的需要,而不断地走在了我们时代的前面。

 

主持人:好,谢谢两位嘉宾的观点,也非常感谢刚才杜吉的精彩的分享。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欢迎回到《思想耀征程》。接下来我们的“闪耀开放麦”将会沿着金沙江去到四川隔壁的云南,在丽江的华坪县,曾经的产煤大县如今变成了“芒果之城”,当地的果子山万亩芒果基地还荣获“最大规模芒果种植园”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我们的“闪耀开放麦”就来到了这片果园,我们一起去看里头的果农们在忙些什么?

【闪耀开放麦 地点 云南丽江华坪县】

字幕:云南丽江华坪县 龙头果子山万亩芒果基地

记者:你好,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栏目组,这边设置了一个“闪耀开放麦”,可以邀请你们过来聊一聊你们工作或者生活当中的新鲜事吗?

 

孔维弘 云南丽江华坪县果农:最近就是种芒果比较忙。我们家以前就是那种土墙房,现在新建了大砖房。

 

彭兴芹 云南丽江芒活品牌营销策划:我是在丽江华坪做电商的,我这两天最兴奋的事情就是我招到了两名新的大学生,而且(这两名)大学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的电商之都杭州(来的)。

 

吴志荣 云南丽江华坪县龙头村党总支书记:以前要出门打工,在那个矿上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也不自由,现在有自己的果园了,有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

 

徐雨晗 云南丽江华坪县村民:我叫“小不点”,爸爸妈妈天天陪着我,我非常非常开心。

 

王兴康 云南丽江华坪县果农:这是我们果农的专用包,有修枝剪、两把。这个包的用处可大了,可以装锯子,可以装果袋,什么都能装,还能装食品。们现在种的芒果,面积大概在80亩左右。今年(2023年)的收成应该是在40万(元)以上吧,感觉非常开心。

 

丁正鸿 云南丽江华坪县果农:华坪开始大量发展芒果,(我)就(从外地)辞职回家种芒果了。最大变化就是,以前很白现在晒得很黑了,但是收入翻了很多倍。

 

严玉东 云南丽江华坪县果农、电商主播:我(网名)是“芒果小生”,也是我们华坪卖芒果的小能手。最大希望就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把我们华坪芒果推广到全世界。

 

孙发明 云南丽江华坪县委农办副主任:曾经可以说抬头看到的是(煤矿)石板,低头看到的依然是(煤矿)石板,但是现在看到的是蓝天、看到的是绿树。这预示着群众的笑容会更多,华坪的底色会更绿。

【演播室】

主持人:刚才在这段“开放麦”当中,有一位拍视频带货的卖芒果的小哥也很特别,我们今天就把他作为“闪耀宣讲人”也请到了现场,让我们欢迎“芒果小哥”。

 

严玉东 云南丽江华坪县果农、电商主播:大家好,我叫大东,我来自云南丽江华坪。今天我带到我们家乡的两款芒果,一款叫椰香、一款叫贵妃,大家可以看到颜色比较红,是因为我们家乡在丽江金沙江河畔,日照时间比较长,所以说我们的芒果,卖相也好、品质也好、口感也更好,然后我也带了熟的芒果,我先给两位专家老师品尝一下。

 

主持人:好,谢谢大东。

 

严玉东:先给你来一个,来吧,就是大家别着急,后面还有切好的,待会儿端上来品尝一下。我现在就开始分享一下我的家乡跟我的一些小故事:

【闪耀宣讲人:严玉东 云南丽江华坪县果农、电商主播】

我们华坪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芒果了,我自己家也种了将近600棵左右的芒果树。以前是我爸妈在家打理芒果树,因为在2018年的时候我妈妈在套芒果袋的时候,从树上摔下来了,把她腰部弄伤了,我当时在昆明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被迫辞掉工作返回来帮助他们。

 

回到家乡这几年,我们华坪给我的感慨还是挺深的。因为我们那里曾经是个矿业区,就是以煤炭为主。

 

字幕:2008-2009年 华坪县煤矿资料画面

 

当时我们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个特别灰蒙蒙的状态下 ,街道到处都是灰尘。当时比如说在市区能够穿一周的鞋子,可能在华坪只能穿一天,特别像我身上这种白色的衣服,当时完全不敢穿。

 

但是随着这几年我们那里的矿井慢慢开始关闭、开始退出,曾经的荒山开始慢慢种上了芒果树,曾经零零散散的芒果树,也变成成片成片的果园。我们那里慢慢开始转变了,天也蓝了水也绿了。就像我拍了一个视频就是在我家的芒果山附近有一个水池,那里的水是特别清澈。对,就是这里。因为很多人来到华坪的时候,就问我们这个水池在哪里,因为改变特别大。我家芒果规模种得越来越多,然后我爸爸曾经也是在外面工作,他就决定辞掉工作,回来跟我妈一起管理果园。

 

随着种芒果的人越来越多了、产量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就是销售上的问题,因为以前芒果主要是外地的老板进来采购,但是他们有的时候会把价格压得很低。有一天,我自己在家里面拿着手机,刷到一个博主,他拿着他们家的水果来拍摄,我就在想能不能像他一样,拿着手机来介绍我家的芒果。但是这条路开始很难走,因为我发了很多(视频)出去,就像石沉大海一样,并没起到任何的作用,我就很沮丧。但是,就当我快放弃的时候我的一个介绍我自家芒果视频,一下子的播放量就涨到几百万(次),点赞量突破几万(次),下方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的留言。从那之后我就开始,逐渐地(摸索),我的视频在各个平台(播放),现在的粉丝量已经突破了100多万,逐渐我也成为了我们当地销售芒果的一个小能手了。

VCR】

严玉东:丽江哪里?我是在华坪,现在在华坪。

严玉东:这种你可以拿回家放冰箱 过两天就可以吃了

 

字幕:云南华坪街头的夜市 大东边卖芒果边直播

 

严玉东:欢迎来到直播间,欢迎大家。今天是在夜市,对,卖的是我们的树黄果,晚上好。

 

字幕:每年六月 华坪芒果开始进入收成季

 

严玉东:这样套的话,防止虫类叮咬,太阳也不会晒伤,也不用多打药了。

严玉东:我面前这棵树去年(2022年)能产一百来斤,今年(2023年)可能能产两百来斤左右,去年是三元多(一斤)订的,今年四元二(一斤),应该收成大概在几万斤,算下来也要十来万元。

 

字幕:芒果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的致富果 2022年产值达26.5亿元

【演播室】

像这个时候,节目录制完以后,我还要赶着回去,因为我家里面现在正好在打包发货(芒果)。不仅仓库要管理,我也会在芒果园开着我的车来穿梭,因为到时候我要挑选芒果,我不仅要把自家的芒果卖完,我也会帮一下我们村里面的(老乡)一起来销售一下。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每年从我这里发出去的芒果单量已经突破2万单,芒果重量也接近了20万斤。

 

以前我总觉得,离开家乡才有机会,但我现在发现其实机会就在家乡,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我先现场采访一下我们的观众朋友,芒果香不香?

 

观众:香!

 

主持人:华坪芒果甜不甜?

 

观众:甜!

 

主持人:你们都吃了,真的很甜,大家有什么话想跟大东说的、想问的,举手告诉我。芒果还在手里拿着呢。

 

高子涵 北京大学学生:是的,刚才就非常有幸,第一个接到了大东抛来的芒果,

我就跟旁边的姐妹我俩就合着吃了一个。拿到手里第一个先试一下,都觉得倍儿甜,就特别好吃,所以特别想知道华坪芒果到底和我们平常买到的这些芒果有什么不同?

 

严玉东:我们那里日照时间比较长,因为可能就说太阳出来是(早晨)七点半,太阳下山是(晚上)八点半左右了,所以说整个芒果都是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说它表面颜色就会更好看,口感比其他地方可能稍微更甜一点,果肉更细腻一点。特别是有一款是绿色的,如果第一次吃的话会感觉到它有一股淡淡的椰奶的味道。

 

主持人:其实为什么我们要把芒果的口感、它的这些特色介绍得那么细,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当我们把“绿水青山”当成“金山银山”它的价值有多大。确实生产出来的都是美味的食品。现场还有朋友要举手的告诉我,欢迎。

 

解伟荣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我想问一下,华坪从做煤矿为生到现在做芒果,甚至达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县里的人有没有一些情绪(或)不理解?

 

严玉东:这个肯定有的,当时我爸爸也跟我讲过,因为煤矿经济收入肯定很高,一下子从煤矿变成果树的话,大家完全没有经验。最开始的话,我们政府也在开始尝试,就找一些好的地方、挑选地方来开始种植,村干部他们会带着村民,一起去指导他们,每天从早上出发到晚上,也可能每一家每一家去教他们怎么去种植,到后面芒果出来了,销售方面,他们有的是组成团去外面,每个团去推广,从开始种出来没人收,到后面慢慢有人收了以后,大家也开始对华坪政府的推动有了更多的理解。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东来给我们介绍华坪芒果背后种种精彩的故事,也再次感谢您和您的同乡们对华坪芒果的付出,我们把掌声送给华坪芒果、送给大东。

 

那接下来想问一下沈所长,从煤炭产业转型为这样的绿色产业,您觉得这个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沈开艳:我们大东以及同学们在说的时候,说煤炭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间,我们不仅要算经济效益,还要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所以我想如果把这些效益加起来的话,我们一定是从“煤山”变成“果山”整体效益更大、更好。

 

洪向华:所以洪教授您也来给我们从华坪芒果的角度,再来阐释一下 “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这之间的关系?

 

洪向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当然是一个大的理论创新。这个创新是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了浙江余村,习近平书记当时在浙江视察完之后就谈了自己的观点,他在理论发展方面他说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上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第二阶段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这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把这个产业发展重点放到了绿色产业上,把自己自身拥有的优势要把它变得更好,这说明一个理论创新,它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这个理念创新之下,有了很多实践的行动,就有了我们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主持人:从“绿水青山”走向“金山银山”,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这个过程变得更短、更快?

 

沈开艳:实际上我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就是”这两个字,怎么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中间是需要有媒介的,我觉得电子商务加上物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途径,这甚至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它可以带来非常好的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就是为自己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第二通过电子商务和物流,就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个非常高品质的农产品;第三它为就业和创业带来了一个新的路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可贵的。

 

主持人:对,您看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我们刚才说的“两山”理论会成为我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引擎。其实现在我们看到芒果只是种植、去销售,但芒果不仅是芒果,如果我们深入发展的话,它会成为一条更长的产业链,会让更多从事芒果产业的人从中受益。大东加油!我们一起为大东加油好吗?大东加油!华坪芒果加油!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年(2023年)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并且复制、推广。这一站的“闪耀开放麦”,我们要去东海之滨上海自贸区,听听那里的人对于十年发展有什么想说的?

【闪耀开放麦 地点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现场:你取号了吗?你的身份证原件。

记者:你好,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节目组的,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创新的调查,想了解一下(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那边设立了一个“闪耀开放麦”,可不可以请您来为我们分享一下?(可以 可以)

 

王成武 上海泷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最大的变化就是政府和我们科技企业和园区,这种交流越来越频繁,活动越来越多,然后包括各种科技扶持政策也相对来说比较多。

 

周炜 上海昌港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企业在办事过程当中,只要在一个窗口提交一份资料,就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流转到不同部门。

 

刘颖辉 企业行政人员:感觉这边办事最近是特别特别方便,进到大厅从取号到现在事务办完,大概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祝佳 上海临港新片区市场局注册许可科二级主任科员:企业的开办时间因为“确认制”的实施,已经压缩到了两个小时之内,大家都笑称这是“临港速度”。

 

现场:不用核,你在线寄递寄过来,这边敲个公章。

 

陈小平 海默新宸水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最近早上上班已经开始有点堵车了,说明自贸区的人越来越多。(我)公司成立到现在是不到三年,我们已经有9项发明(获得)专利授权了,这得益于临港的这种快审通道。

 

姚瑜琳 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跨境金融专班:最近我们还真有一件事儿特别让我们自豪,就是我们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实现了一个从0到1的跨越。

 

冯晓帅 上海红岩临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我希望咱们自贸区,就像全球著名的湾区硅谷一样,也成为中国的硅谷。

 

陈小平 海默新宸水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期待的话,还是希望管委会做好相关服务,把这个“巢”筑得更好,那么“凤”自然会来。

【演播室】

主持人:刚才在“闪耀开放麦”里面,有一位工作人员说,她参与的一个项目完成了0到1的突破,我们知道在自贸区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突破,0到1的突破,大家也很好奇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接下来我们就请她作为下一位“闪耀宣讲人”来做分享。让我们欢迎姚瑜琳。

【闪耀宣讲人:姚瑜琳 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跨境金融专班】

大家好,我是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跨境金融专班的姚瑜琳。今年(2023年)5月16日,一艘从阿联酋开来、满载6.5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船舶,停靠在了中国的码头,国内外重量级媒体都在重要位置报道着这条信息。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因为这标志着我国首单以人民币采购的进口液化天然气,实现了货物的顺利交收。我和我的团队,就是这单历史性业务的参与者。

 

交通银行在2021年9月成立跨境金融专班,专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一起推进油气国际交易。那时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经有了明显提升,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为油气贸易领域的人民币结算助一把力。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平台,不仅可以让价格透明、构建油气交易的生态体系,还能助力浦东建设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

 

由于在跨境贸易中,付款方和收货人是同一个人,买卖双方如何通过交易中心平台开展交易,金融监管机构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数据报送方面给予了详细的指导。

 

去年(2022年)12月9日,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就在这一天,习总书记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我们整个工作群都沸腾了,大家不停地转发着这条信息,并且兴奋地讨论着:总书记的讲话,一定会让国外卖方进一步地感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增强进行交易的信心。果然,今年(2023年)3月28日,中国海油和法国的道达尔能源,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达成了以人民币采购阿联酋石油资源的采购交易,资金也通过交通银行实现了跨境支付。后来我们也做了测算,这单以人民币计价仅在兑换成本方面,就节约了大约有60万元人民币,我国每年进口液化天然气将近上亿吨,那么可以节约多少钱,大家可以算一算。

 

当然,首单交易只是开端,我们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已经完成了油气国际板的系统开发,全球的买家和卖家都可以通过电子化的系统在平台上以人民币进行采购交易,资金的跨境支付也将更加高效和便捷。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姚瑜琳来到现场,我看到我们现场有很多年轻朋友、年轻的大学生,他们也有一些可能是学金融的或者对金融特别感兴趣的,我们先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大家,好不好?

