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解读: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由地方定是怎么回事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17-02-27 11:50


消息一出,就引起网友热议,有人乐观预测,入学年龄可能放宽到截止12月31日,这一年满6周岁都可视为6周岁入学,这可为学生入学松绑。有的家长表示赞同,认为解决了"晚生几天"的遗憾,这几年,针对8月31日之前满6周岁入学的规定,有一些家长选择剖腹产,就是为让孩子赶在这一时间点出生,以“抢到”入学的跑道;当然也有家长认为,这给男孩晚上学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如果这种功利入学观不变,那就是放宽到12月31日截止,还会有家长提前剖腹让孩子赶在上一年12月底出生。教育部的《通知》给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仍旧必须依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而《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会按这一法律规定,确定入学时间,大多数省份还是会把时间设定为8月31日。甚至有省市考虑到入学高峰问题,会严格6周岁的界定,将截止日期提前,如把8月31日前满6周岁,设定为7月31日或6月30日前,而不是有的家长期待的可推后到9月30日前或更后。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地方有权根据当地教育实际情况确定入学时间。真正能让孩子入学松绑的做法,是实行弹性入学,允许学生在5到7岁之间自由入学。由家长根据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和家庭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入学时间。这也是发达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因为有的孩子虽然年龄已满6周岁,但发育相对较迟,可推迟入学;而有的孩子发育较快,则可不满6周岁也可入学。近年来围绕孩子的入学年龄问题,一直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让男童晚两年入学,以拯救“男孩危机”;有的则建议允许超常孩子提前入学。这些建议,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实行弹性入学。弹性入学,是解决孩子智力发育差异的根本办法。

熊丙奇指出,而要实行弹性入学,在我国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必须修订《义务教育法》;二是必须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发展,增加义务教育资源;三是社会与家长有更强的教育理性。我国《义务教育法》对适龄孩子入学有一定的“弹性”,但“弹性”尚不足,总体来说还是“一刀切”,只是允许有条件推迟,只有少数地区对入学年龄稍有放宽,比如确需提前入学,可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义务教育法》规定:“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要实行5~7岁弹性入学,就必须修订《义务教育法》。

而如果实行弹性学制,将对义务教育资源带来考验,尤其是开放弹性入学的最初几年。如果有相当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提前入学,那提前入学会加剧入学难。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适龄孩子增加,有不少地区重现入学高峰,小学入学难变为新难题,像上海,2016年秋季开学,就增加了85所中小学、幼儿园来解决新增生源的问题。很显然,加上开放二孩政策的推进,如果当地小学学位紧张,地方政府有可能将8月31日的截止日期提前。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即地方政府以调整入学年龄规定的方式来应对义务教育资源的紧缺,这反而会让适龄学生的入学权利受到影响,增加家长的教育焦虑。实行弹性入学,必须在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布局方面进行民主决策,注重公众参与,否则,还不如实行固定年龄限制入学。以此约束地方政府保障义务教育资源。



另外,当前在幼升小入学时,存在的“提前剖腹产”现象,一定程度折射家长对待孩子并不理性态度。我国有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早入学,早成才”,“赢在起跑线”,社会也存在“神童情结”。在这种功利的教育环境中,给家长一定的选择权,可能有很多家长并不能做出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选择。

因此,关注孩子入学年龄限制的问题,最终又回到我国的教育资源科学配置、教育民主管理、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以及淡化教育的功利追求上,这并非一个细小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的系统改革。

不过,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了解到,上海今年的政策暂无变化。根据今年已经公布的2017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政策,今年小学招生入学对象为: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间出生,年满6周岁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和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均须进行小学入学信息登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编辑:沈佩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