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做一枚合格的“幽灵”,三个小时逛九十个房间看戏

时讯

看看新闻

2017-02-17 14:18

“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浸入式戏剧上海版,从11月30日开始了试演。


先说说,那天晚上十三姨看到了些什么,再跟大家八卦试演期间奇葩的观众做了些什么?


12月3日晚上,十三姨满怀着好奇心去了。


那天晚上,一部分人进来是因为好奇;一部分人进来是因为要跟纽约版进行比较;一部分人进来是因为,没什么因为,他们是被其他人带进来的;



获准进入酒店后,要穿过很黑的走廊,这里的路径一定是计算过的,并非长到令人“心理恐慌”,又非短到“入不了戏”。 这种精心“设计”的感觉会一直出现在三个小时浸入式戏剧体验中。


黑暗走廊尽头,是温暖的酒吧,每十分钟就会有侍应生告诉观众,哪一批可以入场了,依据是观众各自手中纸牌上的数字。你可以选择任何一批入场,当然早点入场就会呆的时间长一些,看到更多的剧情。 



排队进入后,手机将被收到一个黑色小袋子里,脸上会戴上一个面具。此之后的三个小时,你的名字将是“幽灵”,飘动在五层楼的酒店里的“幽灵”,或者说鬼魂。演员们会对着你视而不见,偶尔也会跟你来个一对一的交流,但是谁知道呢?


很不巧,十三姨站到了最前面,一个妖娆的女演员穿着礼服,交代若干事项。其他也就算了,她一边说话,一边紧盯着你的眼睛,时不时还用手抚摸下你,或者拉起别人的手。她摸到十三姨的手时,十三姨还是心头一紧。


这距离太近了。



电梯里,没有楼层显示,向导随意把电梯里的观众随意丢放在任意楼层,而且凭心情拆散一对儿一对儿的观众。向导说“你们看到多少剧情,取决于你们自己的好奇心。”   别指望两个人会一直在一起,黑暗里一不小心会拉起陌生人的手。


十三姨走出去是整栋楼的最底层。


“最好的我通常留到最后”,向导说完电梯门关了。


眼前是一片黑暗的树丛,有两个演员在光亮处。从肢体的动作,可以判断他们在告别。剧情一直在上演,跟着演员可以看戏,跟着不同的演员就跟着不同的情节线。


莎士比亚知道……


《麦克白》看过……


但是陡然出现的演员谁是谁呢?


更可怕的是几个外国演员,脸盲的观众基本就歇菜吧,谁是谁啊?


好多演员汇聚在了一个桌子上,他们干杯,他们喝酒…… 有人满脸是血。戴面具的人们悄无声息把空地占满了。


他们默默地看着,看着,没有人问“他们在干嘛?”


是的,整整两个小时没有人发问。


演员起身离开餐桌,朝各个方向散开,他们步履匆匆各自身后拖着长长的观众“幽灵群”。     十三姨一个都没跟上,但仔细观察了地形,这是最底层,那么就意味着楼上有另外的四层楼。


五层楼,九十个房间,里面都是些什么?


走上二楼,是麦金农酒店的前台。  太惊艳了,前厅摆放着从美国运来的古董家具(制作方用了七个集装箱运进来),一些白布蒙在家具上。  “幽灵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到处逛,去门房间看看钥匙、寄存的行李,甚至取下墙上的电话随便播。——根据制作方的说法,电话每个都是通的,关键是电话号码你知道吗?


在这层楼里,十三姨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抢夺行李,争夺越来越激烈,然后女人被男人高高举起撞上了柱子。   十三姨当时就站在柱子旁边——傻了。


离得近,演员每个肢体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撕扯、扭打、爱抚、他们的表情……甚至衣服的褶皱……还有气味……都能感受得到。正因为离得近,表演无法利用视觉差异作假,每一次撕扯,每一次推搡,非常考验演员肢体的控制力和表现力。


另一个房间里正上演着床第之欢,穿着睡衣的女演员攀爬上窗台,反身勾住男演员,男演员无比贴近女演员,女演员又弃他而去。一捉一放,若近若离。幽暗的卧室,猩红的床,丝绸的被单皱做一团。   作为幽灵的你,可以走到任意位置观看,也可以凑近看那些实物。


十三姨看到的第二场床戏是怀孕的麦克德夫夫人(完全靠跟制作方复盘得知的角色)跟一个中国小帅哥。两个人嬉戏着,扑进了一个小房间,观众们明显在门口犹豫了一下,对即将进行床戏略感羞涩。十三姨原本就坐在床边来着,见演员进来,赶紧贴着墙壁站立。      


这下把两人的肢体动作看得相当清楚,虽然态度极度暧昧,虽然衣服已经快没了,虽然已经扑到床上,但是他们谁也没碰到谁。男人的肌肉绷得紧紧的,线条分明,女人就算瘫倒,身体依旧保持着随时跃起的状态……没有台词,就只用肢体、态度传达剧情,这就是戏啊。


整栋楼都在“戏”中


虽然有些房间没有演员,但也不妨碍这些房间入“戏”,怎么讲?所有房间都沉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氛围中,仿佛前一分钟主人才离开,生活的痕迹和气息依旧留在房间内。


餐厅里,餐桌静待着前来晚餐的人。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有一张椅子拉开了,脏了的餐布软软搭在上面。桌上刀叉乱了秩序,面包、果酱都被人吃过,希望不是“幽灵”观众们。   果真,有观众走上前好奇地撕了块面包吃掉。


顶楼的洗衣房,浆洗好的被单挂着……


书房里的打字机,刚打了一半……


病房里弥漫着酒精味,而且这种酒精味是拿水冲洗过后残留的气味……


浴缸里是淡淡的血水,可以想想之前发生了什么?


