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孙中山宋庆龄上海史迹寻踪

旧时光里的上海滩

邱力立

2020-12-11 19:34

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位具有杰出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上海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人文史迹,这些史迹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承载着两位伟人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正所谓睹物思人,本篇笔者就将这些史迹中的主要部分逐一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孙中山与宋庆龄


东余杭路526弄-530号:原为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斥资建造以供自己家族居住的房子。宋嘉树字耀如,海南文昌人,原名韩教准,约1875年时过继给舅舅改姓为宋。早年的宋嘉树闯荡海外并在美国时结识了留美幼童牛尚周(医学家牛惠霖、牛惠生的父亲)和温秉忠,他们三人后来分别迎娶了倪家的三位小姐,其中宋嘉树娶倪桂珍,两人结婚后生育有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六人。宋嘉树来到上海后通过经商开始逐步有了自己可观的收入,这处位于现东余杭路的房产便是他在19世纪90年代时建造的,宋庆龄曾在此度过了他童年与少年的时光,1894年孙中山与陆皓东赴天津上书李鸿章途径上海时也曾在此与宋嘉树“屡作终夕谈”,由此宋嘉树开始支持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东余杭路宋家老宅


淮海中路650弄3号:外廊式建筑,二至三层有科林斯柱装饰的砖砌券廓,外形美观典雅。此宅约建造于20世纪初,最初主人为法国侨民屠榭,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后孙中山在12月25日下榻于此并在此积极筹划中华民国的成立,故此宅也被称为“孙中山行馆”,数日后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清王朝就此“气数已尽”。


淮海中路650弄3号


武进路453号:旧称“赵家花园”,也称“扆虹园”,原为富商赵岐峰于20世纪初建造,外廊式建筑,前后共有四进,曾是清末民初时达官显贵与社会名流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及之后的一年半时间中曾多次来到这里:1911年12月30、31日广东同乡会、香山旅沪同乡曾先后在此宴请孙中山并共商大事;1912年7月22日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送大会在此举行,孙中山在会上发表了有关中国铁道建设的演说;1913年4月1日孙中山又在此出席中国铁路协会周年纪念会。


武进路453号


原圣约翰大学思颜堂:位于现华东政法大学大学校园内,原为纪念圣约翰早期主要主持者颜永京而建,建造于1903-1904年,外廊式砖木结构建筑,内设有大会堂。1913年2月1日孙中山曾受邀在这里发表演说并告诫青年:“既有知识,必当授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



圣约翰大学思颜堂旧址


宝昌路(后改名霞飞路,现淮海中路)491号:此建筑现已不存。随着在宋嘉树掌舵下宋氏家族财富的不断积累,约在1912年2月至4月间宋嘉树携家人入住了这栋豪华的住宅,据《宋美龄致米尔斯函》文中对于此宅的描述:“我们有一个漂亮的花园,有草坪网球场和槌球场,这所房子是上海最好的住宅之一…房屋有三层,16个房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间卧室,共有一间漂亮的图书馆和一间带门廊的起居室…四个门廊上放着数不清的红木家具,还有东方的小挂毯和地毯,还有漂亮的羊毛边地毯…”,由此我们依稀可见此宅当年的风貌。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的事业陷入低谷,与宋庆龄可谓相识相恋于患难之中,1915年两人冲破重重阻碍最终走到了一起,宝昌路491号也留下了孙中山宋庆龄的身影。



宋氏家族在宝昌路(霞飞路)老宅内的合影(前排:宋子安;二排左起:宋霭龄、宋子文、宋庆龄;三排左起:宋嘉树、倪桂珍;四排左起:宋子良、宋美龄)


哈同花园遗址:延安中路1000号现上海展览中心地块,原为旧上海塞法迪犹太富商哈同的私家花园“爱俪园”,也称“哈同花园”。精明的哈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周旋于当时中国的各 派力量之间,与晚清王室、革命党人、北洋政府及各地军阀等都有密切的往来。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沪主持“革命大计”后即首先乘车前往“哈同花园”出席由黄兴、伍廷芳等人的欢迎仪式。1912年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又再次受邀来到“哈同花园”参加宴会并于哈同合影留念。“哈同花园”于1931年哈同去世后逐步没落并荒废,50年代初在这片建造起了中苏友好大厦,即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



孙中山在“哈同花园”中与哈同(前排右一)的合影


张园遗址:大致位于现威海路590弄及周边地块,这片在清末民初时曾是由无锡富商张鸿禄(张叔和)开办的“张氏味莼园”,曾经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许多历史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印记。1912年4月至6月间,孙中山曾两次受邀来到张园发表演说立陈“发展实业”的重要性。1916年7月孙中山再次来到张园并在园内的主体建筑“安垲第”中进行政见演说会,讲解地方自治。1919年张园主人张鸿禄去世后园子荒废,20年代后在这片土地上逐步建造起许多形式各样的石库门与花园住宅。



张园“安垲第”


孙中山与黄兴在张园


汇中饭店:外滩19号,位于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口,1906年建造,外立面采用红白砖墙相间的形式,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浓郁,内部装饰豪华并配有当时中国饭店旅馆领域内最早的两部电梯。1911年12月29日中国同盟会本部曾在此举行欢迎孙中山大会,孙中山在会上发表了有关“三民主义”的演说。1923年1月19日孙中山又在汇中饭店与苏俄代表越飞进行会谈,有力的推进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



