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追梦云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国工匠锻造重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姜涛 刘宽漾
2019-05-08 10:46
“抬前轮,起飞!”伴随着一声口令,大飞机试飞成功,中国三代民航人在心灵跑道的艰难起飞,在精神天空的穿云破雾都在这一方舞台呈现……4月26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原创剧目《追梦云天》作为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的开幕大戏在美琪大戏院上演。这是该剧在去年12月的预演结束后,首次正式面向上海观众演出。接下来,它将代表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演出结束后,这部具有“重大题材”、“原创剧目”双重标签的话剧作品获得了专家的好评。戏剧评论家荣广润表示,这个戏总体上有一种现代感,它的呈现跟它的内涵都是相当有特点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表示,该剧视角始终紧盯着主人公内心世界精神世界的开掘,显示了大飞机英雄群体的精神世界的丰满性。“这部戏生逢其时,因为现在我们需要讴歌时代的英雄,需要讴歌我们社会的发展,那么这部戏就是符合这种时代的要求。”
《追梦云天》讲述了中国三代民航人的追梦历程,从创排之初,历经几年时间的创作、修改、论证,将大飞机研制的过程作为背景,着重展现剧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力求在情节集中的前提下,要让观众看到更大的格局和场面。总监制田水表示,剧本基本是几天一稿地调整,差不多得有三十几稿。“对于一个原创作品来说,这么长的时间和这么大的强度,这还真是第一次。”
导演手绘
导演胡宗琪的笔记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手绘,描绘了剧中的场景、演员走位与舞台设计,确保案头工作与舞台调度精准衔接。胡宗琪表示,舞台上20个演员,要表现这么重大的题材,这么大的体量很艰难。“我们用了巨幅LED冰屏,现场采集影像把它放大传递给观众,为的是能更好地承载大飞机制造这样一个高科技感的内容。”
《追梦云天》是对手工时代的舞台美术和电子时代的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导演胡宗琪借助即时摄影来放大舞台表演的效果,实时展现出人物细微的表情神态。巨幅LED冰屏半悬在空中,与舞台平面呈斜面倾角,从设计调试到安装落地,前后耗费了五个多月,高低错落的四面冰屏模拟飞机驾驶舱的结构,围拢成一个既现代又科技感十足的戏剧空间。
“冰屏有一个特点是它不受光的控制,可以在表演的时候同步展开后面冰屏的影像内容。”舞美设计及多媒体设计黄楷夫表示,配合多媒体电子影像,LED冰屏的舞台表现极具立体感,“它可以飞机头跟那儿过来之后,两个翅膀到这儿,最后冲观众飞过去,你会觉得像是立体电影一样砸到你脑门上。”
2.5G实验,失速试飞,颤振试飞,迎角突变……剧本里充满了各类航空术语,演员都要用一种充满自信的节奏流利阐述。83岁的“老戏骨”张先衡在剧中饰演第一代航空人,排练间隙他还在拿着台本不停地背诵练习。“你要说得溜要让人听得懂,所以必须要反复地去背去练。弄不好就很干。找到这个人物。这点太重要了。”总监制田水表示,难点就在于制造飞机的背景和制造飞机的人的情感,能不能把它有效地结合起来。二者的均衡点是比较困难的,主创团队摸索了很长时间。
为此,剧组多次前往上海商飞公司实地采风,深入民航人的生活积累创作素材。西安阎良的基地,上海的试飞基地和制造基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从人物、情节到整个格局,整台戏都力求更加接近科研人员的真实生活。C919从设计、起飞到最终投入市场,伴随着无数民航人不计回报地付出。主创团队也力图用大国工匠的精神来锤炼这部作品。
上海话剧艺术中演员张璐在剧中扮演女一号副总设计师唐瑛,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走进C919总装车间时的情景,她依然感到十分震撼。“那个时候你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你就在想,这个庞然大物需要多少人,多少代人的付出?这个戏的气质是需要一种大气的格局,这个角色,这个故事,包括整个的呈现方式都要站在足够的高度去理解和表达。”
透过戏剧这个载体,《追梦云天》的主创团队希望能带观众走近飞机制造行业,走近一群制造大国重器的大国工匠,窥见中国民航人在圆梦路途上的苦与乐,以及从未泯灭过的初心。“商飞有很多试飞员、工程师、设计师都说我们的剧本真的是专业性很强,几乎是没有什么瑕疵的。”田水说,其实这个戏就有点像造飞机,整个过程也很艰难。关键就在于每个人面对自身责任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就像剧中所说的,愿我们仍是我们,英雄的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姜涛 刘宽漾 编辑:傅群)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