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视频 | 适老化改造:从“屋里厢”到“弄堂口”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邱旭黎 孙明

2023-04-24 18:31

近年来,居家适老化改造已为近万户长者家庭带来更安全、更舒适的居家环境。然而老年人的活动圈并不仅仅在家中,他们也有走出家门,来到社区、乃至街区的愿望,今年起,黄浦区试点“整体性”适老化改造,推动适老化改造从“屋里厢”走到弄堂口。



轻按按钮,垃圾箱口自动打开,投完垃圾后15秒后,箱口自动关上。垃圾箱房里几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小改变,却让如意里的居民何阿姨忍不住要夸一夸:“我们老人都说要为他们的改造点赞,真的很好,原来的垃圾桶,标准开口比较高,总要脚踮起来很累的,还有门开关的频率,比如老人拎的垃圾很重,要慢慢地放进去,门却啪一下关起来。”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如意里小区,1100多位居民中一半以上都是老年人。去年,这个老小区启动了美丽家园改造,老年人的诉求,被放在了第一位。考虑到老年人的操作习惯,设计师将垃圾箱的投放口从原先的1米2高,下降到了1米1,同时打开时间从原先的5秒延长到了15秒。



黄浦区外滩街道山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维敏这样说:“我们做适老化的整体的改造,不光光是面子上的漂亮,我们更要做到里子里的实用,老年人所希望的生活,一个是安全,一个是要便捷。”所谓安全与便捷,其实都藏在细节里。


比如这个小凉亭,原本打算在改造中拆除,可以腾出更大的成片空间,不过,设计团队发现,很多老人常年习惯在这里坐着聊家常,因此最终凉亭被决定保留了下来。然而,施工进行到一半时,居民们又来提意见了,“有台阶的话,对老年人来说就不方便了”,如意里居民竺志宏告诉记者:“书记听了就吸取我们的意见,不能造台阶,这里必须是平地,当时施工已经施工得蛮好了,但还是敲掉重新弄,说明他们还是很为我们老年人着想的。”



凉亭拆除了台阶,也让所有人,再次明确了一个原则,必须用老年人的视角和习惯来做改造。


现在的如意里小区,地面不停放车辆,并全部换成防滑吸水材料,室外公共区域也没有台阶,让老人在小区中行走时更加安全。此外,每幢楼房前的门牌号码是特制的放大版,方便老人辨识,公共区域还安装了老人可以用来训练防止认知障碍的器械,供老人锻炼。“现在的社会人性化了,为老人考虑的比较多,让家里的子女也更放心”,如意里居民吴志坚说道。



适老化改造,不再局限于屋内的装修改造,还希望让老人们在从“屋里厢”走到弄堂口时,依然放心而舒适。黄浦区外滩街道山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维敏告诉记者:“从家里走到了楼道,再从楼道延伸到小区,然后再从小区延伸到整个街区,这样一个适老化改造的环,真正的让老年人从‘老有所养’,变成了‘老有颐养’。”


上个月,位于苏州河畔的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正式开业。南京东路街道居民陈青英几乎每天都和小姐妹约在这里碰头,聊天、锻炼、吃饭,也能享受到一些基础医疗服务,陈阿姨说这里“价格便宜,旁边还有老师指导,这些老师也很耐心”。



在寸土寸金的黄浦,大量旧式里弄和老小区,都面临着公共空间有限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区里一直在探索,在老旧社区附近,嵌入一些综合性的公共为老服务设施,一站式提供包括老年食堂、洗浴、日间照护等老人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这样附近社区的老年人,能在步行距离中,解决生活所需。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明介绍说:“我们会因地制宜嵌入式的设置一些体量相对来说适中的,功能也符合我们老年人需要的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的设施,其实这也是适老化的进一步的延伸,综合设施和居家改造相结合。”


打造十分钟养老服务圈,让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服务可及。民政部门表示,最重要的,改造还是要根据老人们的行为习惯来进行,才能让“适老”改造真正适合老人们的真实需求。“从老人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我们政府的角度,我想经过几年,就可以构建一个整体的适宜适老化的出行环境和生活服务的环境”,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欣说道。



(记者:邱旭黎 摄像:孙明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