 

高聪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您刚刚提到,以人民币结算为单位的首批油气交易是液化天然气,我想请问您一下,这笔交易是液化天然气是必然还是一个偶然?

 

主持人:好问题。

 

姚瑜琳:我们首单交易选择了液化天然气这个品种,其实是我们一个专门的安排。因为液化天然气是一个清洁能源,在我们国家的“双碳”战略下,也是我们产业政策的首选能源。我们国家也是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大国。我们当时就想,首单的跨境人民币采购交易,特别是能源领域,我们就从液化天然气开始着手,未来我们也将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一起,拓展更多的能源品种,包括原油(等)。

 

主持人:所以其实首单选择液化天然气是有一个标志性的意义,也再次感谢瑜琳的分享,请入座。

 

姚瑜琳:好的。

 

主持人:谢谢。我们也要跟现场的两位嘉宾来对话。刚才姚瑜琳介绍,首单用人民币跨境支付液化天然气,这么一个大项目的交易,它要跨越原有的一些监管,想问问沈所长,给我们做个具体的解释,就在我们原来的监管体系里头,哪些地方是卡住的,而这一次首单交易又把哪些点给打通了呢?

 

沈开艳:虽然这一单单子不是很大,但是它的意义非常非常大。它突破了什么呢?首先一个就是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一个地位。人家用人民币结算,就你把人民币给他,如果说这个人民币对他来说是没有信用的、是不能进行流通的,那么他要它有什么用?所以这些年来,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第二对于我们国内来说,进行人民币的直接的交易,还涉及到一个事权的问题,很多的时候,金融的事权是在中央的,地方或者是金融机构,很难有直接的事权,所以这里面一个最主要的制度型创新,就是中央和地方在协同进行一个事权往前推的合作,我想这是最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刚才您看我们说的这一单交易叫首单,未来还会有第二单、第三单,会有更多,是不是您刚才说的,在自贸区的金融支付方面的制度创新,还是可以不断地被复制、被推广。

 

沈开艳:是的,肯定是会不断复制推广的。而整个自贸试验区,它的开放也是不断地从市场的开放、从功能的开放、从方式的开放,最后走向整个制度的开放。

 

主持人:对,也听一下洪教授您的解读,这么多自贸区遍地开花,这个创新的成果怎么来理解?

 

洪向华:这个创新其实主要是制度的创新,规则、体系创新。我们需要在制度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把规则、制度方面也改变,来改变和影响那些制约、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束缚这种经济基础发展的这种环节和方面,而这些方面就是制度,要推陈出新。所以只要我们按照马克思的这种两个(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原理,去不断地进行探索,我们相信会有更大的生产力释放出来,会使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好地发展。

 

主持人:也为解放生产力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洪向华:是的。

 

主持人: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观点,也谢谢瑜琳的分享,谢谢。接下来,还会有一位神秘的“特别宣讲人”来到我们的节目,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他是谁。

【小片头】

VCR】

字幕:

红色经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2019年首演以来热度不减

全国演出超过500场 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

舞剧讲述了解放前地下党员李侠

在上海向延安发出最后一封密电后

被捕牺牲的故事

【演播室】

【特别宣讲人:王佳俊《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饰演者、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

长河无声奔去 ,唯爱与信念永存。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歌舞团的舞蹈演员王佳俊,也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扮演者。

 

说到李白,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诗仙李白,其实我们有一位革命英雄,他也叫李白,他正是我们舞剧中主人公李侠的原型。1937年,李白来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在白色恐怖的高压环境下,他向党中央发出了无数封重要的情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可惜,在胜利的曙光来临之前,他不幸遭到敌人秘密杀害。

 

在我们的舞剧最后,有一段诀别双人舞,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们的导演、我们的演员都哭了,这段舞蹈讲的是李侠和他深爱了十几年的妻子做最后的道别。在剧中,我把手放在了妻子的肚子上跟她说,带着我们的孩子,走向新中国,天就要亮了。那个孩子不就是今天的我们吗?

 

出演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对我来说感受非常多,饰演李侠,对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从2018年的12月首演以来,每一场演出,我都像是在跟李白烈士做隔着时空的对话,我好像离他越走越近。革命英雄的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2019年6月,我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我一生只能做一次的决定。2021年的5月28日,在深圳的剧场,在我熟悉的舞台上,在演出之前,我郑重地宣读了入党誓词,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完成了一件神圣又无比重要的事情。从那天开始,舞台上的我又多了一重党员的身份。在那之后的每一场演出都好像是一次又一次在重温我的入党过程中的精神洗礼。

 

今天,我们《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演出超过了500场,不忘过去才能不惧未来。当我们走进剧场来观看一场演出,当我们感受到社会带来的便捷和安全,当我们讨论梦想、诗歌、远方的时候,请记得,曾经有这些革命英雄们,他们用青春、热血、生命换来了这一次可能性。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尽一份责任与担当。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佳俊的分享。谢谢,演一场舞剧不是重复说500句话,我们怎么让这个人物在500场的过程中,他始终是那样有生命力,始终那样有张力?

 

王佳俊:我每一次在演出过程当中,也是在做一次精神的洗礼,我好像在不断地讲述同一个故事,但是我每讲述一次,就有观众给我反馈,让我感觉我的每一次演出都特别有意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有一位观众跟我私信说,他看完我们演出之后非常感动,他对我们的人物、对我们的故事,回去后一直留在心里边,深深不能离开,于是他也在7月1日,选择那一天,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我发现我的舞蹈、我的工作、我的演出意义非凡,它不仅只是让我感到高兴,它影响了更多的人。

 

主持人:再次感谢佳俊的分享,谢谢佳俊,请入座。唯爱与信念永存,是什么样的爱,是什么样的信念,所以问一下洪教授,你怎么来看,它的生命力和力量。

 

洪向华:刚才佳俊讲了自己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传递出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他把自己的每一次演出,都看成自己要和真正的李白(烈士)来进行的一次灵魂的对话,其实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正是因为这种共产党人精神的这种传承,它感染了更多的听众或者观众,让大家加深了对我们共产党的认识,感受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

 

我们说守正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他说“守正”守的是什么呢?第一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守的是党的领导,第三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从刚才很多讲述人讲的这个过程来看,我们共产党讲的“守正创新”,守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守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所以刚才我看佳俊在讲的过程中,也强调了类似的观点,我们不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只有时刻回望过去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来看看、观察、比较我们同行的路,来展望我们未来的路,我们的路才能越走越好。

 

主持人:对,也就是说创新的内容、创新的形式、创新的领域是多种多样的,但它的内核是不变的,这个内核就是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初心,要守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守正创新”一直是其中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思想耀征程》第四集

——改革路上奔着问题去

【大片头】

 

【引子:“典”耀新征程】

苏轼,北宋文学家,一生宦海沉浮,对封建社会的弊政陋习,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宋仁宗嘉祐八年,苏轼写下了《思治论》,针对当时“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三种积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苏轼写道:“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意思是,向最难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靠的是什么呢?

 

苏轼的答案是:“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意思是,应当不畏艰险、矢志不渝、攻坚克难。

 

2019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话,表达了对改革薄弱点、空白点的深切忧虑。

 

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用这句话,鼓励全国人民勇于攻坚克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路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才能把改革推向深入。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我是主持人小雪。问题是具有时代性的,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路上奔着问题去,正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题。我们将会带上“开放麦”,前往全国各地,来倾听大家的感悟和心声,他们当中最有故事的人,也会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和我们一起分享,改革路上的不懈探索和成功喜悦。

 

说起中国的改革,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安徽凤阳的小岗村,1978年的一个冬夜,18位村民在一张契约上按下了红手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此诞生,极大程度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0多年过去了,小岗村的村民们现在生活怎么样?他们有没有碰到什么新的问题?今天“闪耀开放麦”的第一站,让我们一起去到安徽凤阳小岗村。

 

【闪耀开放麦 地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

记者:爷爷奶奶们好,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栏目组的,我们今天来咱们小岗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咱们的新农村生活日子过得怎么样?方不方便、有没有时间参加我们的“开放麦”?

 

严妹  大包干纪念馆讲解员:这位严金昌就是我的爷爷。

 

小岗村村民:(插秧机)当然快了,一天能插几十亩。“开放麦”吗?“闪耀开放麦”。这不就扩音器吗,对吗?

 

严金昌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我们分田到户,每户都签字盖章,农民种地有自主权了,谁不愿意干呢?

 

李锦柱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40多年前的“大包干”是为了解决吃饱饭的问题,现代农业的这种发展要算账,那么如果种地不挣钱,老百姓肯定不干。

 

陈夕兵  小岗村种粮大户:现在插秧机一天能插几十亩,五六十亩、六七十亩,现在就是讲机械化,就两个人现在种的地,要超过以前“大包干”一个生产队。

 

关正银  小岗村种粮大户:年轻人出去打工了,他的土地在家,我们给它流转过来,现在我一年几十万(收入),我现在底气足,小孩子虽然说在工作,他还没我的(收入高),他还干不过我。

 

   小岗村村民:现在我们这边土地都是流转了,我们就可以进入企业之中了,享受这个工资、待遇,也有“五险一金”。

 

严金昌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我们还要继续往前冲,幸福是奋斗出来、是干出来的。

 

【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在节目现场和我们一起参与讨论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欢迎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赵峥,欢迎您。此外,今天来到现场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们,他们组成了我们今天的“闪耀观察团”,欢迎同学们。

 

无论是过去的包产到户,还是现在的规模经营,农民与土地关系变革的驱动力

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过,改革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完成的,它不仅要求我们擅长发现问题,还要能够盯住问题的关键去改。今天,谁会来到节目现场,和我们一起分享小岗村的故事呢?在我们请出今天第一位“闪耀宣讲人”之前,我要特别提醒我们观察团的成员们,现在在你们的手上有个遥控器,待会儿在我们宣讲人宣讲的过程当中,您可以通过遥控器为他点赞,我们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家实时的点赞热度。下面就让我们有请今天的第一位“闪耀宣讲人”。

 

【闪耀宣讲人:李锦柱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我是李锦柱,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小岗村的故事。我出生在距离小岗村,30多公里的另外一个小村庄,饥饿是我童年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吃饱肚子,除了下地干活,家里每年还要养一头猪,到年底交给生产队,多换点粮食。猪一生病,大人们就特别着急,急忙去找兽医来给猪治病,而且也会把家里不多的精米细面拿来招待兽医,当我端着热腾腾的饭菜上桌的时候,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一定要当一个兽医,这都是饥饿惹的祸。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寂静的乡村突然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分田分地,我们家也分到了7亩多地,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好有差,但是从大人们的表情里能够看出来,他们非常开心,下地干活儿的劲头也更足了。后来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源于1978年的小岗村,按红手印、搞“大包干”、分田分地,当时就想小岗人真伟大,一分地就把这么多年的吃饱饭的难题给解决了。

 

1987年我工作了,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到小岗村去看看。当时的小岗给人的感觉就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对小岗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它在中国农村改革和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更是钦佩不已。但是渐渐地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土地的细碎化制约了发展的后劲。小岗是一个岗地,崎岖不平,再加上家家户户这么一分,特别的细碎,但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么细碎的田,“小四轮”拖拉机刚刚跑起来,就跑进了隔壁家的田地,这怎么进行机械化?但是没有机械化,农业的生产效益,又怎么能够提高?

