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的四大名园
时讯
看懂上海
2017-08-24 16:15
提起中国的四大名园众所周知,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江苏省苏州市留园。但老上海也有四大名园——豫园、露香园、也是园、半淞园。
如今仅剩下的是豫园;而露香园和半淞园,只保留了路名,就好像走在这路上,让人还能感觉此处有着园林。
上海露香园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这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上海从前有座园林就叫露香园。此园位于上海老城厢露香园路附近(与豫园西面相邻的就是露香园)。从前它与日涉园、豫园合称明代上海三大名园。
途中更可见露香园、豫园、也是园方位
据载,露香园建园甚早,在明嘉靖时就有(早于豫园),是进士人家的大院,也是著名的明代顾绣发源地。露香园占地近40亩,属中大型园林,建园历时达十年之久。
明代嘉靖中叶,有一位叫顾名儒的,自湖南做官卸任归来,在城北黑山桥处购得土地,兴建私家园林,称“万竹山房”。而他的弟弟顾名世考中进士,后来升官至尚宝司丞,是职掌皇室玉玺的内官,他也购进与其兄相邻的土地兴建花园,据说在挖地时,曾挖到一块元代书法家赵子昂所书之“露香池”碑,所以将花园之名取为露香园。
顾绣
顾名世觅得优良桃种,在园内植桃、产桃,所产的“露香园水蜜桃”为上海桃子上品。另外,他的孙媳韩希孟善画制刺绣,其绣法出自内宫,她将丝线劈为单股,再分别染色,所以刺绣品与画相近,称“画绣”,或叫“顾绣”。“顾绣”名扬天下,与露香园也有密切的关系。
明朝末年,顾氏家族渐渐衰落,露香园也随之“台榭渐倾,园林亦废”。后来直到清道光年间,由上海知县黄冕动员士绅们捐款,重修露香园。重修时把原来的“万竹山房”也并入园中。可惜后来因为火药局的火药仓库设在露香园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火药仓库不慎发生爆炸,整座园林顿时被夷为平地。
上海市实验小学
顾名儒的万竹山房旧址,后来以“万竹”为名设立小学,1922年,蒋经国曾在此就读过。后来该校改为江苏省立上海市实验小学。抗战期间,这所学校又恢复“万竹小学”校名。如今为万竹路上海市实验小学。
如今,找不到“露香园”去看看露香园路也好,只是不会再有玉露水蜜桃的余香,更不会有亭台楼阁、池水漪涟的美景了。
露香园路食品一条街
上海豫园
豫园不论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都再熟悉不过了。地处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如今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
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私园。豫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算得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民国时期上海城隍庙九曲桥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自此搁置。
万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修园,还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于是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
“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之初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请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寿祭祖、写曲本、玩蟋蟀、放风筝、买卖古玩字画等,甚至打骂奴婢、用枷锁等惩罚僮仆。僧尼、相士、妓女、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频繁出入豫园。
由于长期挥霍无度,加上造园耗资,以致家业衰落。潘允端在世时,已靠卖田地、古董维持。潘允端死后,园林日益荒芜。明末,潘氏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潘允端孙婿)。清初,豫园几度易主,园址也被外姓分割。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书院尚未修竣,张升衢遭贬黜,随即停工。园中亭台倾圮参半,草满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丽景色已成一片荒凉。
民国上海豫园九曲桥上拥挤的人群
可见湖心茶楼,以及春风得意楼
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今内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竣工,历时20余年。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园基原称广袤70余亩,但据同治七年(1868)清丈,不足37亩。
修复后的西园、东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庙园林,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复建西园时,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华丽宽敞的三穗堂。
鸦片战争时,豫园遭破坏。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军从北门长驱直入,驻扎豫园和城隍庙,司令部就设在湖心亭。豫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咸丰五年(1855)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驻扎豫园,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皆遭损毁。咸丰十年,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洋枪队入城防守,豫园又作兵营,“西园石山,尽拆填池”,建造西式营房。
