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政策深化 选考物理的托底保障机制来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18-04-04 16:00
距离今年高考还有63天,《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今天公布,今年上海的考生一定要关注。这项政策是对高考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若干意见》明确引导促进高校精准合理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对于确需物理学科基础的理工类专业,在沪招生院校须体现引导考生选考物理科目的明确要求。调整选考科目的具体要求由在沪招生院校提出,并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若干意见》还明确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作为“调节杠杆”,基本规则是: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多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加该选考科目考试的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需求确定。针对三年试点过程中学生选考科目的实际,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从2018年高考招生录取时实施。
我们举例来说,如果物理科目确定的保障基数为3万人,如果实际报考人数低于3万人,在进行等级赋分的时候就按照3万人来计算;如果实际报考人数超过3万人,在进行等级赋分的时候就按照实际报考人数来进行计算。
为进一步了解政策,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背景。
根据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从2014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高考科目由3+1变为3+3,语数外3门不变,考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高校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选3门参加等级考。
解释一下等级考,等级考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A、B+、B、C+、C、D+、D、E五等11级,分别占全部参加这一科目等级考试人数的5%、10%、10%、10%、10%、10%、10%、10%、10%、10%、5%。,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再以折算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这就是等级赋分。
然而,在实际选考时,高考竞争态势下的趋利避害出现了。一些考生和家长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就会选择避开和较高水平考生一起考试的科目,所以就不太愿意去选物理了,导致选物理的人数有所下降。这在浙江新高考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一度引发社会关注。而从上海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减速少,但也有些呈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一流大学不愁生源,选考科目很明确,但是很多大学和专业没有设置任何科目要求,即便是一些完全理科的专业,也没有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物理,就怕招不来学生。试想如果一个需要物理为基础的专业,招来的学生高中却没有选考物理,那对于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
对此,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点评:在试点实践中,也出现了考生在选学选考科目时出现过度选择博弈和忽视自身兴趣爱好,以及高校因“掐尖”考生考分而出现选考科目要求过于宽松甚至不提选考科目要求的现象。上海《若干意见》的发布,将有助于引导考生和高校更加理性地面对选考科目。按照《若干意见》实施后,考生可以进一步实现个人兴趣爱好和国家选才育才需要的统一,高校可以用好改革红利优化育人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特别是要求要各专业选才的科目设置上体现出更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所以这次的政策,既对考生选考物理,给了一定的保障。又从高校的角度对选考物理科目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的就是从两方面,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科目。
选物理的必要性:
1.选择物理能报考97%以上的大学专业,不选考物理就意味着和很多高水平大学的优势学科失之交臂
2.进入高校以后,读的是理科专业,高中选考物理能够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大学专业学习衔接的更好。如果学生高中阶段只学了一年物理,即便在大学里再怎么弥补,知识也是断层的。
3.从未来发展来说,物理是自然学科中的带头学科,覆盖范围广,交叉性强,可以和众多学科融合发展。学了物理,个人的科学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建模能力、动手能力等素养都会提升。
高考指挥棒,影响深远。高校也将承担起更多的育人责任,根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将在今年5月公布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的选考科目要求,科学合理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引导高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所有制度一经出台就会面临无数“理性选择”,及时调整、改革细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编辑:施荔)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