 

于是,小岗人又开始了新的尝试,用换田的方式来进行土地流转,但这种流转是不规范的,一旦发生纠纷,老百姓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于是2012年,小岗村率先在安徽省进行了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2015年,安徽省的“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农民拿到了红证书,吃下了“定心丸”,甩开膀子搞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现在小岗的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

 

我是2018年1月份到小岗出任第一书记的,摆在我面前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搞活土地经营,推动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搞了一块500多亩地的示范田,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治理,我们和一家企业合作,引入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老百姓对这个新生事物也很感兴趣,我们就及时组织我们的村民现场观摩,和我们自家种的地进行比较,然后召开座谈会,大家在一起交流切磋,让我们老百姓对这个新生事物非常认可并跟着干。

 

VCR】

李锦柱:不想种地的干其他事情了,不想种了有(种粮)大户,有外面来的企业,给它租掉,这样我们去干其他事情,就是各取所需,我在讲的呢就是想干啥干啥,想怎么干怎么干,地要种庄稼、不能长草。

小岗村村民:对,不能长草。

李锦柱:不论谁种。

小岗村村民:隔东西(作为地界)不隔东西(作为地界)都无所谓。

李锦柱:所以过去搞(土地)确权,(土地)确权也就是这个概念,让大家清楚,你地就是流转出去了,你拿到流转本了,你是受法律保护的。

 

为了延长产业链,我们打造了一个5平方公里的小岗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村人都吃上了旅游饭。就像我们大屏幕上的这幅稻田画,我们的村民看着我们的秧苗,一天一天长成了这样的一幅画,心中充满了希望。在乡村工作多年,我有深刻的体会,要想推动改革加快发展,就要让农民积极参与、主动创新,小岗始终与改革同频,与时代同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书记的精彩分享。我刚才看了一下,当说到这个稻田画的时候

大家点赞最高,现在我们先来听一下,我们观察团的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其实刚刚看到稻田画,真的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我也很好奇,其实40多年前,我们把大田分成一块块小田,如今我们又把小田合成大田。这样的一些变化也引起了一些质疑,说40多年前的这样的一些变化,是有问题有偏差的,您怎样看待和回应这样的一些质疑呢?谢谢。

 

李锦柱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对于小岗来说这是“灵魂拷问”,也是有思考深度的问题。45年前,小岗人按下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分田分地,通过这种制度的调整,生产关系的调整,来赋予农民发展的自主权,来激活他们发展的意识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新时代的新小岗,要解决高质量乡村振兴当中发展的难题。我们推动适度的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来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所以说不论是40多年前的,还是今天所谓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从小岗的“分”和“合”上,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5日,在小岗村考察时所强调的,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主持人:王教授,您怎么来观察小岗的这个案例?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我也去过小岗村,切身感受到了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它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就是要解决一个吃饱饭的问题,分田,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紧接着发展又出现新问题了,小田没法实现机械化,这个时候面对这个问题,农民也有创造性,我们把小田置换,但是这个问题带来了,它这种承包经营权不能够确定,遇上纠纷就很麻烦,所以他们又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要土地经营权的,这种确权登记,通过这个问题有法律保障了,随着这个问题出现以后,怎么样致富,新的问题又来了,就是要规模经营、多种经营,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民开始走上了致富道路了。所以我们这样一个发展历史就是,不断奔着问题去,坚持问题导向。

 

主持人:所以这个当中,是问题的时代性,这也体现我们改革的与时俱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其实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农民的增收势头是非常好的,2022年的数据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2万元人民币的大关,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之间的收入的差距仍然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农村居民的财产性的收入2022年的数据是2.53%,也就是说在农村居民收入占比中的,财产性收入的比例是相对较低的。下一步的深化农村的改革,可能还是要更多的人口、资本、土地、技术能够更加充分地涌动,让农民能够有更多的资源变成可增值的资产,当然这些改革不仅在于顶层设计,也要在于基层的首创精神的相结合,我想这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所以是多渠道多要素的全面发展,小岗村的改革轨迹,其实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那就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再次感谢李书记来到我们节目当中进行分享,谢谢您、请入座,谢谢。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看病贵、看病难,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了老百姓反映最大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进行了多轮医疗改革,在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当中,新组建了国家医疗保障局,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如今,五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项改革为人们的就医用药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第二站“闪耀开放麦”,让我们一起前往浙江杭州。

 

【闪耀开放麦 地点 浙江杭州】

记者:您好,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栏目组的,我们今天在医院里设了一个“开放麦”,就这个药品价格的问题做一个调查。

 

就医患者:门诊一般(医保)报销一半以上,自己花费的少,进医保的多,都是医保卡刷的,我也不大懂。

 

就医患者:我糖尿病已经十五六年了,药吃了很多,今天来换安达唐(达格列净片),价格原来比较贵,现在(一片)只要4元多就够了。

 

就医患者:我是一个牙周病的患者,去年我种了两颗(牙),就是15000元差不多一颗,它现在的费用降下来了,15000元降到6000元,老百姓就是很实惠的,实话实说,就便宜便宜便宜,再方便方便方便。

 

严晓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好的那些陶瓷关节,价格是非常贵的,国家集采之后,病人的选择的余地大了。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感谢国家,让我们能够负担得起最新的科研成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罕见病诊治中心主治医师:那这个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每年(自费)治疗费用都在100万元以上,那在2022年,这个药被纳入医保的时候,它的价格就降到了医保前33000元(一针),医保后只要几千元钱。

 

   浙江省医疗保障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4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的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我们这次到医院来调研我们“双通道”药品落地情况,最主要是了解一下我们整个国谈药品在医院的落地,能不能让老百姓在医院配得到药。

 

就医患者:我的要求就是药便宜一点,再弄一些好药。

 

就医患者:如果说家里的人生了重病,总希望国家多补贴一点。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我永远记得医保谈判那句话,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遗忘。

 

【演播室】

主持人:这些年来 ,在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的推动下,不少慢性病、重大疾病、罕见病用药,都被纳入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刚才我们看到有一位医保专家,他还亲身经历了国家医保药品的谈判,在这个谈判的过程当中,都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他又是怎么样为老百姓的看病就医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请他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

 

【闪耀宣讲人:许    浙江省医疗保障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大家好,我叫许伟,来自浙江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在网上,我一度被称为“灵魂砍价手”,我记得在2019年11月6日,我接到国家医保局的通知,让我到北京参加当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谈判。

 

VCR】

药企代表:最大诚意 ,我们第一轮报价是5.62元。

许伟:再次提醒你,一定要落在底价上浮15%的范围以内,你跟CEO再去申请一下吧,时间给你5分钟。

药企代表:4.5元。

许伟:这是全球最低价。

药企代表:对。

许伟:(再拿出一个)尽可能的诚意。

药企代表:那还得再打电话,4.4元。

许伟:4.4元的话,4太多,4.36元,行不行?

药企代表:好,同意。

 

在谈判之前,还有一段故事,我曾经有一个病人,到我这来投诉,他说他患了一个慢性病,治疗这个慢性病的药品很多,但是专家给他挑了一款自费的药品,患者觉得自己的负担很重,所以他很不理解,当时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特意到医院进行了一些调研。最后我们发觉,这个专家他的治疗方案是正确的,原因在于这个病人因为肾功能不好,而这款药品对肾脏的毒性比较小,而且效果也比较好,因此专家给他选择了这款药品。巧合的是,那一年的谈判,这家企业的代表坐在了我的谈判桌前,最后我们跟企业进行谈判之后,这个药品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纳入我们医保的支付,就是因为这个药品,最后我成了“灵魂砍价手”。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当时谈判的规则,因为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巧的?其实我们国家对整个药品谈判,规则是很明确的。为了保持我们公正公平,所有的谈判专家和我们的医药企业,他们是通过“双盲”的选择来抽取我们谈判的房间,我们专家进入房间之后,在谈判桌上坐定,这时候才能打开信封,我们所有的医保的工作人员,会把信封递到我们手上,我们打开信封的时候,才知道我们谈判的药品、谈判的对象,还有谈判的一些价格的底线。谈判中间我们所有企业分两轮来谈,第一轮企业有两次的报价机会,两次报价如果落在我们整个谈判底价上浮15%的范围以内,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的讨价还价的环节,如果价格超过底价上浮15%的范围,那我们谈判就结束了。

 

目前很多谈判药品都是原研药品,包括治疗一些肿瘤,包括治疗一些罕见病的药品,作为我们谈判专家来说,非常希望这些药品进入我们的医保的保障范围,为老百姓提供一些保障,所以我们坐在谈判桌上的目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也想把每一分的老百姓的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这也是我们医改的初心。

 

当然,企业谈判之前也会制定自己的心理价位,所以我们跟企业之间的谈判其实是一种心理的一种博弈的过程。我之前有8年的从医经历,增加了我很多谈判的底气,我记得有一次谈判,信封上面的价格标注的是两位数,但企业第一轮报价报的是个三位数,这时候我给企业一个提醒,如果下一轮你还是报三位数的话,我们谈判就结束了。

 

我们谈判专家跟我们企业之间,有时为了几分钱,甚至一分钱,跟企业之间我们经常来回拉锯。有些人问,这个有必要吗?有必要这样斤斤计较吗?我想告诉大家,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中国人口比较众多,如果有1000万的老百姓用这个药品,每降低1分钱,每天就是10万元,一年365天,那对我们整个老百姓来说

那就是3650万元,所以在我们整个谈判桌上,会尽可能的跟企业之间谈判,把价格压到最低。

 

那年谈判之后,我又参加了2020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在谈判前的培训中,我跟其他专家,分享了我一个谈判的经验,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出现更多的“灵魂砍价手”,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我相信今后老百姓在医院里,不会因为药品问题、药品贵的问题,进入一个两难的抉择的过程,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许主任的分享,我注意到刚才许主任讲的,说为了一分一厘,都要展开拉锯战的时候,大家点赞特别高,所以我们接下来,先看看观察团的成员有什么问题要提。

 

王子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硕士研究生:我其实一直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你们自己本身都有这样一个心理预期的价格,如果企业他们砍价以后,达到了心理预期的价格以后,你们是否还会继续往下砍?还是说你们会在这个范围内就止住呢?

 

许伟:应该说如果已经达到这个底价的时候,我们肯定还是要往下走的,因为根据我们的谈判规则,如果企业报价高于我们最后的医保底价的话,我们谈判专家是不能跟企业进行签约的,但是如果说低于这个底价了,其实授权给我们谈判专家,可以进一步进行讨价还价。因为我们讨价还价目的,我刚刚前面也说了,我们是为了老百姓节省每一分钱。

 

主持人:那低到什么程度合适?

 

许伟:我相信有时候网上也在说,是不是(价格)砍低了之后,企业发展也成问题了?其实企业它有自己的心理价位,它绝对是在它的企业成本以上的。我们谈判就是让我们解决一些流通领域、营销方面的空间,同时我们在谈判中间,很多是我们一些原研药品,或者我们进口药品,之前中国的药品一直是世界上的一个价格高地,很多原研药品,国外的进口药品,已经过了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国外的话过了专利保护期,第二天所有的药价是断崖式下降的,而中国很多情况下,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所以谈判之后,我们目前很多药品,已经作为世界上的一个价格洼地,这也是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造福。

 

麦智恒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因为我是中医药方向的,我想问一下嘉宾,现在中药进医保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许伟:我们中国的医保药品目录,我们一共有近3000种的药品目录,中成药和西药是一比一的,每次谈判中间,我们中成药都是占有很大的比例,今后我们医保不但是在谈判方面,还有其他的集中招采,还有很多的支付方式改革中,对我们中医药的发展,我们都会有政策的相关支持。

 

主持人:王院长,小岗村的案例您说我们看到的,是问题的时代性,“灵魂砍价手”让您有怎样的观察?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许主任讲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人民性,也就是说,为什么大家点赞那么高呢?因为切实关系到老百姓的福祉,老百姓实实在在关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会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实践改革方面的问题,有国内外重大的挑战问题,当然最重要的老百姓关心的,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关心的问题。您讲的这个事情,既要把药品价格降下来,当然也要保证医药公司的发展,当然要保证医院各个方面,它有更好的一种经营的环境,统筹好这个关系,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改革就成功了。

 

主持人:咱们的医保改革,它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市场多方面的合力去努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对,是这样的。刚才我们通过案例的分享也看到了,我们从需求侧来讲,当然我们其实也更多的,应该关注到供给侧,刚才讲到企业的问题,我们也应该通过更好的,去优化咱们企业的创新生态,通过释放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动力能力和活力,提高高水平的在医药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为我们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由我们自己研发的更高水平质量的好药,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未来伴随着我们医改的推进,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服务。再次感谢许主任的分享,谢谢您,请入座。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多年来,浦东推出了包括"一业一证"在内的多项制度创新,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这些改革给大家带来了哪些获得感?第三站的“开放麦”,让我们一起前往上海浦东。

 

【闪耀开放麦 地点 上海浦东】

记者:您好,打扰一下,我们是《思想耀征程》栏目组的,今天主要是对行政审批改革这个话题,做一个调查。

 

李晓祥  企业办事人员:今天主要来做营运证的换证,从提交到办下来,基本上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够了。

 

张俊杰  企业办事人员:现在过来的话就是很轻便,然后只要带着公章和第二个材料过来就可以了。

 

丁颖颖  企业办事人员:我今天是来领这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的,这张证的话,就可以把酒类商品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放到一起,材料变少了。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注册许可二科科长:“一业一证”从2019年开始,我们浦东就开始实施了。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对企业而言,材料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对我们窗口工作人员而言,我们的审核材料要求就更高,我们的责任其实是更大了。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这个“一业一证”改革,就是一个特别让我“痛并快乐着”的改革。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副局长:推进这样一项改革,我们是一共是学习了30多部法律法规。

 

   企业办事人员:这几年给我的感觉,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体现了“便捷”两个字,使我们现在的成本大大节省

 

   企业办事人员:所有的业务都在一栋楼,任何的问题,你要更改信息,可以随时过来。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注册许可二科科长:我们相信我们今后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更多更好更便民的举措,来服务我们的企业。

 

【演播室】

主持人:行政审批改革给企业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获得感。不过这项改革,不只是图章的问题那么简单,它的背后牵扯到方方面面。浦东新区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是深度参与了这一系列的行政审批改革,今天她也来到了我们的节目现场,下面就请出她。

 

【闪耀宣讲人:郭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

我叫郭颖,是在行政审批领域,吃了将近20年“改革饭”的基层公务员。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要从2019年7月31日说起,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三,当时上海已经连续一个星期发布了高温预警,但是我的心情比天气还要火热,因为就在那一天,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要向企业颁发首批行业综合许可证,就是大家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几张证,坐在台下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我,心里有一种终于把这件事办成了的踏实感。

 

大家可能想知道,这张证有什么与众不同?这要说到更早的2018年,在一次企业座谈会上,有些企业负责人就告诉我们,说现在办证比以前是方便多了,但是他们还是希望在时间上可以更短一点。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改革的方向,要想缩短办证时间,是有简单的方法,比如说要开办一家功能比较齐全的便利店,大概需要五张证,有食品的、药品的、酒类的、医疗器械的和烟草的,如果每张证减少1天,那整个审批时间,就可以减少5天。

 

可是大家觉得,这样的小修小补,是不是能够解决企业的痛点呢?仔细一想小修小补不解渴,我们也渐渐意识到,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习惯性地站在了政府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位思考,如果现在我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什么样的流程,才是最方便的呢?

