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体育产业30条"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时讯
上观新闻
2018-08-29 13:39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健康上海”的重要支撑。8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陈群副市长介绍了本市最新制定的《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情况。
上海制定《若干意见》的总体考虑是:针对大调研中所发现的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通过出台《若干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显著增强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体育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发展领域、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四方面共30条构成(简称“体育产业30条”)。
首先在总体要求部分,《意见》强调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对标国际、争创一流;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坚持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明确了要优化和发展“四大体系”,即: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体系;以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空间体系;以产业政策和营商服务为重点的支撑体系。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跻身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行列;到2035年,达到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在重点发展领域部分,《意见》明确了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五个重点。一是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重点是完善重大赛事布局,打造职业赛事高地,扩大本土原创赛事影响力,提高赛事质量和效益。主要的举措包括:优化完善“以奖代补”的政府资助方式;完善体育赛事品质标准体系和赛事综合效应评估体系;建立赛事动态监测机制等。二是提升健身休闲产业能级。一方面,要丰富健身休闲服务项目,支持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健身休闲设施供给,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中远期规划,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计划,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此外,还要优化健身休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一批健身休闲集聚区和以健身休闲服务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完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两改工程,推广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活跃体育中介服务市场;推动体育传媒发展。四是打造国际体育贸易中心。引进一批体育用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实资金奖励、出入境便利等鼓励政策;扩大体育服务贸易规模;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体育服务产业政策试点。五是增强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加强体育装备技术创新;支持建设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开展相关国家标准试点。
在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方面,《意见》强调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并明确了五个重点方面:一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体育企业;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三是扩大体育消费;四是推进合作交流,推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拓宽体育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的重点包括:(1)调整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责,实行管办分离、政社分开;(2)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3)通过部市共建等方式,积极推动国家体育产权交易平台落户上海;(4)加快构建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上仍处于培育阶段,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集聚,进一步激发体育企业的创新活力。为此,《意见》提出了财政资金引导、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扶持、保障产业用地供给、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五方面的政策,其中主要亮点包括:一是体育产业项目使用工业、研发用地可以“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供地。二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三是推动银企合作,支持建立体育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四是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设施责任、运动人身意外伤害等体育保险。五是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扶持政策。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