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三张大网,筑牢铜墙铁壁 ——上海防控疫情一线全扫描
时讯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2-01 11:50
2020年2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密织三张大网,筑牢铜墙铁壁——上海防控疫情一线全扫描》的报道。
疫情,来势汹汹;防控,十万火急!
上海,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人流、车流、物流来往密集,重大疫情、春节假期、出行高峰三碰头,百密不容一疏!连日来,从医疗救治一线到广大基层社区,再到交通防控道口,党旗高高飘扬、人们奋勇争先,大上海密织起三张防控大网,树立起全民防疫的铜墙铁壁。工作千头万绪、忙而不乱,人们既讲规矩、更有温情。
疫情面前,上海市委明确要求,干部要下去,情况要上来,措施要落实。对这座城市而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从日常管理向应急管理的快速切换能力,正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中检验成色。
医疗救护网:“战疫”一线党员先上!
零点,在结束河南疫情防控督导工作后乘红眼航班抵达浦东机场;1:30分,驾车到达集中收治上海全部确诊病例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并在宿舍内花一个半小时撰写一篇“华山感染”公众号当天要发的疫情解读长文,主题:“谣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7:30,在公卫中心和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疗小组交流、协调;9时许,赶回华山医院,进入发热留观病房查房,召集负责医生详细了解病人病情、用药情况等,安抚病人的焦虑情绪……
这是1月29日,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小半天行程。也是在这一天,他彻底“火”了——“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我带头上!”“派党员增援前不打招呼!”面对记者采访说的这些话,使他成为网民心中的“硬核”医生。
深深的黑眼圈透露出疲惫,但张文宏依然觉得时间不够。“医护人员都很累,但必须坚持,我们要跑在病毒前头!”他反复强调。
“一切没有想的那么好,一切也没有想的那么糟!中国,努力!”这是张文宏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写下的一段话。不少医护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社会都认识到“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全国一盘棋、人人一条心,同仇敌忾,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由8名党员组成的发热门急诊临时党支部在大年初一成立,党支部成立后,还收到了一封一线护士手写的入党申请书,密密麻木,足足四页纸。3天后,瑞金医院援鄂医疗临时党支部成立,党支部书记由副院长陈尔真担任,他同时也是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
就在近日,瑞金医院手术室微信群又被“我可以”刷屏了。该院发热门诊急需1至3名护士备班,征集令一出,迅速收到110人响应,群内的40名共产党员全部主动报名。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控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医疗救治、社区管控、入沪通道仍是当前重点方向。在医护战线,白衣天使留下了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动人身影,党员带头,使“堡垒”更加坚实。
接到命令不到一小时,由3名医生、9名护士组成的第三批华山医院医疗队迅速组建完毕;上海市公卫中心呼吸内科带教老师吴艳的一封申请书更是令人感动:“我是一名有着13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14年党龄的党员,病毒肆虐,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应急任务,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望领导批准”;当听说发热门诊人手紧张,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肿瘤科医生谢芳主动请求加班,一句“我是党员,我先上”朴素而坚定。
基层社区网:防疫千条线,我们“第一线”
第一时间发现疑似感染者,为居家隔离者提供更精细服务,用温润亲情化解邻里疑虑,尤其是还要利用“人防+技防”应对节后返程大客流……在上海的基层社区、街角小巷、村口路边、田间地头,脚踏实地一户户排查可疑病例、实施隔离,社区和村居干部吹响防疫“集结号”,织密暖心防控网。
1月25日,上海市杨浦区的首个集中医学观察点正式启用,来自湖北的住宿旅客在这里将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如今时间已过半,这里秩序井然,骨干医生保障、物资清单对接、消毒隔离流程、部门协调方案等四项任务,都以流程化的方式清晰可见。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辉主任,是位有着10多年党龄和社区卫生管理经验的基层领导干部,2003年还承担过杨浦区SARS疫情的医学观察任务。在她看来,快速工作部署和标准细致流程在前期排查时非常重要。
在上海,像刘辉这样在战“疫”一线的社区干部还有数万人,仅杨浦区就投入了党组织1098个、党员10271人。他们的“战斗力”满格,织密了上海社区的“防御”第一线。
除了及时排摸相关人员,社区干部承担最多的新角色就是“外卖员”。居民需要的蔬菜、肉蛋、口罩等物资和生活保障,不少居委干部和志愿者都主动担起了责任。
西瓜1个,小西红柿1斤,猪爪2斤……拿到今日菜单,80后邵女士赶紧前往菜场进行采购。她不是为自家,而是帮奉贤区南桥镇一户居家隔离人员购买。在南桥镇,这几天火速成立了一支“青春快递”,对接居委,为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所需。在奉贤,更有近700名青年志愿者奋战在防疫第一线。
隔离疫情,但不隔离关爱。
道口防控网:越是车流滚滚,越是一丝不苟
春节返程高峰在即。“越是车流滚滚,越是一丝不苟”,“人能过、车能过,疫情坚决不让过”——连日来,上海各大高速公路道口防疫值守人员的话语掷地有声。
青浦区是上海唯一与江苏、浙江均接壤的区域,区里在9个入沪道口设置了卫生检查站,值班的民警、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数百人,其中还有不少“夫妻档”。青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民警张庆锋,赵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汪玲燕,这对夫妻从年前至今双双奋战在一线,读中学的儿子始终待在老人家里。由于工作关系,即便同一屋檐下,这段时间仍是聚少离多,一次偶然的相聚竟然是在申嘉湖高速检查站。“我那天正好去检查站送点物资,看到了老婆,我喊她,她还愣了一下,可能我戴着口罩。”张庆锋说。
在申嘉湖高速入口的夫妻朱金兰和陈磊都是徐泾镇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前两天她手持的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常常因为天气太冷而罢工。为此,朱金兰把原本给自己准备的暖宝宝包在了测量仪上。丈夫陈磊知情后第二天给她多准备了一个。
清洁区、休息区、隔离区,医院的配置也出现在上海的大大小小的公路道口旁。这三个区域,实则是由三个集装箱搭建的板房。
“简易”的检查站,“检疫”却很硬核。位于嘉定区的沪宜公路葛隆检查站是江苏到上海的门户之一。“哪个体温不对,到这里来。”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卫家芬扯着嗓门,对车辆边手持体温测量仪的同事喊着,手指着其中一个集装箱板房。
这个集装箱被称为应急区,一张桌子加一个手推车,如同一个迷你急诊室,作用相当于隔离区,凡在道口执勤检查中发现有发烧、干咳等症状者,医务人员就会将其引导到这个集装箱里,对其做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另两个集装箱板房是休息区和清洁区,前者供值班人员吃饭休息,后者存放医用物资。
“如果发现体温有异常者,我们会建议他去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如果症状疑似,我们马上安排他前往对接的医院。”卫家芬说,从她小年夜在这个道口值班至今,卫家芬和同事发现了1例症状疑似的病例,将他送去就医。
6小时的班次里,卫家芬给2000多人测量体温。“测体温无非就是举举手而已,就是一站6小时,有点冷。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