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魁:影像创作不只技巧,还有社会责任
时讯
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官网
2018-05-10 18:57
2016年所创作的短片《母亲节》,张哲魁导演回想自己已经许久未碰触这部作品,能够入围受邀至上海参加研习营,他也面露些许惊讶神情。「不过这部片子能在生命周期最後获得肯定,我也感到很高兴。」
短片要抓住现代人目光,精准脚本最令人伤脑筋
这部短片从有构想,到决定执行、拍摄、後制成果出来,大约只花两个月。「制作期蛮短的。对我来说最花时间的是如何精准构思脚本。如何要在三分钟内表达想法,抓到符合现代趋势的目光。一旦脚本决定後,後面的编剧结构、剪接风格等都被决定了。」张哲魁导演补充道。
「现代创作者要自产一部影片,时间太长成本、预算会拉高,所以从我大二开始拍片,除非是接案,我的影片大都是短片。」张哲魁导演表示。世新大学广电系毕业的他,四年来累积了六、七支作品;但除了导演一位之外,有熟识的朋友、同行邀约,他也很乐意担任如制片、美术等其他职位。「选角的话,我会先从角色出发,找到角色和演员间特质的连结,再寻找这个特质有没有放大的空间。所以要作功课、要认识这个人,不管是熟人或是职业演员。」
拍片是兴趣又学以致用,上海交流营体会双方差异
大二便产出人生第一支短片的张哲魁导演笑谈:「我真的很幸运!作品能被肯定、受邀到上海参加交流营,更是幸运。」谈起去年参加上海「We爱」影展交流营,他提起对两岸青年导演的看法:「从作品最能知道一个导演对事情的观点,而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差异;他们特殊的生长背景,让他们和我们看事情的观点是相差许多的。」「但最有趣的是,尽管我们生活背景、看法都不同,但同为电影人,只要聊电影,就不会有什麽语言障碍;不论是上海还是其他地方,电影是能够作为跨越语言的桥梁的。」
同样都是讲爱,张哲魁导演认为「他们看待爱的观点都是很正面、强烈张扬的情绪,而且他们有许多是有商业置入,所以不得不在短时间内爆发情绪;相比起来台湾的创作就比较多面向。若是有机会,很期待能够有对岸导演合作拍摄创作。」
上海行的想法,发酵成为影片
被问起近来有没有新片的拍摄计画,张哲魁导演透露有个20分钟的短片已进入後制处理程序:「其实这部片是我受到上海行的影响而拍出来的。」他继续补充:「上海的短片大赛交流营,其中有个环节是将与会导演随机分组,给我们48小时的时间,要我们想办法拍出些『你在上海看到什麽』。因为那时候很多事都被决定了,包括时间、地点等,手上能动用资源其实也没有太多;所以那时尽管我对影片的拍摄有自己的想法,但还是决定和组员用轻松的方式完成影片制作。而那时没能完成的想法,就成了我现在这支短片的基石。」
作品以情感为基底,融入多元奇幻元素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和『时间』有关。」张哲魁导演笑说道。「而且是和『主观认知』的时间有关系。因为我觉得时间是相对的,每个人认知不同。就像说如果旅途中隔壁坐一位美女,我会觉得时间过很快;坐个路人甲就变成漫长的旅程这般,这种相对论的东西,我认为它就能成为创作故事、影片的一个基底。」
作品宣传,商业、创作大不同
要怎麽推销自己的作品让大家看到? 张哲魁导演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若是有商业利益的长片,我就会比较重视宣传效益、也会比较积极;若是创作短片,目的非营利的话,我会倾向把作品弄好去投稿各类影展,若有得奖,这种宣传效益是比较实际的。」张导也向我们预告,他最近和一位同样参加上海交流营的导演进行合作,两人都是於服消防替代役期间请假,有许多共同话题;他们写了个消防题材的故事通过公共电视台的提案,即将拍摄。「那部片叫『无声』,映期应该是在十一月,会在公共电视台的新创短片单元播放。还请大家一定要看喔!」张导笑着推荐。
拍片收入不稳,如何获得家人的认同
张哲魁导演来自花莲,一开始家中长辈也是不太能理解导演这行业以及拍片在干嘛,但现在已经是信任他,让他放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他认为:「有和我同样处境(指家里不认同拍片这行)的人,毕竟拍片这工作很难和他人用语言去简单说明,可以试着和他们分享拍片遇到的任何事。尽管只是讲些今天在片场和谁合作啦、接案量有成长很稳定啦等等,靠着这些连结让家人慢慢理解你在做什麽,来争取认同。比较多的情况还是报喜不报忧啦,总是不希望让他们担心。我总会告诉他们我的片子又得了什麽奖,这次又和哪个知名圈内人合作等等。」
聊起了分享拍片经历让家人认同,张哲魁导演也和我们聊起拍片趣闻。「有次我们去东莞拍片,那是有拿到辅助金的毕业短片拍摄。我们团队主要是台湾人,飞过去那边则都是当地的助理,沟通上许多器材名称会鸡同鸭讲,但工作却能很不可思议地顺利进行,让我们两边都感到很好气又好笑。」
导演除了技巧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认知自己有「社会责任」
「动画的炼金术师不是有句话叫等价交换吗?要把脑中想法呈现出来,是要投入等价的东西的,要投入时间、人力、金钱等,越跟现实不同的东西越要花费更大的能量,这点很有趣。所以当我们接的案子预算很低,我们就不会做太大的颠覆;我会计算手上有什麽资源,要怎麽转换成业主要的内容,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张哲魁导演说。
「我认为一个导演的培养过程,不是单单的影像导演、技巧训练,你要对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美术、收音、後制…等,才有办法和大家沟通;他们都是你在精进片子的时候的武器!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走过来,所以我有很多其他组别的经验,这让我在拍自己的短片时,有更多能够切入思考的角度。」
张哲魁导演也鼓励其他青年导演「这个活动我认为很有意义,尤其在交流这部分。我觉得我们都很需要去各个地方充电,但大家都需要工作,能乔出一个周末的时间都很不容易了。这个为期八天的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於年轻导演来说是非常值得的交流经验!能拍,当然就尽量拍吧!」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