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条马路,你知道是哪条吗?
时讯
看懂上海
2018-05-02 18:01
讲讲上海的历史文化真的很有意思。就拿城市道路来讲,为什么上海人都讲“马路”,马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第一条马路是哪条,现在我们看到的马路又经历过些什么变化?听听这些讲老上海的故事,观赏一下老早的珍贵图片,厚重又亲近的气息扑面而来。
1 . 古老街巷
说起上海最早的道路,便是明弘治年间的《上海志》中记载的那些道路了。
说起上海最早的道路,便是明弘治年间《上海志》中记载的那些道路了。其中,有几条路如今依然有迹可循。
明朝中叶,上海城内已形成南北、东西纵横交叉的街巷系统。县署东西两侧辟出三牌楼街和四牌楼街两条南北干道,另有新衙街、康衢巷、新路巷、薛巷、梅家巷5条主要街道,以及观澜巷、宋家湾、马家巷、姚家巷、卜家巷等街巷。
民国初(上世纪20年代)的街巷与明代街巷对照
明朝记载的这些路中,如今仅有薛弄底街和梅家街仍然存在,且保留了当时的名字,即为当时的薛巷和梅家巷。其它几条,有的消失了,有的被并掉了,有的则改头换面。“新衙街”大抵是今天的新弄,“新路巷”大抵是今天的望云路,“康衢巷”大抵是今天的巡道街。
明清时,老城厢内的交通有两个主体,一为河浜,其大者可行船,小者服务于居民生活;二为巷弄,曲折而狭窄,主要供人行走。
上海的这些古老街巷,自然没法分第一、第二,但是,它们确实是上海见著于文字记载的最早道路。
2 . 杨树浦路
这是民间传说的上海第一条马路。
据史料考证,上海开埠后,英租界的核心在外滩南京路。1869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从外滩沿黄浦江修一马路至“杨树浦”,名为杨树浦路。19世纪80年代,租界当局又将杨树浦路向东延筑至刚狄路(今黎平路)。
“要想富,先修路”。杨树浦路的辟筑,为外商大举抢占黄浦江滨江岸线,开辟工业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杨树浦路上也出现了许多上海乃至全国的工业“第一”:中国最早的工业化造纸厂、上海最大的修船坞、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第一家工业化制糖厂、第一家城市煤气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华首家电子工厂等等。
杨树浦发电厂
正是由于杨浦深厚的工业基础,才有了苏州河的仓库堆栈,才有了南京路的繁华,最终是外滩金融区的形成。杨树浦路是杨浦区乃至于上海的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
3. 河南中路
权威解答:1846年,英租界道路码头委员会修筑一条“界路”,这是上海第一条近代城市道路。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地名学会副理事长薛理勇对此解读说,上海以路作为道路名称,这已是近代的事,与租界时期的“Road”有关。因此,要说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条“马路”,得从外国人入华以后说起。杨树浦路是早期的城市道路之一,但要说第一,还轮不上它。
1842年清廷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列为通商口岸。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1845年,英租界率先在上海建立;1848年、1849年,美租界和法租界也相继建立。
1845年,上海英租界确定西界。1846年,英租界道路码头委员会修筑一条“界路”,这是上海第一条近代城市道路,即今天的河南中路。当时,该路从洋泾浜修筑至南京路。现在的河南中路南起延安东路(原爱多亚路),北至苏州路,全长1233米。
4. 南京路
名正言顺的上海第一条“马路”,就是这条大名鼎鼎的“大马路”了。
上海人为什么把路说成“马路”?
1848年,英租界再次延伸至今西藏中路。1851年,麟瑞洋行大班霍格、韦伯等五人共同组织上海跑马总会,在今南京东路以北、河南中路以西处,永租土地80亩新建花园,即上海第一跑马场,也被称为“老花园跑马场”。花园的南侧设有抛球场,沿花园内侧则筑成一条跑马道,以供赛马。
不久以后,因为场地狭小,跑马总会在花园南侧外增筑马道一条。因为这条道路是专供赛马使用而筑,所以,就被上海居民称之为“马路”,意为马走的路。城市道路,被称之为“马路”,正是由此开始的。如今,我们常说的“过马路”、“逛马路”,这“马路”就是泛指一般的道路。
为方便会员前往赛马场,上海租界当局修筑一条与南侧马道平行的道路,从外滩直抵跑马场。这第一条修建的,就被命名为“大马路”,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路。此后租界兴建数条与这条马路平行的道路,分别又命名为二马路、三马路等等。
所以说,名正言顺的上海第一条“马路”,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马路”——南京路了。
南京路过去曾被称作“十里洋场”。这里百货公司多,名店名商号多,有英商开设的福利、惠罗、泰兴、汇司公司(被称为“前四大公司”),后来,侨商又开设了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公司(合称“后四大公司”)及中国国货公司。
先施公司屋顶花园
永安公司
现在的南京路依然是上海最主要商业中心之一,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东起外滩,西抵静安寺,全长10里。
二马路:现在的九江路
从前九江路的特色是银行多,故这条路曾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现在的九江路是一条与南京东路平行的商业街。
三马路:现在的汉口路
汉口路和与之相交的小路望平街(今山东中路),这一地区曾是上海的报馆集中地。
申报馆大楼。
四马路:现在的福州路
四马路可说是老上海的红粉街,每年都要在报纸上公开评选上海皇后、名花、状元、花国大总统。一个世纪之前,这里也集中开设了不少书局和报馆,以及一些出售纸、笔等文化用品的商店,因而享有“远东第一文化街”的美称。
如今的福州路是上海市民口中的“文化街”。
五马路:现在的广东路
广东路上的古玩市场。
六马路:现在的北海路
19世纪80年代的六马路,图为一出殡队伍。
5. 外马路
这是上海自己修的第一条马路。
1846年英租界就开始修筑近代马路,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华界见此不甘示弱,也开始动起了建造新式马路的念头。这条市政出资、上海人自己筑的第一条新式马路,就是南起南码头(今南浦大桥西起点)、北至十六铺的黄浦江边的外马路。
1897年马路筑成通车,这是上海第一条由地方政府拨款和组织修筑的道路,初也称“马路”或“大马路”。
1905年,南市当局决定再筑一条位于该马路里侧,又与该马路平行的马路。筑成后,根据位置的内外,里侧的遂被称为“里马路”,就是今天的中山南路,而外侧的原马路则被称之为“外马路”。
(来源:解放日报)
看懂上海粉丝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
(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