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视频 | 扶贫故事②乡村产业升级,吸引藏族大学生回乡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抒灵 李响

2020-07-02 17:40

眼神专注,动作轻柔,当珍批初正在制作一个陶锅,红褐色的陶土在他手下慢慢成型。他是国家非遗传承人,已经有43年的烧制黑陶经验。



经过特殊的烧制工艺,陶胚会奇妙地变成黑色,这就是尼西黑陶。


黑如漆,光如玉,这是对尼西黑陶最简单的描述。考古资料显示,尼西黑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距今已经有超过2000年历史。尼西黑陶得名于尼西村,这个村庄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尼西黑陶造型古朴、粗犷,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



黑陶容器是藏族人家的常用器皿,在每户家庭都随处可见。煨汤、炖鸡、猪煮肉,黑陶牢牢锁住食物原味,高原食材的香气在陶锅里来回激荡却又无处可逃,直至揭盖的一刻,满屋飘香。



不过,很长时间以来,尼西黑陶都是“养在深闺”的质朴姑娘。尼西乡地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区,海拔3160米。迪庆自治州属于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三区三州”,是深度贫困地区。受当地经济环境的制约,以往黑陶的产业规模和效益都有限。


上海对口扶贫资金持续投入,汤满村的道路和绿化设施都在升级,旅游体验在升级,慕名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村书记洛桑卓玛说:“乡村环境的极大提升,便利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游客来得多了,我们的黑陶产业也带起来了。”



环境提升和文旅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全村161户居民中有100多户开始做起黑陶生意,全村成功实现了产业脱贫。



当珍批初的儿子拉茸肖巴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回到家乡,继承父亲的手。传承2千多年的黑陶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对于未来,见过世面的拉茸肖巴已经有了规划:“最好的保护传承就是把它推出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抒灵 李响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