 

思路一转就豁然开朗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要向五个部门先后提交申请,相当于是做了五件事。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把企业需要做的这几件事变成是一件事,于是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对整个的审批流程进行革命性的再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变多头审批为集成办理,推出了刚才所说的“一业一证”改革,也就是把企业准入到一个行业所涉及到的几张证,变成是一张证。还是以便利店为例,改革以后,申请材料从53份压缩到了10份,审批时间从95天大幅缩短到了5天,企业对于这项改革,是反响强烈、纷纷点赞。

 

不过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一次回访调研中,有的企业就告诉我们,说这张证在浦东新区的范围内是畅通无阻了,可是如果拿着它

去浦东新区以外去经营的话,似乎还是有点吃不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区里领导就带着我们多次前往北京,和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各个部委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2020年11月的时候,国务院印发了批复,把“一业一证”改革上升到了国家级的改革试点,它不仅解决了这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性问题,而且也为这项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奠定了基础。

 

回想这些年的改革经历。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刀刃向内不断地在“卷”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在深入研究问题,并且用创新的手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郭处长的分享,首先还是看看观察团的成员,有问题要提吗?

 

周芷琦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今天听到郭处长一上来说,其实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是“痛和快乐”并存,这么多年工作中,您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您和您的同事又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难点的?谢谢。

 

郭颖:我们感觉到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推动一个跨部门的流程再造,它涉及到很多部门,有一点像发明创造,就是它要实现一个从零到有的突破,其实我觉得就是要实现总书记说的那八个字,叫“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我们目前在试点的

还有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这个也是《引领区意见》当中,明确要浦东去探索的一个改革,通过这个改革,对于信用非常良好的企业,现场检查的豁免,他就可以当场取得,他所需要的这个许可证,所以大家看到,其实是在“一业一证”改革的基础上,它的效率又进一步提高了。

 

主持人:这可以说打造了浦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上海“样板间”。王院长,这个上海“样板间”,您有怎样的观察?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这样一个问题,就体现我们改革是很复杂的,问题也是很复杂的。就是怎么样处理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和市场决定性的作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的协调,相互的沟通,怎么样来平衡。在这个问题当中缩短了(审批)时间,对自身是一个改革,所以刚才郭处长讲的,就是刀刃向内,我们说这样的改革是最难的,但是我们只要奔着问题去,换位思考,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的确,因为它牵扯的面非常广,问题也非常复杂。赵主任, 您怎么看这样的全流程再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别看一个小小的“一业一证”的改革,它实际上牵扯到各个部门,涉及到政府治理体系的完善的全过程,政府运作程序的一个全流程的塑造,不仅仅是我们纵向的垂直管理部门,还涉及到我们横向的部门,我们有极大的勇气去干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主持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持续加深,营商环境的打造也在不断升级,而这当中体现出来的上海经验和上海速度,本身就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开放的姿态。我们再次感谢郭处长的分享,谢谢您,请入座。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还邀请到了一名“特别宣讲人”,我们先通过短片来认识她。

 

VCR 地点 陕西延安】

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党婕睿,是一名宣教工作者。过去二十年来,她接待过许多来延安革命旧址的海内外团体,用生动的讲解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奋斗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2015年和2022年,党婕睿两次为总书记讲解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故事,并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演播室】

【特别宣讲人:党婕睿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

大家好,我叫党婕睿,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华民族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就在去年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他们首站来到的,就是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在中共七大会址上,我向总书记介绍了中共七大召开的情况,在七大会场,其实有很多细节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深思和研究的,比方说在左右两侧的墙上,挂有六个V字形的旗座,我不知道现场有多少同学去过延安,可以举手示意我吗?还有挺多去过。去过延安的同志大家都知道,这六个V字形旗座,它就是英文胜利的首字母,展现的是我们党一种开放的国际视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有一句话八个字,历史出处就写在了这个旗座下方的横杠上,就叫“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展现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敢于坚持真理,和我们为了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理论自信和行为自觉。在礼堂背部的墙上,写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总书记站在礼堂背部,驻足良久,它展现的是延安当时党政军民思想高度统一、信念完全一致,和谐交融、积极奋进的一种社会氛围的真实写照。

 

从七大会场出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旧居,总书记看得非常仔细,他问到了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知道1945年7月,毛泽东就是在杨家岭的窑洞里与黄炎培促膝长谈,也就是被传为佳话的“窑洞对”的故事,当面对黄炎培问到有关“兴亡勃忽”历史周期率,希望我们中共诸君跳出周期率支配的时候,毛泽东当时就回答了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70多年之后的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当中,已经找到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精神支撑,勇于自我革命,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总书记瞻仰完延安革命纪念地之后,有很多前来延安学习的同志,向我问到了有关“窑洞对”的故事。就拿前不久5月份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首届

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召开之前我们就在延安,接待了一支媒体访问团,有一位(外国)记者,他问了一个很直白的问题,他说:难道你们中国共产党(员),在窑洞里走一圈,就有理想信念了吗?我笑了笑跟他答道,延安的土窑洞是见证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延安一个个生动的红色故事,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心同德”的奋进力量。作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我们深知,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在窑洞里转一圈,就能够达到这样的坚定,当然需要我们经常补足精神之钙,才能确保我们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党主任的分享。王院长,刚才我们在演讲当中也听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其实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尤其是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我们的从严治党,海内外也非常关注,对此您有怎样的观察?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刚才听到党主任讲的,我也是感同身受,我也多次去过延安,你这个讲述又把我们带回了巍巍宝塔山、潺潺的延河水,那样一份情怀,那样一份精神的洗礼,始终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个鼓舞和教育。

 

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地成长壮大,就是我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特别是二十大报告提出来,我们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总书记也特别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你想想管这么多的党员,比很多国家的人口都多,那容易吗?所以中国有句老话,叫大有大的难处,这就是问题意识。但是总书记也强调,大要有大的样子,我们要保持先进性,要保持纯洁性,只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问题所在,敢于去正视这个问题,我们就有这种坚定,能够去解决这样一个难题,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

 

主持人:谢谢,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再次感谢党主任的分享。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推动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新征程上 ,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用高质量的改革,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回应时代的声音。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现场所有的嘉宾和我们观察团的成员们,感谢大家,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思想耀征程》第五集

——发展路上下好一盘棋

 

【大片头】

 

【引子:“典”耀新征程】

“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出自战国思想家尸佼的著作《尸子》,意思是:只看到马身上的一根毛,是不可能知道马的形状的;只看到画上的一种颜色,是欣赏不到图画之美的。

 

这话看起来是在说如何避免认知上的片面性,传达的却是朴素的系统论观念。《尸子》中还有一句“自井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了解事物不能只看局部,否则就会偏于一隅、暗于大理。而坚持从大局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成为其中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思想方法,在发展路上,下好全国一盘棋。

 

【演播室】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我是何婕。打开中国地图,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不一,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推进、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树立一盘棋思想。发展路上下好一盘棋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题。我们将带上开放麦,前往城市乡村、企业社区,倾听人们的感悟和心声,他们当中最有故事的人,也会来到我们的现场,一起来分享发展路上,从困惑到清醒、从犹疑到坚定的心路历程。

 

在厦门的西南角,有一座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作是国之瑰宝,它就是鼓浪屿。今天的闪耀开放麦的第一站,我们要去往鼓浪屿,一起来听岛上的人,对于这座小岛的变化,都有怎样的体会?

 

【闪耀开放麦 地点: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

记者:愿意的话可以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您为何来到鼓浪屿?你在这幸福吗?

游客:就是我朋友过来,我都一定会带他来这个地方。

游客:感觉变化挺大的。

外国游客:我来中国快十年了,我老婆是中国人,这是个令人惊艳的地方。

 

胡林 鼓浪屿遗产建筑修缮设计师:我是遗产建筑修缮设计师。

蔡松荣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做这个遗产监测保护工作的。

陈辉杰 鼓浪屿管委会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为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作一些贡献。

谢绵聪 鼓浪屿居民:鼓浪屿就是我的家。

林殷琼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馆长:我是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

魏琬苧 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演奏员:今天就让我来这里给我们下船的游客表演。

 

魏琬苧 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演奏员:鼓浪屿就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小岛,在咱们岛上有非常多的音乐元素,走在鼓浪屿的这个街道上面,都可以听到悠扬的钢琴声音,带来了(一种)音乐的氛围。

 

谢绵聪 鼓浪屿居民:我是鼓浪屿的原住民,到我的孙子已经是五代人了。我们家开着咖啡馆,我也喜欢下(楼)去和客人聊聊天,得到了很多幸福感的满足。

 

陈辉杰 鼓浪屿管委会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八卦楼它是一个近现代建筑,在一百多年里当中,它有历经了多次的修缮,特别在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到最后资金不够了,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追加了30万,彻底扭转了这栋楼的命运。

 

胡林 鼓浪屿遗产建筑修缮设计师:整个修缮的过程中去逐步地了解它、认识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寻求太多的回报,希望能够把它的建筑特色展现出来。

 

林殷琼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馆长:我们的博物馆原来就是医院的旧址改造的,让文保建筑通过故宫的内容,达到了一个美美与共的效果。

 

蔡松荣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我们的申遗不是为了(让)鼓浪屿更出名,其实是这个地方所凝固了时光的故事,我们应该让它传承下去。

 

(字幕: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研究员王向明教授,欢迎。同时我们也请到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的院长助理李治,欢迎。来到现场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们,欢迎大家。各位闪耀观察团的同学,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热力发送器,当你们听到特别打动你的部分的时候,可以按下发送器,我们在左侧的大屏幕上会看到星星,也就是热力值接下来我们就要请出今天的第一位闪耀宣讲人上场

 

【闪耀宣讲人:蔡松荣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

大家好,我叫蔡松荣,现在是鼓浪屿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负责人。我在厦门生活了近三十年,在鼓浪屿工作也快八年了,对岛上的一草一木,有着很深的感情。习总书记称鼓浪屿是“国之瑰宝”,但是要守护好这块瑰宝,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先让大家看张照片,这是拍摄于11年前的国庆,那一天,上岛人数达到了12.8万人,创下纪录。汹涌的人潮挤满狭窄的街巷,步行岛却寸步难行,媒体戏称鼓浪屿快被踩沉了,而且各种烧烤摊贩把小岛搞得乌烟瘴气,鼓浪屿一度被人叫做 烧烤岛。这样的绰号,让我们很难受那怎么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小岛“减负”。

 

鼓浪屿是风景优美的居民社区,居民、游客、商家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如果要限制上岛人流,那么这个上限,定多少合适呢?居民嫌人多,商家怕人少,我们夹在中间很为难。为此,我们结合了游客停留时间、居民活动空间、公共配套设施等指标,推测建模,经过了大半年的调研,最终把上限定在6.5万(人)。运行了两年半之后,我们感觉交通、垃圾(处理)等等的压力还是很大,所以在2017年,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前夕,再次下调为5万(人),除(去)本地市民,每天上岛的游客限制在3.5万。这人流量,居民是比较认同的,但商家觉得人少,生意难做。我们跟商家就面对面地耐心地沟通,当时,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与其让12.8万人上岛来骂,不如让3.5万人来夸细水长流,发展才可持续,这道理也得到了商家的认可。那个安静舒适的鼓浪屿又回来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就提出,急需有一个统管整体和全局的统一规划,来保护和发展鼓浪屿。上岛限流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刚才开放麦里,有人提起那个著名的30万(元)的故事。当时,习近平从紧张的市财政中,拨出了珍贵的30万(元),为修缮百年建筑八卦楼,解了燃眉之急。岛上像这样有保护价值的房子很多,大家看到的这栋建筑叫黄氏小宗,建于清代,曾经被很多违章的搭盖,改变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后来政府花钱做了修缮在修缮之后,业主想着租出去开个餐馆。我一听就急了,木质结构的建筑,开餐馆怎么行?跟业主反复地商量沟通以后,黄氏小宗做成了一个茶室。

 

鼓浪屿的历史建筑大概有一千栋,放任不管不行,一一做工作效率又太低,一刀切不让经营,业主不答应。后来,我们参考限流管理的方式,征询了各方意见以后,我们出台了一个鼓浪屿商业业态导则现在这些保护的建筑当中,有做博物馆的,有开民宿的,也有卖咖啡的,现在你上岛以后,可以感受到音乐之外的更多的魅力元素。

 

VCR】

鼓浪屿商家:空气非常怡人

鼓浪屿游客:很放松,吹吹海风,挺好的。

鼓浪屿商家:心情都很好、肯定好啊!

