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游戏防沉迷: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浩亮
2022-02-21 19:12
上海市消保委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各级消保委共受理网络游戏相关投诉185件。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关于未成年人为绕开游戏 防沉迷系统,用爷爷奶奶辈的身份证件注册。对于游戏防沉迷,有关部门一直在寻找对策,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
去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 未成年人 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进一步限制了 网络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长,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 提供1小时服务。限制越来越严,孩子们的各种招也是越来越多。
前面提到的冒用长辈的身份证,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冒用行为后,通常会和网络游戏企业交涉,他们的要求无外乎两点:退回孩子的氪金,也就是往游戏里充的钱;另外就是将账户的等级降低,从成年人模式,降到未成年模式,这样防沉迷系统才能真正起效。然而在实际交涉当中,家长的这两点诉求想要实现,却并不容易。
投诉人市民顾先生反映,他的儿子在米哈游、网易、腾讯等平台,下载了多款网络游戏。为了绕开防沉迷系统对游戏时间的限制,孩子均未使用自己身份信息注册。事情被顾先生发现后,经过一番交涉,腾讯和网易部分退还了充值费用,但顾先生在米哈游公司的协商过程,却并不顺利。
他告诉记者,米哈游公司的"原神"、"崩坏3"等游戏,允许12岁以上未成年人游戏,但孩子却偷拿爷爷的身份证号注册,还屡次忽悠老人消费,仅在米哈游公司,就花了3280元。在顾先生向米哈游公司提出退费交涉、并提交了相关证据后,对方却摆出各种说辞,最后不了了之。
投诉人顾先生:提供的材料也到位了,接下来进行退款处理,大概两三个工作日,过了时间他又反悔了,他跟我说还需要手机绑定帐号.发到他邮箱,他说收到了,反馈太晚了订单关闭了,就不了了之了。我们家长也是有管理责任,但是我觉得源头上还是要控制。我觉得还是要多方位,多采取一些验证的方式。
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旦充值消费了,想要对方把钱吐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另外,一些未成年人还会用虚拟身份证号来逃避防沉迷系统,这个漏洞,其实最近是被补上了。网游企业已接入相关部门数据库,比对身份信息,虚拟身份证号已经能被识别出来,不能成功注册。事实上,这一举措只能遏制后续使用虚拟身份证号的未成年人。我们还接到一些家长的投诉,他们表示,对于一些存量使用虚拟身份证号的未成年用户,某些游戏公司却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广东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未成年的侄女目前还在使用当初用虚拟身份证注册的帐号玩游戏,成功绕开了防沉迷系统。
投诉人朱女士:“她还是可以用虚拟身份证在原神包括崩3玩游戏;未成年去买双改号(一种游戏账号类型),他肯定不会改成本人(未成年人的)身份证;我们要求上架人脸(识别)你知道吗(为何)因为上架人脸可以合理规范,像腾讯网易一样,可以规范未成年。”
对此,相关网络游戏公司表示,人脸识别正在测试当中。
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后续我们也会要求,所有用户包括我们新的和现有用户,都能实现实名匹配人脸识别方式现在我们在测试当中,但因为技术方面尝试用不同数据库去介入,保证用户体验的完善。”
此外,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用成人身份证注册"原神"游戏后,希望能将其绑定的账号降低为未成年人模式,平台却向他们表示,如要降低账号等级,需要家长提供孩子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出生证明等,条件颇多。
然而,就在半年前,这家网游公司高管还表示,要配合家长,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殷春波:“我们后面也会利用我们大数据的一个功能,包括可能我们会采用人脸识别等一些新兴的技术,加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防控,其实我们企业也是希望和家庭和学校一起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的一个环境。”
事实上,尽管游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未成年人可能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玩游戏的情况,但仍然不能将所有的未成年人,挡在防护网之外。游戏防沉迷,是一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斗智斗勇"、"见招拆招"。不过,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单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针对未成年人而言,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需要梳理。
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雪妮:“人脸识别其实是双刃剑,一方面是急于监管需求,还有一方面是个人隐私范畴,会有一个法律上的障碍,目前法律上没有强制性规定,游戏公司一定要采用人脸识别方式监管,未成年人采用实名认证,还有未来国家会有关于人脸识别安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件,里面有一条14岁以下未成年人人脸识别,属于敏感信息,一般情况下不能使用。”
显然,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游戏公司还需要细化游戏针对的未成年人的年龄分布,要做的工作不少。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制定相关法规的时候,也在与时俱进。如3月1日起即将实施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就对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明确规定网游服务提供者应该利用电子身份证等技术,识别参与网游的未成年人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显然,除了人脸识别外,电子身份证,将为游戏公司识别未成年人身份,提供新的借鉴。
另外,我们也不应忽视,在这场比赛中的另一个角色:网络黑色产业链。防沉迷系统出现破防,也有网络黑产帮助未成年人买账号、代过人脸识别的原因。这说明,通过技术层面的升级,的确可以将很多未成年人 挡在沉迷游戏的大门之外,但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还需要家长、社会、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那么网游公司,在这场比赛中,又是一个什么身份?又该站在哪一边呢?是对孩子们的越界行为,睁一眼闭一眼,以此来博取更大的利益?还是遵守国家规定、配合家长,一起来管理好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各个公司处理 问题的态度并不一致,有的比较干脆,而有的则拖泥带水、甚至还层层加码。家中有个沉迷游戏的孩子,如果维权时还遇到"软钉子",又有谁来帮助内外交困的家长呢?要筑牢游戏防沉迷这张网,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浩亮 实习编辑:秦雨佳)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