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战疫·2022》第三集:物资!物资!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卢梅 刘宽漾 张聪 吕心泉
2022-06-07 17:30
这个春天,上海,按下暂停键。
病毒要防控,吃饭生存也要解决。
前者要求静下来,后者需要忙起来,这就成了两难。
有人算了一笔账:
上海市2500万人的刚性食品需求,每天按人均1.5公斤算,就是3.75万吨。
按一辆卡车运输20吨测算,每天需要1875辆;还需要分拣和快递运输人员5万人。
然而静态管理之初,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进沪绿通车从封控前每天3000辆左右,骤降至600辆;骑手上岗人数,也因小区封控,从10万降至1.1万人。
交通中断、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场、商超关闭,服务业人员也无法走出社区。
这是这座城市,从未遇到过的难题。
最后一公里
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的断裂,在封控初期最早显现出来。
然后,众多像李梅一样的驰援骑手,从全国的四面八方,赶来支援。
紧接着,4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要求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返岗。
穿着各色鲜艳制服的骑手们,载着生活物资、药品,穿行在高楼之间,穿行在双向8车道的马路上,穿行在这座看起来有些魔幻的城市里。
物资保供
4月1日,浦东没能解封。4月5日,浦西也没能如约。整个城市继续静默。
这场“动态清零”战争,以前所未有的难度,一次又一次挑战着人们的“预期”。距离本轮疫情第一批封控管理,已经超过半个月。抢菜艰难,囤货见底,物资告急!
自4月6日起,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始发放政府保供物资。然而,落实这份被上海市民称为“大礼包”的政府保供物资,是继封控社区日常管理、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基层政府遇到的又一大难题。
“大礼包”该如何制定价格和频次标准?又该找谁供货?采购什么品类?品牌如何选择?如何保证品质安全?运输过程如何保鲜?从物资本身到配送环节,如何做到有效防疫?这些难题,没有操作说明书,甚至永远不会有最优解。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奶头肉”、“山寨品牌”、“过期产品”等字眼,也在不断刺激着社区居民的神经。加上长期封控在家的心理因素,“问题大礼包”一度被推上舆论焦点。
5月16日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九村发放第七批政府保供物资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信息要公开,居民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地回复,一个问题不回复,第二个问题就会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成倍地叠加疑问,这个问号会越画越大,到后面这个问号就画不成句号了。”
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九村85后的党总支书记苏澔翔,用信息公开的方式化解居委与居民之间的保供信任问题。而淞南镇保供组,也拿出实际方案,优化采买和物资发放的整个流程,居民们的反馈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日常的烟火气
这个春天,从胡萝卜土豆到有蛋又有肉,从居民自救到政府保供、全国物资跨越千山万水支援上海,连接周边地区与上海的动脉血管被慢慢打通。
大卡车开进上海,连接周边地区与上海的动脉血管被慢慢打通。
越来越多的商超、店铺重新上线,骑手人数不断恢复,最后的一公里,运力逐渐释放。
大白、小蓝携手接力,连接起了小区大门和家门前的最后100米。
晚饭时分,居民楼里飘出饭菜香,正是这些最普通的日常,给了人们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勇气和信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卢梅 刘宽漾 张聪 吕心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