佣人的房间里供着的香燃到一半,桌子上放着三十年代的中文报纸;


房间里的抽屉里装着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


中药铺,柜子里装着一味味中药,药方就摆在台子上。十三姨还在中药铺里发现了三十年代的房产证(房契)。


据说七个大集装箱的道具从美国运来,就是为了给一种原汁原味的体验;据说制作方还去查了三十年代的邮戳、模仿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海报。    


而十三姨觉得最入戏的是气味,据说开演前,工作人员会在各个房间喷洒香氛,感觉不止三十种气味,十三姨闻到了马厩、雪茄、玫瑰、各种烟草 、洗衣房、皮革…… 然后制作方对十三姨说,血浆是巧克力调出来的,可是那真的有股血腥味儿。  


这个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Sleep no more” 上海版试演到现在也发生了很多奇葩的事情!

 

一对一表演(所谓的一对一表演是偶尔你会遇到一个演员示意女观众伸手帮他,然后他就拉着手,带着这个女观众进了小房间。  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对一的表演!!! )


楼下一对儿男女,男的被女演员带到小房间一对一表演,女的一直守在房间门口,很久很久,她终于忍不住对工作人员喊道:“他们啥时候完事啊!”(十三姨友情提示:还有别的门可供出入,所以不要等。即便一起去,分开玩比较好。黑暗中容易牵错手,不如不牵手,各自混。)


当外籍演员跟观众进行一对一表演的时候,请镇定,请珍惜。试演中,有观众吓到逃跑。


试演时,一对一的表演机会,有十一个;到了正式演出时候,将会增加到二十几个。 


不要乱动东西


有观众在十三姨的眼前,把楼梯上的蜡烛拿走了!!!


小道具消失的情况非常严重,据说最发指的是,主演把某一样道具放下,(等会儿要用来表演的),等她回来,道具没了!  这个演员拿什么演呢?……


更为可怕的是,那些拿了东西人还发炫耀贴。




这并不是一个密室游戏,不要以为到处有线索、有开关,这是一个浸入式戏剧。


其实每一样道具都很珍贵,日后是否还能“入戏”,就取决于这些道具,有些道具国内根本就没有好吗?


“话说你们这样做是偷!”


另外,除了顺手牵羊,中国观众还热心于留言…… 演出几天,酒店前台签名本上就出现了好多名字…… 酒店签名本“1936年之后,就跟着一批2016年观众的名字”,时光瞬间流转到了今天,“出戏啊! 跳戏啊!”  


热衷攻略的人们


试演几天,网上出现了各种攻略,导致大批观众按图索骥。中国观众有多爱攻略啊,制作方哭笑不得。主演每次演出都是轮换的,所以不要强调长相。每个楼层的戏不一样,没有好坏、多少之分。

建议:“这个戏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时间,就像一个人生,每个人来到世界的时间不一样,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纠结在第几楼下。”


奇葩观众冷静点


不要为了等待一对一的机会,几乎要“骚扰”演员,记得做一个本分的“幽灵”;


十三姨的同行据说是对着一个角色飚麦克白的台词……十三姨好想知道那个演员内心


据说这些天试演中,麦克白要杀人之前,有一个观众冲到他旁边,大喊:kill him !kill him;  外籍演员很崩溃。(据说,有不顾一切追演员的观众,他们撞倒了观众,甚至撞上了演员……)——十三姨好同情那些演员啊。


另外,不要披着演员的衣服,到处走。有观众身后跟着一大群观众,彼此都希望对方演戏么?       那晚在病房里,十三姨走累了,坐在摇椅上,有几个观众就一直盯着十三姨,那种期待的眼神,是期待十三姨演么? 大家都戴着白面具啊!


有观众自己玩得很开心,在各个房间之间钻来窜去,希望你们安静,不要讲话。——十三姨深深觉得,试演已经有这么多奇葩故事了,那未来会怎样?为制作方捏把汗!


然后,“sleep no more”纽约版舞台监督,上海版制作经理Tiffany在知乎上回答《在观看浸没式戏剧时,应该如何与演员互动?这个尺度如何把握?》时,回忆了下美国的奇葩观众。(这部剧已经在纽约连续五年上演了2200多场。)十三姨总结下来,纽约版上演的时候有这几类奇葩观众:


一,想演戏的:脱下面具,自顾自表演起来;


二,不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无比想接近演员表演区,差点被演员打到;


三,演员在剧中“死”去,一干观众去摸他的鼻子、眼睛、捏他的肚子、手;不但如此,还有触碰工作人员等行为;


四,移动破坏道具;


五,超级无敌反面案例1: Sleep No More工作人员中流传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关于一位男演员打死都不演一对一演出了,据传因为有一次他给一位女观众一对一表演的时候,女观众由于太害怕,给了他一拳。

超级无敌反面案例2:据说,有女演员在和男观众一对一演出的时候,男观众误会了女演员在角色中的亲热举动,于是……然后就被警察抓走了。


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叫做“中美奇葩观众哪家强么?”


最后,十三姨想说:“看这种浸入式戏剧,越是这种看似限制较低的情境,越需要我们有较高的自我约束力,对表演者和艺术形式要心怀敬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