清嘉庆道光年间,上海商业发展较快,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作为同业间祀神、议事、宴会、游赏之处。同治七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各自筹款修复。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商贩丛集,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艺人,相面测字、卖梨膏糖、拉洋片的等等在此设摊,逐渐成为固定庙市,再后来演变为商场。光绪元年(1875),豫园内有豆米业、糖业、布业等21个工商行业设立公所,一些公所还设立学校,旧有古迹日趋湮没。
拉洋片
民国时期,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今豫园路)分割成南北两爿,古建筑破漏,面目全非,有些改建成民房,凝晖阁、清芬堂、濠乐舫、绿波廊分别成为菜馆、点心铺、茶楼。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沪战争被日军焚毁,除堂前玉玲珑假山石外,仅剩一片空地。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春堂、三穗堂、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古树名木仍得以保存。
1956年经市政府批准,拨出专款对豫园进行修复,历时5年,投资上百万元,修复重建被毁坏的古建筑,疏浚淤塞的池塘,栽植大量树木花草,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豫园现貌
上海也是园
看到这儿,是不是渐入佳境了。老上海是美不胜收的,只是已损毁的园林不下十个,我们接着说说也是园。
“也是园”占地20亩,园门向西,门前这条路就叫“也是园弄”,现在还在,只是很短又窄,但这是“也是园”留下的唯一见证。这条弄很是难找,七拐八弯,夹在凝和路与河南路之间。
也是园弄
在明天启年间(1621-1627),礼部郎中在此建渡鹤楼,又名“南园”。有记载为“池通潮汐,时闻水声,木石最为苍老”。园中有很大的荷花池,多植红荷,花开时节,香飘四方。池前有小丘隆起,旁驻精舍邃室,别有洞天;园中叠石凿池,曲樫雕栏;筑有明志堂、锦石堂、息机山房、湛华堂、蓬山石远、榆龙榭诸胜。
也是园旧址所在
就这张画来说,记载当年也是园实景,小编找了半天就这一张,网上到处都在用,真是珍贵的稀罕物。
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曹垂璨在此居住,他是清《上海县志》编纂,改“南园”为“也是园”,意为“不是园也是园”。
1876年,在园之西北隅增建水阁廊榭,景致更为秀雅。后来园中又设蕊经书院。也是园到民国初年渐渐衰落下去了。1937年,在“八·一三”事变中被日军所毁。所幸的是园中一块名石“积玉峰”如今尚存,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被园林学家陈从周发现的,现置于豫园内。
上海半淞园
2004年半淞园地区旧貌
本世纪初的半淞园路街面房屋
上海还有条马路叫半淞园路,而半淞园地区指的是位于黄浦区南部,东南濒黄浦江,西至西藏南路、苗江路,北达中山南路地块。但是,半淞园早已消失了。
半淞园是一个私家园林,位于黄浦江江边码头附近。清光绪初年,这里有一家姓吴的人家,内有桃园,规模甚大,近百亩地。这里盛产水蜜桃。后来到了宣统元年(1909),桃园渐衰,园由沈志贤购得,改造成私家花园,并命名为沈家花园。1919年,园又为姚伯鸿所购,并改造成为公园。
海上名园半淞园
民国地图上的半淞园及周边地区
姚氏将花园改造得很好,其中有听潮楼、留月台、鉴影亭、迎帆阁、江上草堂、群芳圃、又一村、水风亭等,长廊曲折环水,顶部有紫藤,四壁遍嵌玻璃板所印之《快雪堂书帖》,这里观景甚美。
上海内地自来水厂
但数年后,花园西部被自来水公司购去,建成自来水厂。这里贴近黄浦江,故将江水引入园中,以水为主景;并应唐代诗人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所以此园就命名为半淞园。
据说上世纪20年代在这里还举行过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在这里举行“端阳竞渡”,热闹非凡。
在今兴业路中共一大会址内陈列着一幅照片,是1920年毛泽东送湖南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合影留念照片,这个地点就是在半淞园。
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左7)与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聚会,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员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飞机对上海南站和高昌庙一带狂轰滥炸,半淞园地区成为一片废墟。11月初,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前,在半淞园湖畔进行了殊死抵抗。日军占领南市后,把半淞园残存的文物洗劫一空,一代名园从此湮灭。从此以后,半淞园没有再建,只留下地名。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半淞园地区先后组建;上海申博成功后,半淞园地区被划入世博浦西园区。2005年,世博园区居民开始动迁,半淞园地区在世博会中变身为城市最佳实践区。
建设中的世博园区
2010年半淞园地区成为世博园区
写完这四大名园,不禁叹息如今仅剩下区区豫园。若有一天,能恢复了四大名园——不谈扩展得更大,只要和原来一样大,园内桃红柳绿,荷香扑鼻,那么老城区已经是一个花园城区了吧。
这些都会是老上海历史的积淀,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与怀念的。
部分图片来自:黄浦区档案馆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