鼓浪屿商家:在鼓浪屿很快乐很幸福。

鼓浪屿游客:(是一个)不来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在鼓浪屿做保护工作这些年,我深刻地体会到,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这个国之瑰宝才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给鼓浪屿写的爱岛宣言:擦亮她,让她映照每双眼睛;点亮她,让她温暖每颗心灵;呵护她,让她成为永恒的胜景。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蔡先生来我们的节目,分享鼓浪屿的保护这个话题。我想我们可能在座的很多青年观众、同学们都去过鼓浪屿,去过的可以举手告诉我,不少,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同学有没有想跟蔡先生交流的?来,举手示意告诉我欢迎

 

葛世林 复旦大学学生:就是我们说岛上其实有很多原住居民,面对这样社区和景区交织在一起的这么一个情况,还有哪些方面具体的这种矛盾可能是经常会遇到的?您又是怎么处理的?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谢谢。

 

蔡松荣: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管理跟保护当中的一个难点跟痛点。因为鼓浪屿它其实是以历史国际社区的名义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居住区,没有社区,这个历史文化的传承,就没有载体。所以我们采取了很多公共配套的措施,比如说居民全年的过渡是免费的,进景区是免费的,养老、医疗包括教育,都有一些特殊的政策。还有一个是什么?就是岛上的物价,相对会受游客、旅游经济的刺激会上涨,我们给岛上的燃气运输提供补贴。当然这项工作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正在逐步完善

 

主持人:你们日常怎么来保持这种动态管理?是不是有一个系统?

 

蔡松荣:我们有一套监测预警系统,对游客、对景区的过载量,还有对建筑发现的一些细微的沉降,这个是我们通过仪器来监测。上岛的游客,一旦触发到2.5万(人)的时候,我的手机,即使我今天在演播室,它也会给我发预警信息。

 

主持人:就您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岛上的各种各样的异常信息,以便你们管理者作出一个决策,赶紧去处理这些问题。

 

蔡松荣:是的。

 

主持人:好,谢谢蔡先生的分享,请入座。虽然我也去过鼓浪屿,但是刚才听蔡先生分享,其实让我加深了对鼓浪屿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景区,它是一个会呼吸的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想听一下两位的理解。王教授。

 

王向明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是的,在鼓浪屿这样一个治理过程当中,其实它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盘棋”(思想),就是系统思维。比如说鼓浪屿它抓住了上岛人数的这样一个上限,通过科学的调研,最后把它确定在5万(人)左右。那么这个数字就是既能够满足我们岛内居民的这种社区生活的临近的需求,也能满足我们长远的、商家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获利的要求,又能让游客获得最好的体验。就像一个大合唱,它有各个声部精妙地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奏出最动听、最优美的乐章。

 

主持人:但是在这个系统思维进行治理的时候,也需要一个顶层设计。

 

李治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对,我们包括从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一个社区治理,其实都需要一种规划思维,我们要实现所有这些系统之间的一种互动,要实现它的平衡。实际上是在我们现在的顶层设计这方面,已经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把个人的感受和城市的规划设计放到了一起,实现了一种协调式的发展,也是国家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体现,这也是我们很乐于看到的一个情况。

 

主持人:在鼓浪屿这个案例当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这种系统的关系,从这儿我们可以很好地认识怎么叫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感谢两位的观点,也谢谢蔡先生的分享,谢谢。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鼓浪屿的故事关于它自身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还要分享一个故事,关于一域与全局的关系。湖北宜昌是长江中游的起点,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这座江边小城从昔日的“化工围江”,发展到了如今的“江豚逐浪”。大家可能也很想知道,变化是怎么发生的。今天“闪耀开发麦”的第二站,我们就要去那里寻找答案。

 

【闪耀开放麦 地点: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

枝江市民:欢迎到枝江,欢迎到枝江打卡。

 

记者: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节目组,想要邀请你们到我们的“闪耀开放麦”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曹正明 枝江市民:这里环境好啊,我们很享受这里,心情非常愉悦。

 

江缘 枝江市民:江边非常美会增加一些关于音乐方面的灵感。

 

胡春林 枝江市民:每天都会来跑步这边的空气新鲜可以看到无限的江景。

 

樊雪雨 枝江市民:以前我们生活在枝江是看得见但亲不了水

 

鲁自昌 宜昌众港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我们过去公司就在这个地方是枝江最大的砂石码头车流量比较大可能还有一部分扬尘。

 

章琪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枝江市分局工作人员:当时沿江也分布了一些化工企业枝江就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来破解“化工围江”这个难题。

 

李沛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我们这个企业当时在这个园区里面利润每年有几千万上亿但是在长江大保护政策来了之后我们关停了我们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杨子林 枝江市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我们发展了循环经济建设了污水处理厂

 

薛传根 枝江市顾家店镇农民:这些年来栽植长江防护林18万多株把荒滩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鲁自昌 宜昌众港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你看现在这多安逸。

 

杨子林 枝江市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有外来的客商他们都惊叹原来江水也是这么清澈

 

娄靖宇 枝江市民我是学环境的所以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也很乐意地回到枝江回到我们家乡来生活工作。

 

樊雪雨 枝江市民:有一天我在江边拍摄的时候,发现了有一群江豚在江面上起跃追逐,把它发到网上以后,赢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

 

【演播室】

主持人:在刚才这段“闪耀开放麦”当中,我想大家除了听到长江岸边生活的人们对长江的爱之外,更可以看到他们每个人背后那个辽阔的清澈的长江。那我想长江岸线的保护,许许多多人都在为它付出努力,甚至还有许多个体有更多的付出乃至牺牲。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站,又会是谁来到现场,跟我们来讲述长江大保护的故事呢?让我们欢迎今天的第二位“闪耀宣讲人”。

 

【闪耀宣讲人:李沛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三宁化工的李沛。正如刚刚主持人所讲,我的家乡宜昌,曾经是一座“化工之城”,短短200公里的长江岸线,就聚集了众多化工企业,最高峰时每隔1.5公里,就有一家工厂。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我从小就在化工厂区长大,经常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因为“化工围江”,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变化发生在2016年1月8日这个日期,这一天,《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中央要求(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当天晚上,在公司临江的办公室里,我第一次和我的父亲彻夜长谈。我父亲当时是公司的“一把手”,2009年,公司接管了濒临破产的兄弟企业田田化工。短短几年时间里,这家企业由每年亏损三千多万(元)到盈利过亿(元)。但是田田化工距离长江不足百米,即便当时的环保是达标的,但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要不要现在就主动关厂?如果关厂,对于我们这样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损失肯定是巨大的并且当时工厂里的员工,八成以上都年过40(岁),他们怎么办?我父亲也陷入到深深的纠结中。当时我正在(工厂)负责销售,对于他的纠结我也很不理解,企业是要挣钱的,对于这样一家有潜力的企业来讲,我们为什么要主动关停呢?在那次长谈后不久,宜昌市就提出了对沿江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父亲)的决心。我们主动作为,率先打(响)破(除)“化工围江”的第一枪。

 

要让所有职工都理解这个决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需要从上到下都敞开心扉看着眼前,想着未来我还记得有些谈话就在厂区门口,伴着滚滚长江进行。渐渐地,员工们也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当时有人就说,如果长江变好了,对我们也好。我记得很清楚,在2016年的11月30,工厂所有的设备正式断电。有着47年历史的田田化工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壮士断腕带来的是脱胎换骨,我们趁着田田关停的契机,一鼓作气,狠下心淘汰了公司落后的技术和装置把这些能耗指标综合利用起来,投入到全新的乙二醇项目通过这样的转型升级,企业从2017年到2022年的5年时间里,产值翻了5倍还要多。回头看三宁这几年的发展之路,我越发能够理解父亲当时所作的这个决定。如今的宜昌岸线环境越来越好,江水也越来越清,曾经的田田旧址已经是一片花海。

 

VCR】

(字幕:田田化工旧址如今已变身一片“江边花海”,吸引众多宜昌市民前来赏花打卡。)

王继革 湖北三宁沪工物流公司铁运中心车站班长(原田田化工生产操作工):你看这一块儿,(以前)全部是煤渣,一看黑黑的一大片,你看现在花五颜六色的。

宜昌市民:长江的水真的很绿

宜昌市民:我们天天过来游泳

宜昌市民:呼吸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补补钙。

宜昌市民:漂亮,好喜欢这里啊。

 

【演播室】

主持人:谢谢李沛。刚才听李沛分享,您和家人所在的原来的这样的一个化工厂,最后进行搬转的整个过程。听得出来你当时的想法还是,企业挣钱难道不是第一位,是吗?

 

李沛:对。

 

主持人:我挺好奇的,你是什么时候才把你自己这个想法给转回来的?

 

李沛:这个可以说也是经历了几年的思想转变。通过这一次的整个转型升级,我觉得(给)企业带来的是更多的机会,让企业从我们的低端制造往中高端制造这样去走。我们未来也在新能源,比如说电池上面,我们也要做一部分的工作。

 

主持人:他是来自于宜昌,大家可能不知道全国的新能源电池里头,四块里头有一块是宜昌出产的。

 

李沛:宜昌是磷化工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基地。

 

主持人:其实我想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包括企业的从业人员,就是有非常好的理念上的转变,他有一个全局的、长远的思考,才能够让这些新能源的,我们说绿色的产业,在一个地方兴盛起来。来,大家举手告诉我,有哪位想要交流?来,这位女同学,欢迎。

 

张文杰  北京大学学生:我对一个问题比较好奇,刚才看到您图片里展示的曾经江边都是化工厂,烟雾缭绕的,估计这个土壤也受了不少污染。咱们从当时的污染的场景,到现在的这一片花海,我想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

 

李沛:是的,为了这个事情,我们当时也是和当地政府一起联合,也请了第三方专业的这种公司,我们来进行处理。当时整个土壤的主要的污染物是叫重金属镍,我们是采用了叫水泥窑焚烧式的这种技术,以及这种固化和稳定化的这种修复工艺来进行处理。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是在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以后,整个土壤的污染物的含量也是低于了国家标准所以也是可以用于建设和绿化的用地

 

主持人:每一家从长江岸线边搬开的工厂都是要这样吗?

 

李沛:对,政府也是帮助企业来处理这个事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把这块土地,特别是经过工厂生产以后的土地,让它重新回归到大自然。

 

主持人:好,我们掌声送给李沛。请入座。

 

主持人:刚才听李沛介绍,他们所在的化工厂,这样的一个转身,宜昌当地对长江岸线保护种种的做法,其实给我们很多启发,打开我们观察的思路。所以听一下两位的观点,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怎么来理解,系统思维的力量?

 

王向明:刚才听李沛的介绍确实是也很感动,也看到了我们民营企业在为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所作的重要的贡献。这个故事我想给我的一个非常深的一个印象,就是我们说坚持系统思维,你不要理解成,说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对你的一种要求,系统思维首先是个规律。以前我们其实有一个不自觉的潜在的观念,只要发展经济,就一定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你要保护环境,就必然要一定程度来限制发展。但实际上大家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我们在未来的整个国家的发展当中,特别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当中,我们讲到它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许我们在今天,我们在保护环境当中,我们可能会付出一些眼前的、当下的代价,但是从长远看,保护环境一定是保护生产力,一定是发展生产力。

 

李治:对,我也特别同意王老师说的。以前我们在经济发展当中,生产函数里面,我们往往把环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环境、绿色、低碳这些东西,包括我们数字化、信息化,这些都要纳入到生产要素中。所以我们未来整个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定要把绿色的、生态的理念贯穿进去。我们现在讲有一种叫ESG理念,我相信很多同学可能都听说过那么就是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这些因素都要纳入到整个企业,包括产业发展的评价当中。所以这是我们未来一个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在这种刚性的约束条件下,去寻找转型之路。

 

主持人:你看不同的地方它对保护长江的水体、长江岸线的做法不一样,我们怎么做到不同的段之间的协调配合?

 

李治:我们讲在整个长江,我们看它的这个地图上,一条河、一条大江,每一块地区,它的发展对这条大江都起到了一个作用。同样的,这条大江的整个的生态也好,它的沿岸的产业布局也好、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也都是对每一个部分要产生影响的。我甚至认为它是我们目前世界上一个最大的一个生态的系统工程,它里面涉及到无数的不同的系统之间的配合,包括有产业链的、有市场的、有金融的、有每个人的付出。

 

主持人:谢谢两位嘉宾的观点,也非常感谢李沛的分享和讲述。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要解决当下的很多问题,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需要有前瞻性,这一点在科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现在,国际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上升,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该怎么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接下来我们去上海寻找答案。

 

【闪耀开放麦 地点:上海市张江科学城】

记者:您好,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节目组的,问您几个小问题,从事哪个行业的?

