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视频 | 国际支付占比再创新高!美媒吃惊:人民币悄然崛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12-28 14:22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人民币地位悄然上升,副题:中国货币的全球使用量激增,可能使西方未来制裁的影响复杂化。

中国货币作为国际支付选择的地位正在上升。若未来发生冲突,西方国家对华实施制裁,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的意愿上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护中国经济。



近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汇编的交易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从10月的3.6%升至4.6%,创人民币最高纪录。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超过日元,成为国际支付第四大货币。


11月,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前五的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日元。此外,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口径,11月人民币位列第五,占比3.15%。


报道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后,俄罗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的最大石油供应国,并成为中国汽车的主要市场。现在,中俄双边贸易的大部分以人民币结算。中国的许多其他国际贸易伙伴也注意到这点,尤其那些不太可能在任何假想冲突中站在西方一边的发展中国家。


不过,(未来可能的)制裁仍将对贸易以外的资金流动造成巨大破坏,并可能打击中国使用美元储备的能力。资本管制限制了人民币作为投资工具的吸引力,这将阻碍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地位上升不重要——尤其是考虑到西方在对华关系上着力“去风险”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正在改变方向。东南亚等地正日益成为中国商品组装成最终产品,然后再运往美国的重要枢纽。不难想象,今后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零部件出口到这些地方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而一些中间国家会因此选择持有更高的人民币储备。


中国仍是出口大国。全球贸易的政治分裂开始向支付系统扩散。这可能在未来几年对亚洲和更远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詹宇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