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视频 | 内环“年轻化”改造施工,如何减少扰民?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谢丹青 汤捷

2023-10-20 23:14

服役近30年的内环高架,素有“中国高架第一环”之称。为了满足市民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和交通设施的安全运维,就在上个月初,内环高架启动了“年轻化”改造二期工程。地处闹市、毗邻社区、车流不断,内环该怎么修才能既高效安全,又尽可能不扰民?内环高架的改造能不能成为城市更新的“样板”?来听听透视记者谢丹青的观察和解读。


记者谢丹青


记者观察:


昨天,我特意驱车跑了一趟内环高架政本路至周家嘴路的内圈路段,这2公里多的,刚刚完成了内环“年轻化”二期改造施工。



车辆行驶其间,感觉平稳丝滑。开过伸缩缝,也没有明显的“弹跳感”。算算日子,改造施工只用了40天时间。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内环高架改造项目负责人张毅称:“每天可以完成在试验段的时候一周完成的工作量,效率高7倍。”



其实去年夏天时,我就全程跟踪采访了内环“年轻化”改造的试验段。要在那么繁忙的高架上全面施工,这也是头一回。


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当时的方案是,工作日白天不施工,只在夜间11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进行封交作业;再加上双休日,其实每周有效作业时间只有55个小时。最后,700来米的试验段,内外圈各花了2个月时间,整整四个月的施工,给周边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路设处处长肖滨表示:“整个施工的推进的进度是比较慢的,公安交警从交通组织上希望能够在效率和安全和进度方面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


施工效率、交通通行、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一直以来,这都是市政项目在实施中必须要考虑并平衡的问题。那么,这一次的二期年轻化改造,为什么施工时间大幅缩短了呢?



一方面,这次用上了不少新工艺,比如超高性能2小时“快干”的混凝土,就是首次使用。同时,施工装备也更加小型化、智能化,像这台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尺寸改小近一半,施工所需空间也就缩小了一半。


另一方面,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施工流程也进行了优化,所有工序流水化推进,不走“回头路”。



最终的改造方案,在确保内环车道数量不变、保障通行能力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空间缩减,留出了1.5米宽的日间施工区段,这样整体的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一些切割、破拆等噪音大的工程也能放到了白天,减少了夜间对居民的影响。


当然,即便是新技术新工艺都上马,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肯定还是难以完全避免,那么就尽量在沟通上做好文章。



今年国庆前夕,建设单位和属地街道召开讨论会,沿线居民区都有代表来参加,当场建了微信工作群,改造期间,可以随时沟通。居民代表也开诚布公,夜间施工有噪音可以理解,但最重要的是信息要明确,到底要做多久?哪几天的夜间影响会比较大?让居民们能心中有数。


最后,噪音较大的施工集中到了十来天里,也的确得到了周边小区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和理解。“就是有一点声音,我们也要支持克服的,市政工程要完工的。”“很正常,这个是大事情,工程肯定是要做的。“



近一年来,架空线落地、管线更换等市政项目,全市都在普遍推进,不少夜间施工项目,让施工方、沿线居民、交警,各自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白天施工,必然影响交通,要夜间施工,肯定影响居民休息,居民反复投诉、报警,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这次的内环年轻化施工项目,一方面,通过一些新工艺的使用,减少噪音缩紧工期,更重要的是,强化 跨部门沟通、提前做好群众工作,信息明确,让大家有所预期,互相理解,这也许可以给后续的项目施工,有所参考。



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钱国辉坦言:“我们也在摸索怎么样在超大型特大型的城市里面去走出这样一条路,内环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然后可能在后续在人、机、料、工法上会不断的储备,然后使整个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更新,更可推广更可复制。”


(记者:谢丹青 汤捷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