芯片行业

做人工智能的

数据的

这个是搞量子的这个是搞分布式优化和博弈的

欢迎大家使用我们公司的大模型。

 

记者:我们有一个“闪耀开放麦”,可不可以方便跟我们分享两句?

 

朱佳敏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我是上海超导的一号员工超导原来很冷门但是它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我对有前沿突破性的事情感到非常有兴趣。

 

杜乾 上海凯弗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脑机接口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欧美确实比我们有着更加深厚的积累但是到了产业阶段我们的差距其实在缩小。

 

汪嘉琪 上海倍谙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我是一名养胞人前两年这个市场还是被很多的国际品牌所占据的随着国际局势的一个变化我们也是抓住了这个契机。产品要过硬,这一点非常重要。

 

杨海昌 芯片研发工程师2G3G乃至于4G一直都是外国先出一个标准或出一些技术然后我们去模仿去追赶但是在5G通信这个领域我们国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创新形成自己的这样一个技术(优势)。

 

刘珣 红杉中国孵化器总经理其实不管是投资还是创业它最大的魅力都在于我们不断地去克服困难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发挥我们的自主能动性不断地突破瓶颈。

 

潘晗 营养大健康行业产品经理:通过市场的一些动向做一些分析从中得出一些规律然后勇于来探索。

 

张凯明 软件工程师就好比说ChatGPT大家去往一个热门的行业去走那当然是好事但是希望的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能踏实,然后看得更远一些。

 

【演播室】

主持人:在刚才的这段“开放麦”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科创前沿的蓬勃动力,可能大家也看到了,其中有一位带着“001号工牌的小伙子,他讲的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张工牌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接下来欢迎今天的第三位闪耀宣讲人

 

【闪耀宣讲人:朱佳敏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超导的朱佳敏。在大家眼里,超导可能很前沿、很专业,很多朋友不知道超导材料是什么。今天我带了一根过来。

 

(现场演示)这就是我们做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它只有A4纸一半的厚度,但是可以承载几百安培的电流。如果要有同样的功能常规的铜线则需要这么粗。这里面是用我们的材料编织的超导小块,它能够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下实现零电阻。大家看,只要低温一直存在,压上去的感生电流就一直存在,这就是超导的基本原理。

 

如今,我们量产的超导带材已经用在了国产磁悬浮样车、超导电缆以及人造太阳等许许多多的前沿领域,甚至很多国外的用户都开始采购我们的材料,这是我在刚入行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2011年,我以1号员工的身份进入了上海超导,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字,家徒四壁。我的很多朋友们都在嘲笑我,说朱佳敏你怎么进了一家皮包公司?那是因为西方的一些国家在2005年的时候,已经突破了百米级的高温超导带材。我们国家直到2011年才做出了第一根。上海市政府随即决定做提前的布局,我所在的上海超导,就是其中的一家。

 

提前布局就意味着要白手起家。我当时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制造材料的装备从哪里来。原来所有的装备依赖于进口,十分昂贵,而且坏掉一个部件,维修得来来回回好几个月。于是我们决定,关键的设备必须要自己造。这是我们造的第一台装备,里面所有的电路板都是我自己设计并且焊接的。就这样,我们用了四到五年的时间,把一台一台的大型装备全部造了出来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代价也是挺大的,我掉了非常多的头发。

 

我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样把这个材料量产。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带材的电流图,就像心电图一样,波动很大、性能很差。到现在我还记得,2015年,我们公司拿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公开招投标,但直到2017年的年底,我们才把13千米的带材,交付给了客户。我们苦苦熬了3年,做了大量的技术改进,直到2020年,我们的技术取得了突破,产量相比当初翻了20多倍。再过几个月,我们的新厂房就将落成,到那个时候,我想我们的产量有望再翻10倍。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关键原材料和关键核心部件上有所突破,让中国超导领跑整个世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佳敏来跟我们分享上海超导人的努力,其实对这样的新型的材料也好、技术也好,我们的理解还要随着对话继续深入。刚才我看到了满屏都是星星,大家可能有很多问题想问佳敏,来,举手示意告诉我,欢迎。

 

杜翊铭 北京大学学生:我想提问的就是,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们能感受到,现在国家对科技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能够看到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不是正是国家这样的助力,才有了我们不断地弯道超车、不断地追赶,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领跑者?谢谢。

 

朱佳敏:我觉得是这样的。超导这个技术,它是从物理到材料到应用,我想如果没有国家的前瞻性布局,就不可能有后面实用化材料的诞生。现在我们花了十多年的努力,把这个材料从实验室做到了量产化我想没有国家这些应用的带动,我们超导材料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我把个人的职业的生涯和祖国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国家有这样的思考而我们有这样的韧劲,要把中国的超导做到全球领先。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佳敏和你的同行同事为这个行业作出的贡献,谢谢,请入座。

 

主持人:刚才朱佳敏跟我们分享的是作为上海超导人给我们介绍这个行业介绍这个领域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领域我们是因为有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布局,他们有前瞻性的眼光在奋斗,才可以到达这个高度。

 

王向明:刚刚听了佳敏的介绍特别振奋,就是为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感到振奋,我们必须要真的需要站得高、看得远,以一个战略性的眼光,不但看到当下,更看到未来。所以我就想到当年,实际上我们开始实行863高科技计划的时候,就提出来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我们一定要分析,比如说当今世界科技也好军事也好,你不但在今天,可能它是先进的,你更要前瞻性地去预估,它在未来能不能是统领性的、战略性的。谁要是在这个方面,走到了前列,谁就占据了主动。

 

李治:现在国家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确实给我们转型升级带来很大的这种压力,我们讲中国式现代化,我觉得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就叫做有组织科研、成建制地去攻关,然后要重点地集中地搞“定点爆破”。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要与市场去结合。那么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家的思维,你还要有企业家的思维,甚至有的时候你要有战略家的思维。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是要不计成本的。

 

主持人:有前瞻性的眼光、有战略思维、有系统观念,就可以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下好先手棋。谢谢两位的解读,也谢谢刚才朱佳敏的分享,谢谢。接下来还会有一位神秘的“特别宣讲人”来到我们的节目,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他是谁。

 

【小片头】

 

VCR】

实况:让咱去那河套平原开荒种地。

 

(字幕:民族歌剧《山海情》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2022年9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讲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在福建对口帮扶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的动人故事。自1996年福建宁夏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两地人民携手并肩、接续奋斗,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再到全方位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演播室】

 

“特别宣讲人”演唱歌剧《山海情》片段】

月亮出来哟天不黑哎呀我心里有了一个尕妹妹那一天她俏俏地走个来回我的心就踏成个稀碎碎

 

【特别宣讲人:马小明 歌剧演员 歌剧《山海情》马德福扮演者】

大家好,我是歌剧演员马小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闽宁扶贫”为我的家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小的时候,每次听到父母说要去西海固探亲时,我们都会非常崩溃。我们小一辈,好像对于西海固的印象,除了一望无际的黄土坡、简陋的土房子、简单的食材、难以下咽的饮用水,以及能把皮肤晒到干裂的大太阳,再没有其他的东西。穷,是我儿时对于西海固地区唯一的一个印象。再后来上了大学之后,我就再没有去过西海固地区,只是听我的亲戚和朋友们聊起过,有许许多多从福建到宁夏的一些援宁干部,带着我们当地的村民一起做移民新村,一起盖房子、做生意、种蘑菇等等。他们干劲十足,一心扑在这样的事业上。

 

前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到西海固地区的慰问演出,从下飞机一直到演出场地的这一段路上,远处的山上几乎看不到一丁点儿的黄色,全是被绿油油的植被所覆盖。我在想我离家的这短短十几年,是什么样的人经历了多大的痛苦,可以把我儿时的那种黄沙地,贫瘠的、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变成今天的这样的青山绿水。

 

2022年,国家大剧院也开始着手创编了歌剧《山海情》。我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就提交了报名表,通过了角色的选拔,顺利地拿到了主角马德福这个角色,这也是我在歌剧生涯当中第一个男主角。在整部歌剧当中,有一幕我到现在为止一直记得比较清楚,就是他们的移民新村的牌子——“闽宁村”,逐渐立起来的时候。剧中的台词是这样说的:各位乡亲,今天以后,咱再也不是吊庄移民了,咱就是这片土地的真正的主人了。

 

最后也想借着这一次机会,感谢那些素未谋面、远隔千里,从福建到宁夏的那些扶贫干部们,你们辛苦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小明来跟我们分享。您刚才说到一句台词,我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了、真正的主人了。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感动。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大家一起创造的。

 

马小明:对,我们整部《山海情》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它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它是真人真事,所以台下的观众会非常有代入感。如今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是多么地不容易。

 

主持人:祝福你的家乡。

 

马小明:谢谢。

 

主持人:谢谢,谢谢小明,请入座。

 

马小明:谢谢大家。

 

主持人:就像刚才我跟歌剧演员马小明交流的一样,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你看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地缩小城乡差距,不同区域之间的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这个做法也就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对吗?

 

李治:我们讲共同富裕,这个实际上是,我可以讲在世界范围内,这是一种人类发展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最大的创举,可以讲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实现我们中国共产党所能实现的达到的这种程度。在任何一个其他的国家,它不可能就是很难做到省与省之间的这种资源的配置,其实闽宁合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的案例。先富带动后富是一个模式,同样的,我们后富也在学习先富,这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未来我们国家全局、整体“一盘棋”的这种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和广阔的,也非常振奋。

 

王向明:我们知道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城乡之间差别真的很大。但是我们看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确确实实以这样一种全国“一盘棋”、以这样一种系统观念的具体的落实,我们真正是解决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所以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也终将成为现实。

 

主持人:谢谢两位专家的观点,也再次感谢所有宣讲人的分享。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从刚才的一个个故事当中,我们感受的是全国上下齐心奋斗的坚定决心,看到的是一个升腾希望的活力中国。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唯有观大势、谋全局,把握历史主动,才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也推动中国号巨轮瞄准既定方向,破浪前进、行稳致远。今天的节目就进行到这儿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参加,也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思想耀征程》第六集

——大变局下与世界共命运

 

【大片头】

 

【引子:“典”耀新征程】

“天下为公”,中国人都熟悉。但它从何而来呢?

 

西汉《礼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作为助祭者参加鲁国年末祭典,祭祀结束以后,他走出宗庙,长叹一声,他的学生言偃在一旁就问:先生何故叹息?孔子说:我叹息的是,大道实行的时代,我没有赶上啊。

 

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孔子的答案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短短几十个字,描述了儒家学派心中的“理想国”,寄托了古人对大同社会的憧憬。

 

今天,习近平常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理想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

 

大变局下,面对挑战,各国更应该同呼吸共命运。正如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演播室】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我是何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世界之问,我们又该如何提供中国答案?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大变局下与世界共命运”正是我们系列节目第六集的主题。我们将会继续带上“开放麦”,从国内出发,去世界各地,来倾听大家的感悟和心声。开放的中国如何与全球共享机遇今天“闪耀开放麦”的第一站我们走进一座曾经用"鸡毛换糖"的浙中小城来寻找答案

 

【闪耀开放麦 地点: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

字幕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有各类外资主体8900多家,2022年外贸总额超4700亿元。)

记者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闪耀开放麦”今天来到了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我们将在这儿设立“开放麦”征集大家的故事 你眼中的中国

穆德 也门籍商人我叫穆德我来自也门

艾曼 叙利亚籍商人我来自叙利亚阿勒颇

穆德 也门籍商人中国富强世界更美好未来就是属于中国所以我觉得的梦我的未来也应该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大儿子去上海读书我们就很少见面经常叫他回来回来

义乌游客以前他们说这儿是一个小县城但是我来的时候感觉就和一个大都市一样

浙江参访团成员义乌这个地方是创业的天堂创造奇迹的地方

义乌商人一年365天全年无休

义乌游客听说这边的玩具是按斤卖的

阿里 也门籍商人中国是一个让你容易实现梦想的地方

艾曼 叙利亚籍商人我们在叙利亚的工厂被炸毁了我的兄弟们有的去了别的欧洲国家有的在阿拉伯国家我来到了中国2014年遇到了我妻子我热爱中国的生活

方梓毅Almelli 叙利亚商人的儿子有太阳的世界就有光明

谢清满 义乌市人大代表 温州义乌商会常务副会长我们中国始终是用大的胸怀拥抱这个世界的变化

艾曼 叙利亚籍商人我们一天就能完成手续

刘芳 “贝迪餐厅”老板娘我在义乌开了一家餐厅现在叫“贝迪”餐厅中文翻译过来就是“我家”的意思我的老公是穆罕奈德20)14年的时候习总书记在中阿论坛上提到了我的老公提到了我们家的餐厅在我们餐厅开业的那一年正好也是义新欧班列第一次启动的那一年

黄伟 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杭州机辆段驻义乌西站调机司机长我心目中的中国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加速度我是第一的中欧班列司机义乌出发的中欧班列所有的都是通过我的手发我们的欧洲各个国家你好义乌你好中国

 

【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来到现场有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华教授欢迎洪教授同时还有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研究员郑若麟先生欢迎来到现场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朋友同样欢迎大家在这个“点石成金”的小城市里每天都在上演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他们把它叫做“中国梦”刚才“开放麦”当中有一位来自也门的先生也提到他的梦属于中国请出我们今天的第一位闪耀宣讲人来到现场和我们分享他的故事欢迎穆德先生穆德先生今天还带了一位年轻朋友