汇中饭店


香山路7号:孙中山长期为革命奔波在上海没有固定的住所,诸如环龙路63号(现南昌路59号)等也都为租住,四位加拿大华侨有感于此于是便出资购下了当时位于莫里哀路29号(现香山路7号)的花园住宅赠予孙中山,孙中山与宋庆龄自1918年起开始入住此宅。这里也是孙中山一生中在上海最后的住所,他曾在此完成《孙文学说》与《实业计划》两部重要著作,会见中共代表李大钊林伯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苏俄代表越飞并发表《孙文越飞宣言》,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这里继续成为宋庆龄在上海期间的主要住所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宋庆龄曾在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并支持中共的革命事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香山路7号在经过整修后成为“孙中山纪念馆”。



香山路7号



孙中山宋庆龄在莫里哀路29号(香山路7号)的合影


陕西北路369号:约建造于1908年,原为侨民住所,带有英国乡村建筑风格,1918年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去世后宋氏家族从之前霞飞路的住所(即前文中的“宝昌路491号”)搬迁于此,1927年12月1日上午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西式婚礼就是在此宅中举行的。1949年后在宋庆龄的努力下,此宅曾先后成为过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中国福利基金会于1950年8月15日改名为中国福利会)、中国福利基金会的临时办公点,1952-1963年时著名国际友人、宋庆龄的挚友耿丽淑也曾在此较长时间居住,现此宅为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地。



陕西北路369号


国民伤兵医院旧址:位于华山路1954号交通大学内,约建造于1930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而命名为“执信西斋”,长期以来多作为交通大学学生宿舍使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宋庆龄和何香凝、杨杏佛等决定在当时连通租界与华界的交通大学内建立一所具有一定规模与医疗水准的伤兵医院,于是在1932年3月5日,国民伤兵医院便在. 执信西斋正式成立了。


交通大学内国民伤兵医院旧址


路易.艾黎旧居:愚园路1315弄瑞兴坊4号,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30年代时曾在此居住,当时此宅顶楼的小间内还曾设有过中共地下党架设的秘密电台,为与长征中红军的联络提供通信保障。1935年11月的一天,当宋庆龄得知红军长征达到陕北的消息后,在这里与路易.艾黎一起举杯庆祝。



愚园路路易.艾黎旧居


远东反战大会旧址:霍山路85号,约建造于20年代后期,带有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毗连式住宅。1933年9月30日远东反战大会曾在此召开,宋庆龄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重要报告,有力的推动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


霍山路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桃江路45号:约建造于20年代初,原为侨民住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香山路7号将成为“孙中山纪念馆”的缘故,暂时没有住处的宋庆龄曾在此短暂居住过。1945年12月,宋庆龄在此居住期间曾发表《保卫中国同盟声明》,宣布“保卫中国同盟”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呼吁全世界的朋友们帮助中国人民度过战后困难时期。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周恩来也曾多次到此与宋庆龄见面并商谈国事。



桃江路45号


淮海中路1843号:约建造于20年代初,建筑外立面颇似船型,据说最初曾是一位名叫鲍尔的希腊籍德国船商的住所,后来德国医生费纳煦、金融家朱博泉都曾先后在此居住过,在宋庆龄入住前此宅曾一度被用作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招待所。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一直没有自己固定的住所,于是在各方人士的呼吁下,1949年初宋庆龄正式迁居于此,由此这里也就成为了宋庆龄一生中在上海最后的、也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她曾在这里迎来上海解放,应邀北上共商建国大计、接待国家领导人和世界各国元首,60年代初以后宋庆龄虽常居住在北京,但仍常回上海,用她自己的话说:“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


淮海中路1843号



宋庆龄在住所中与少先队员们交流


五原路314号:约建造于1932年,局部带有哥特复兴风格与装饰艺术派特征,在1956-1995年期间此宅曾被作为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于1953年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宋庆龄曾多次亲临幼儿园检查工作并与教师们讨论教养幼儿的问题。现此宅为中国福利会和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地。



五原路314号



宋庆龄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华山路643号:此地曾被先后作为过“圣公会女校“与”美童学校“。1947年4月10日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在兰心大戏院演出儿童剧《表》并宣告儿童剧团正式成立,剧团后于1952年迁入华山路现址并于1957年4月10日正式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宋庆龄曾多次前往剧院并于孩子们交流且合影留念。



华山路643号


延安西路64号:1919-1924年建造,原为塞法迪犹太富商嘉道理家族的住所,因此宅内部装饰多由大理石制成,故而也被称为“大理石大厦“。1953年6月1日由宋庆龄创办的”中福会少年宫“在这里开启,从此”大理石大厦“成为了无数少年儿童心中难以磨灭的”圣地“。



延安西路64号


常熟路157号:约建造于1938年,带有现代主义与装饰艺术派特征,最初住户多为外国侨民。中国福利基金会于1950年8月15日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后迁入此地,宋庆龄曾在此办公。现此地为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儿童时代社社址。



常熟路157号


长寿路170号:约建造于1927年,石库门建筑,最初为富商潘源泰的住所。1951年,宋庆龄将她荣获的“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0万卢布全部捐献给中国福利会并于1952年在长寿路170号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后宋庆龄曾多次到该院看望产妇及新生婴儿。1956年保健院迁至衡山路910号,现此处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寿路170号


宋庆龄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END-


本文亦发布于“王阳明66 说上海”微信公众号。集笔者“数年走访收集总结之精华”的《觅.境—上海滩二十四小时》已与广大读者见面,现已在各大网店有售,大家如感兴趣可以关注,如需笔者的“签名本”也可在“王阳明66 说上海”公众号中进行留言。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