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8″
新闻放大镜

视频 | 刷脸支付 你是怎么成了机器们“眼”中的熟人?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昱卉 阮丽

2024-07-10 17:52

地铁、公园等场所都有不少自动售货机,买个饮料、零食也挺方便,不过,自动贩售服务也会引发不少担忧。有消费者反映,自动售货机有许多电子支付选项,经常需要授权使用人脸等各种个人信息,往往“还没反应过来,支付就完成了”。


记者在地铁、公园、写字楼、商超等公共场所发现,一些自动售货机的屏幕上,“刷脸开门”的字样处于支付选项的上方,框线颜色还作了加深处理,“扫码开门”则在下方。



点击“人脸支付”,摄像头开始摄取人脸信息,并识别出记者的支付宝账号,请求授权。屏幕下方一行小字提示可查看《授权付款服务协议》,但条款密密麻麻,难以辨析出重点内容。点击同意后,屏幕又提示“首次使用刷脸功能,请先使用本人支付宝扫码授权手机号方可进行购物”。



另一处售货机上,硕大的“支付宝刷脸付”内容占据一半的屏幕,还伴有“刷脸支付,随机免单”字样。其他支付方式则排列在底部,还有各类二维码对消费者扫码支付形成干扰。有消费者表示,明知授权个人信息可能存在风险,但有时也是无奈之举,着急了才用,还有消费者反映,曾经被要求持续不停扫二维码的情况。



记者调查发现,多个品牌的自动售货机都需要单独点击《隐私政策》,才能看到商家收集了哪些个人信息。除了手机号,一些商家还收集支付宝昵称、头像、位置、麦克风、摄像头、相册等信息和权限。而相关品牌的自动售货机客服人员则表示,使用售货机都需要进行注册,还坚称用户信息不会遭到泄漏。


其实不仅是自动售货机,超市支付、公厕取纸、娱乐场所入场都有可能遇上“刷脸”场景,可以说,一旦注册、授权,你就已经成了机器们的“熟人”。


消费者在使用自动售货机等设备时,为什么常常被优先要求刷脸支付?这个刷脸付款的操作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机制呢?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凌力表示,从技术上说,在支付网点刷脸支付时,所采集的人脸信息是由云端来认证的,如果用户已经在微信或者支付宝上开通了刷脸支付,那么服务就由微信或者支付宝在后台支持完成。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第三方来提供人脸识别认证、采集人脸信息,并且在用户支付场合进行人脸识别,然后再去调用相关的绑定支付方式。


凌力指出,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很常见,一些公司采集用户个人信息往往出于推荐商品等自身目的,他们会储存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一些大型企业在安全系统上投入比较大,管理也比较规范。但如果一些企业投入不够,保障不够严密,那么储存的个人信息就可能会发生泄漏。


目前,自动售货机等设备诱导或强制消费者使用刷脸支付、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等情况并不少见,人脸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安全机制也不透明。针对类似问题,去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征求意见稿指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必须遵循“最少使用”和“最小存储”原则。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才可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目前,上海市网信办已协同多个行业主管部门,聚焦运动、经营、文旅场所等六大场景,开展专项整治,并将推出有关行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正面清单"和人脸信息保护合规指引。



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法研究会理事刘春泉建议消费者,遇到需要授权使用人脸、指纹、虹膜这些生物识别信息的情况,要点开看一下,至少要知道这是授权给哪一家公司,对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信任。

编辑: 阮丽 陈昱卉
责编: 严相莉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