 

闪耀宣讲人:穆德 也门籍商人哈姆扎 穆德儿子

哈姆扎 穆德儿子大家好我就是穆德嘴里经常见不到面的儿子哈姆扎可能有一些人认识我就是因为《爱情神话》这部电影我就是亚历山大的角色

 

VCR】

电影爱情神话片段

亚历山大

那么早起来啦

阿姨阿姨你别再用我的洗头膏了好吗那个英文包装的洗头膏是我的

谁拿你的洗头膏了你自己的东西放到自己的地方去

 

【演播室】

主持人大家想起来了吗亚历山大我想问一下穆德先生您刚才说要他回来回来是为什么你们很久没见面了吗

穆德 也门籍商人经常叫他回义乌发展事业然后他喜欢他自己的事业所以经常不听我的话

哈姆扎 穆德儿子但是我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我一直在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觉得我很努力了已经一直从群演演到大家都能记住的一些角色我也在进步

主持人儿子也在走着自己选择的想走的路

哈姆扎 穆德儿子

主持人那这样我们把舞台交给两位我们再来仔细感受一下属于他们父子俩的故事好不好

 

穆德 也门籍商人我先讲讲我自己来中国当年的故事17岁的时候来中国读大学后来毕业之后回自己国家也门报答自己的祖国27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我一生最难决定的一个选择我接到了一个老同学的电话他叫我尽快来中国帮忙那时候因为外贸生意很火爆那时候我非常犹豫因为我那边也门的工作很稳定但是,(一直对中国有怀念感后来我就把老婆和只有10个月大的哈姆扎就带过来

哈姆扎 穆德儿子8个月妈妈说我那个时候是8个月

穆德 也门籍商人后来我就第一站到了深圳在深圳只待了3天我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义乌小商品城那时候我的中文也开始忘记了一些生意上的一些知识我也不知道然后天天挨骂天天抱怨那时候我心里很难受甚至我都想怀念也门的那个工作但是我心里想坚持就是胜利我就熬了一年后在义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刚好也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那时候包括义乌在内的很多城市被很多外商好像发现一个宝藏一样生意很忙我的亲戚朋友们也看到我发展这么好他们也决定来义乌

 

VCR】

字幕穆德带也门客户在国际商贸城谈生意

穆德vs义乌国际商贸城老板娘

要不1.7元好了

你本来报了1.7

1.8

我是1.8

没有

我这样平时都卖1.8元的

1.65这么多数量 2万个

20 2万个

20你看那就这个单子就这么定了啊

这么多数量1.65

合作愉快

谢谢谢谢老板娘谢谢

 

【演播室】

穆德 也门籍商人我的三个弟弟两个表弟还有侄子外甥都在义乌发展只有我儿子不听我的话不想来义乌经商

哈姆扎 穆德儿子我明白你的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从小一直在中国长大其实我把中国已经当成我第二个家乡然后一直在义乌念书后面就大学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顺便在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然后《爱情神话》这部电影就是2021年的时候我去见导演试戏结果被选上了

穆德 也门籍商人爸爸就希望你好好生活努力生活

哈姆扎 穆德儿子明白

 

主持人给父子俩的拥抱鼓个掌

哈姆扎 穆德儿子我今天也带来另外一个惊喜我妹妹

主持人哪一位是吗我们请妹妹也来到台上可以吗?(爸爸和哥哥中间

哈姆扎 穆德儿子站在C

主持人穆德先生知不知道女儿今天也在现场

穆德 也门籍商人我不知道

主持人您是在……读书

伊曼 穆德女儿华师大 学汉语

主持人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现在还在上学您觉得爸爸对还是您觉得哥哥对

伊曼 穆德女儿爸爸肯定是爸爸

哈姆扎 穆德儿子你觉得我爸爸对

伊曼 穆德女儿我爸爸对

哈姆扎 穆德儿子所以你要我回义乌去做生意吗

伊曼 穆德女儿我觉得可以

主持人事实上我倒是觉得哈姆扎他有他自己的路穆德先生有自己发展的成就这个恰恰说明了咱们中国现在给大家提供的发展机遇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梦想我也再问一下妹妹有没有自己的梦想

伊曼 穆德女儿肯定有

主持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伊曼 穆德女儿就是跟爸爸一起做生意

主持人所以掌声送给妹妹那这样吧

哈姆扎 穆德儿子这个她从来没说过

主持人这是第一次说

哈姆扎 穆德儿子这是第一次说

主持人所以您看您就把哈姆扎的责任担起来就好了让哈姆扎去追求演艺事业您陪爸爸做生意

哈姆扎 穆德儿子你跟老爸做(生意)吧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听穆德先生他们分享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在右边的大屏幕上有许多星星这是因为我们的闪耀观察团的朋友他们在听分享的时候用自己手中的热力发射器在发送这些星星从星星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对他们这段分享的那种被打动被感染的程度所以这样吧接下来我们把交流和提问的时间留给现场的各位年轻朋友好不好

 

陆海燕阿尔巴尼亚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其实跟嘉宾有一点点像因为我的父亲也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当时会带着我们一起去义乌谈一些他自己的生意可能当时就给我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现在才开始学习商务汉语其实刚刚提到了“归属感”我觉得很多外国人有归属感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中国从来不吝啬于把自己的机遇跟别人分享,(感到了极大的包容不会觉得我好像是在国外而是感觉就是在自己家一样可能这就是中国给我的最大的一个感受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您的分享非常感谢穆德先生一家人谢谢我们也请摄像老师留下三位合影的瞬间。所以也问一下洪教授您怎么来解读中国的开放

 

洪向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我们说刚才大家看了义乌的发展其实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义乌的发展反映了中国这几十年发展的一个历程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更多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这种心胸我们看有这么多的外国的友人在这儿落地生根有这样的归属感把中国把义乌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乡的事业一样去发展而且把自己的子孙下一辈留在中国这是一种国际合作精神啊

 

主持人刚刚穆德先生说很想让哈姆扎接过他的接力棒就像您说的能够让子辈再来做自己的事业恰恰就说明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他有很强的预期

 

洪向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如果用中国这句话形容穆德先生那就是更多的外国人看好中国的发展看好中国的未来

 

主持人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刚才的这段“闪耀开放麦”当中还有一位火车司机他说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发展的话那个词最合适的就是“加速度”确实从义乌到马德里日夜奔忙的“钢铁驼队”载着一批又一批的货物途经中亚去到欧洲这样的一种海陆空联运也是拉近了中国跟世界之间的经贸的距离其实除了中欧班列之外我们可以找到的开放的案例太多了你看像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像我们的“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有像进博会等等当我们讲我们中国胸怀天下愿意以自己的发展机遇给世界提供发展机遇的时候开放是第一步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在柬埔寨提到柬埔寨大家都知道吴哥窟非常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那个地方很多文物修复的工作都有中国人参与其中

 

【闪耀开放麦 地点柬埔寨吴哥】

记者欢迎参加我们的“闪耀开放麦”你好你好占通先生

许葳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我在这边是做建筑保护的一个设计师

赵燕鹏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我们中国的工作队已经在吴哥古迹开展了三期项目然后我们现在是第三期的王宫遗址的保护

侯艳文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这个项目主要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来主导的一个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

许葳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有趣的事情我们这边有两只类人长臂有时候会来“访问”我们的工地

赵燕鹏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困难困难天气主要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困难天气比较炎热嘛然后所以就是整体也都很辛苦

侯艳文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蝎子啊蚊虫啊蚂蚁经常会咬你虫会突然间掉到你的脖子里觉得很不舒服

索恩·占通 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考古学家我们还与中方的高级专家合作研究文物修复工作)。

李燕燕 柬埔寨翻译我的大儿子那时候刚刚学了英语袁濛茜就跟他们练口语然后她也说如果能的话就教他读中文就对他很好

龙索谷 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当我们努力互相理解我们就能排除万难

戴安娜·里德 澳大利亚游客:保护这些地方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应利国 中国游客:我觉得这个景色能够这么完美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和我们各个国家,尤其是咱们中国的这个考古修复团队来说,有非常大的关系。

龙索谷 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我要向所有国际文物修复团队表达我们最深的感激当然也包括中国文物修复队他们一直表现得很专业

 

【演播室】

主持人:就像刚才在“开放麦”中所说的文物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有共同的目标就会互相理解困难就会消失刚才我注意到还有人提到一个名字叫袁濛茜从同事口中也听得出来她不仅在当地忙着修文物还在那儿教孩子学英文和中文和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我们也把袁濛茜请到了现场让我们欢迎袁濛茜

 

闪耀宣讲人袁濛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袁濛茜2016年第一次踏上吴哥这片热土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震撼1992年吴哥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保护状况堪忧同年即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柬埔寨政府的共同号召下,吴哥保护国际行动拉开大幕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建工作队,先后修复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如今我们正在开展第三期的保护修复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呢也发生了很多小故事比如说我们在修复茶胶寺的过程中茶胶寺的藏经阁上有一个三角形的石构件它叫做“山花”在以往的一些修复案例中会用锚杆将山花这些石头给串起来那么在中国工作队修复的时候我们考虑到了打入锚杆会对石材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中国工作队是在它的外部加设了这种拉杆有一些国际专家就提出如果你在外部加设拉杆会不会破坏它的美观但是中国工作队认为在暹粒这样的热带雨林气候中如果我们加入了锚杆考虑到它天气高温高湿暴雨和暴晒交替出现会加速材料的老化所以我们还是使用了拉杆的措施并且对于柬埔寨当地人而言寺庙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神圣的所以我们尽可能地是最小地对其进行干预和扰动对它采取可逆的方式进行保护这样未来如果有更先进的技术我们还为它的应用留有了余地这一措施也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他们称这是一种保护性修复

 

在从业之初在自己心里经常有一个小问号就是文物保护到底保护什么现在播放的这些照片就是我在援外项目工地拍摄的我们有一位好朋友叫阿楠她是给我们做饭的柬埔寨阿姨我到阿楠家做客当时是她过生日他们不会说英文我们工作队的人也不太会说柬文我就跟工作队的人一起给她唱生日快乐歌

 

VCR】

字幕中国文物修复队为阿楠过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

 

【演播室】

袁濛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在这一片歌声中我感受文化遗产是有一种穿透人心的能量把我们不同民族的人民的心拉近中国不仅在上面提到的柬埔寨还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6个国家开展了11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我们修复了希瓦古城的两座文物建筑还对北门到文物建筑之间的整个的这一片区域进行了环境整治在对它进行夜间照明设施的布设的过程中好多小朋友还有当地的居民都围在这个建筑周围),他们是第一次看到经学院和清真寺被点亮当时小朋友们都特别兴奋他们就在那儿又唱歌又跳舞然后还在那里做手影他们这种单纯的快乐也感染了我们

 

VCR】

字幕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

乌兹别克斯坦孩子你好你好

 

【演播室】

袁濛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讲到这里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文物保护到底是保护什么我想我从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中看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文化遗产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并看着它们能够从下一代孩子们的手中传承下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谢谢

 

主持人谢谢袁濛茜的分享我们同样也继续把交流的时间留给现场欢迎您提问

 

王琦婷 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虽然没有过多渲染但是我们能够发觉咱们的修复师的工作有时候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在你们这种又漫长又严肃的工作当中当你们看到一堆堆破碎的砖瓦通过你们的双手把它修复成了一件完整的文物您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袁濛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如果说心情的话就是比如说我之前参与的一个项目尼泊尔的九层神庙修复项目就是2015年尼泊尔经历了大地震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刚震后去做可行性考察当时看到的加德满都整个城市都在一种阴霾中当时是感觉确实很心痛在它的修复过程中我慢慢看到的是这个文物建筑一点点恢复原来的样子就确实为我这些参与这份工作的同事们感到骄傲

 

雷若华尼泊尔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我来自尼泊尔2015年的那个地震我也有经历当时就是自己人在家里在地震之后就出门之后就感觉

一切都变了变得死气沉沉其实除了文物修复以外中国人对我们的帮助

也是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是真的特别感谢老师并且想对您以及您的朋友表示我的敬意

主持人所以等我们这位同学如果有哪一天回到加德满都回家乡去看看的话她能看到修复完的九层神庙

袁濛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现在已经本体建筑修复完成了非常欢迎你来现场看

雷若华尼泊尔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谢谢老师真的谢谢

 

主持人穆德先生举手了您也要参与讨论欢迎

穆德 也门籍商人文物建筑的保护我认为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古代的丝绸之路都是充满着很多的这些文物建筑所以这就是有历史深度的一个角度第二个就是中国它这么做它是播种爱和尊重的一个种子

 

主持人爱与尊重一旦我们被爱被尊重了我们自然会流淌出笑脸郑老师要发言你也很有感受是吧

 

郑若麟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穆德先生说到的“爱”我深有体会这就是中国人胸怀天下这种历史情怀我们古人就说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伟大的胸襟我觉得我们应该永远都保持下去

 

主持人刚才郑先生说到这个关键词叫胸襟确实我们有这样的胸襟去胸怀天下我们尊重那么多不同的文明发展的成果我们也海纳百川地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的成果它的基底就是对不同文明的尊重洪教授

 

洪向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我们说你在这做文物修复工作它实际上这是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文物第二层次是文化第三层次是文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于世界各国的文明它是尊重这个多样性的因为多样才能够进行交流交融和互相借鉴此外我想文明之间还有一个要传承要创新和发展这个创新发展的基础就是要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

来进行交流和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的文明倡议这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文明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的一个文明的庄严承诺

 

郑若麟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当中还有一个原则必须要尊重的就是我们平等待人中华文明对世界所有的文明不管大小对我们来说跟我们中华文明是平等的但这一点上在当今世界是非常缺乏的

 

主持人谢谢两位的观点那就再次感谢濛茜来到我们的现场提供你的分享请落座。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也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主动地履行国际承诺说到国际承诺有一个绕不开的主题那就是“双碳”承诺我们的“闪耀开放麦”第三站就来到了上海高桥

 

闪耀开放麦 地点上海高桥

字幕黄浦江畔坐落着我国第一家跨部门跨行业特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高桥石化距离高桥石化不到5公里的地方是被称为长江口“生态绿心”的高桥古镇。)

记者你好我们是东方卫视思想耀征程节目今天我们在这里设立了“闪耀开放麦”希望征集大家对于“绿色”“减碳”的一些故事可不可以邀请你们去我们的“开放麦”说一说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居民可以的我家就在这附近来这边玩玩“双碳”目标我们都知道的因为平时看新闻呀什么都了解的像小孩呢我们平时就从小教育他们一定要节约用水用电

游客节能减排嘛是吧对这个大气肯定是有好处的都是要经过每个人大家的共同努力

游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嘛不想走它们以前那些发达国家那些老路像我们今天过来就是地铁过来的

游客“双碳”就是碳中和碳达峰嘛

梁舸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居民“双碳”的这个事情啊它不仅是政府跟企业的事情我们觉得自己也是为低碳的这个事业也做出了一点自己微薄的贡献的因为我从小就是在高桥长大的高桥古镇是个千年古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桥镇的整体绿化的面积变得更高了

陆超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居民我是来这边加油的我大概在这边生活了5还是比较有一些印象的变化的就比如说我们附近的炼油厂五六年前烟囱的烟还是比较大的这几年基本看不到了

梁建伟 中国石化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四部副经理是采用了国内的先进技术然后把我们的烟囱上的白色的蒸汽通过冷却再加热的方式消除了白色烟雨的一个状况

卢冬子 中国石化高桥石化公司热电部HSE管理技术员我们热电部的汽轮机改造等项目大大地降低煤炭的消耗

陈承启 中国石化高桥石化公司安环部环保管理科副科长环保治理从传统以前的治污拓展到整个我们公司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曹文磊 中国石化高桥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 我工作到现在已经28个年头了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好降碳工作也是责无旁贷对我们地球村会带来更好的一个环境

 

演播室

主持人刚才在听这段“闪耀开放麦”的时候我有个非常强烈的体会你想短短几年的时间“双碳”目标已经深入人心了它不仅仅是我们的国家承诺也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那在刚才“开放麦”当中大家可能也听到一个词就是“责无旁贷”那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欢迎闪耀宣讲人高桥石化的曹文磊工程师欢迎

 

闪耀宣讲人曹文磊 中国石化高桥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桥石化的曹文磊三年前习主席向世界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国承诺这三年我们高桥石化践行着这个承诺比如说今年我们企业年初成功地投用一项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升级自备电厂2台自备机组实现用更少的煤来发相同的电这是我们电厂建厂40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在申报最初项目时只想改造1台不过我们组织了一个技术测算如果两台机组同时采用新设备每年可以节约近2万吨煤炭相当于减少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项目投入的真金白银比之前多很多申报材料交给企业高层后经反复讨论最终决定要快要稳

 

那么除了得到一个减排数字以外它的意义究竟在哪儿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在2021年上海落地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国家给电力企业每年规定了碳排放的配额减排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在碳交易市场出售我们是全国首批上海首个完成碳履约的企业比如我刚才说的电厂改造的项目减少的二氧化碳换算成市场价值就值280万反过来说如果超额排放的话企业就要到碳交易市场买花钱去买配额。我们也可以通过植树的方法去抵消碳排放量。如果超额排放5万吨(二氧化碳),就需补种170多万棵树。所以碳交易市场对我们来说既感到了压力同时也有了动力我们石化行业为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共建美丽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曹工的分享特别是演播室最后您看到您分享到最后,(大屏幕全部变成绿色这个就是我们“双碳”目标的未来也再次感谢曹工来到我们节目现场做分享谢谢请落座您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非常重要的引领就是高质量的发展经济要高质量发展传统的能源结构必须要改变

 

洪向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双碳”目标是我们党和政府面向全世界做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诺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我们已经进行的局部的一些试验像石化这个行业的试验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个我们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什么意思呢就是北京冬奥会的时候,(北京冬残奥会的时候几十个场馆都是实现了局部的碳中和也就是百分之百都是做到了绿电的供应这个案例给我们一个启示是什么呢就是要把这种危机和挑战看到是一种机遇其实这就是总书记讲的要有历史的耐心可能短时间内大家看到经济的发展如果靠传统的能源会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增长但是我们只要保持这个耐心倒逼自己结构转型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很大的调整和提升

 

主持人当我们有历史耐心同时我们又要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一种紧迫感

 

郑若麟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我们是言必信行必果我们中国做出的承诺就要去执行我们现在碳达峰到2030年,这个时间是非常非常短的。碳中和到2060年,也是非常非常短的。这个就需要我们做出很大的牺牲。

 

主持人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去履行这样的承诺这个是绝无仅有的这真的是我们的气魄和胸怀非常感谢两位嘉宾提供的观点

 

小片头

 

演播室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了那么多宣讲人他们分享的故事从义乌到柬埔寨再到高桥石化我们是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小人物背后的大故事“胸怀天下”这样的大道理其实是藏在每一个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人身上有些是平凡中的伟大触碰心灵也有一些是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VCR】

字幕2023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外交部领保中心紧急制定撤侨方案

4月21日,苏丹冲突双方同意停火72小时,撤侨时间窗口打开

 

杜泽东 驻苏丹使馆随员 我们在撤离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1000多名中国公民集合并有序撤离

赵朗 海军第43批护航编队指挥员我们接到任务命令后立即前出24小时内高速机动抵达苏丹港外

实况回家了欢迎回家欢迎回家终于回家了

关锦炜 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二处副处长我作为外交部前方工作组的一员随同海军直接参与了整个撤侨行动在组织中国公民撤离的同时协助8个国家的231名外国友人撤离苏丹

杨艳华 海军第43批护航编队指挥员当看到祖国亲人们露出久违的笑容撤离的外籍人员纷纷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时我们感到所有的辛劳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杜泽东 驻苏丹使馆随员目前使馆仍在苏丹坚守阵地继续履行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神圣使命

 

演播室

主持人之前已经很多次看过了苏丹撤侨的相关新闻报道的画面但是今天在演播室再次看到的时候心情还是非常不一样今天下一位宣讲员就是这次苏丹撤侨行动的一名亲历者欢迎特别宣讲人来自上药集团的刘建荣工程师欢迎欢迎刘工要对刘工说一句欢迎参加我们的节目以及欢迎回到祖国刘工刚才我们在这个片段当中看到了许许多多苏丹撤侨的画面我就很想知道您是不是也在这些人群中间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对的在现场

主持人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回想撤离的时候那一路上是兵荒马乱人心惶惶而我们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我们车上贴上五星红旗而一路来我们并没有受到交战双方的骚扰也就是说下车以后,我想起了那首歌词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这时候我们真正理解了这首歌词蕴含的力量和感动

主持人所以我在想我们接下来把分享的时间留给您好不好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好的谢谢

 

特别宣讲人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大家好我是上海医药的一名员工我在苏丹已经工作18年了这么长时间了

我从来没想到我会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苏丹还没来得及跟我们的朋友同事道别感觉到万分遗憾

 

撤侨的事情大家可能看了很多我这儿就不说了我就跟大家讲讲我在苏丹制药的故事苏丹是一个疟疾肆虐的国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8),在国家的推动之下我们上药集团在苏丹建立了一家以提高当地老百姓用药可及性为目的的制药厂我是2005年由公司委派苏丹当地的说实在话刚刚走出苏丹机场的时候心情很不好苏丹机场又破又旧大家可能根本想象不到的是在(当时)非洲最大一个国家的国际机场竟然连手提行李的安检仪都没有而作为一个从上海过去的员工那种心理的落差很大当时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既然来了苦熬个三年就走吧第二天到公司的时候更是给了我当头一棒因为苏丹员工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大部分都比较瘦弱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当地的苏丹药学院压根就没有专门的制剂专业这所有的生产的事情全是要靠我手把手地教他们比如说我们制作最简单的一个粘合剂淀粉浆的制备需要反反复复地跟他们说比例水温而在中国这是一个标准的操作流程但是在那儿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让我们的员工基本掌握了生产的全过程以及质量控制点说实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想过退堂每天都很思念我的亲人孩子想回温暖的家但是苏丹员工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又让我无法释怀这种眼神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就好像是害怕你离开那儿放弃他们因此说我每教一遍工作他们会反反复复地去学习一次一次地去实践就害怕我离开那儿

 

就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06年我们全年自行生产了200万人份的抗疟药ASP(复方青蒿琥酯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慢慢地了解了他们渐渐地融入了他们也喜欢上了他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员工的善良与单纯他们只要自己有的如果你需要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送给你就这样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打消了回国的念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苏丹一干就是18年

 

而今我们教会了苏丹基础药物的本地化生产还为苏丹培养了大批的医疗领域的人才2022年我们全年取得了大丰收生产了950万人份的抗疟药Comether复方蒿甲醚片),占有苏丹市场总额的80%虽然我们的药品占有的市场很高但是我们的药品的价格很亲民苏丹普通的老百姓都能承担得起对于苏丹的千千万万的疟疾患者来说这是他们的廉价药安全药更是救命药

 

今天我已经回来了我安全了但说句实在话我还是很担心我们的苏丹员工和我的朋友们每年的6到9月份是苏丹的雨季疾病是大流行的当时我们离开苏丹的时候我们工厂的库存不是很多一旦疾病流行而抗疟药又不跟不上的话后果会很严重因此说我的愿望是一旦战事停息我将立刻返回苏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谢谢刘工刚才的分享特别是您最后说一旦战火停息立即就要返回苏丹能不能再跟我们讲讲为什么返回苏丹的心情那么迫切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说实在话在那儿已经待了很长时间了我们把苏丹的朋友们同事们也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有点担心他们

 

主持人我觉得会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你们真的把苏丹的员工当成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家人亲人才会有这样的一种担心。他们一开始也担心您走,你也说了,后面他们还会有这种担心吗?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后面就没有了他们会知道我一直在的

 

主持人真的是只有长期的付出才会对对方产生这样的一种信任感对方才会给自己提供一种安全感再次为刘工和你的同事们鼓掌刘工在分享的时候我也看到了大屏幕上的热力值很多星星满屏我们把提问交流的机会也留给我们现场的青年大学生欢迎您提问

 

王子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其实我们都在为全球抗这件事情,提出一系列的中国方案。它背后烙印着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的坚守。所以我一直想听一听,就是您觉得这样到底对我以后,对这份白大褂的坚守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我们在国内的话这种和平的环境时间长了你们没有到国外去看看有一些很穷的地方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疟疾很简单的事情中国已经没有了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说去年全世界还有

2.28亿人患有疟疾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那边建厂的目的就是想为苏丹人民带去合格的药品为他们解除痛苦很多人问我们去苏丹的员工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精神能留在那儿说实在话就是奋斗坚韧合作跟奉献在将来我们还会以奉献继续前行我们希望我们为苏丹或者是整个非洲提供更多的优质的产品

 

陈静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您一直在记挂挂念着苏丹人民您可不可以向我们大家分享一件让您深受感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因为我在那儿工作18年了也会生病的然后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有一次我去了医院而我们好多苏丹同事都跑到医院去看我谢谢然后你工作时间长了以后他们会根据你在苏丹工作的年长给大家庆祝切生日蛋糕我已经在那儿18年了大概今年的蛋糕吃不着了

 

主持人明年回去补过

 

刘建荣 上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我就说嘛一旦战事停息我想立刻返回苏丹

 

主持人再次感谢谢谢您的分享谢谢请入座我想听了刘先生的分享特别有感触的不光是我不光是我们的青年观察者大学生朋友还有我们的两位嘉宾也听一下两位此刻的感受

 

郑若麟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刘工的故事非常感人感人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和苏丹人民的那种真诚的友谊这个不是语言能够表达的如同我们的兄弟不因为他们贫穷不因为他们的肤色不因为他们所处的国家不同而且你看现在刘工回来了但他的心还在那里可见他这种感情是多么真挚第二点就是你看我们从苏丹撤侨我们不但把所有的1000多名中国人全部撤出来了还带了200多名外国人真正讲人权的国家真正胸怀天下包容我们自己同胞的国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主持人来听一下洪教授观点

 

洪向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我们上海医药公司在苏丹做的这所有的一切更多的是解决苏丹人民饱受疟疾痛苦来解除这种病痛反映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胸怀天下这种胸怀我们是实实在在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做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这种努力我们相信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之下中国为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的清洁美丽的一个世界而做出这种努力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

 

主持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今天我们在现场跟大家一起听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也想起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中国共产党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感谢现场的所有嘉宾和观众《思想耀征程》节目到今天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参加和收看再见

 


编辑: 胡淼淼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