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市科委:上海mRNA疫苗预计4月中旬临床试验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03-16 15:30
今天下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透露:为应对疫情,加快推进科研攻关,上海聚焦“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等四个方向,先后布局了两批18项应急攻关任务。其中,抗体新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通过178万样次化合物的筛选,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多路线部署推进的疫苗研发均取得良好进展,mRNA疫苗,已启动灵长类动物毒理和药效预实验,预计4月中旬临床试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实验已产生特异性抗体。
汇聚各方力量,启动应急科技攻关机制
以“跨部门协同”推动科研与防控、救治联动。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等5部门,组建市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组,成立专家委员会,设立专班,聚焦“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等四个方向,先后布局了两批18项应急攻关任务。同时,在药物和疫苗研发领域,上海牵头承担2项,参与5项国家科研攻关应急任务。
强化“医教研用协同”,促进各类创新主体“联合作战”。针对临床救治和防控急需,组织动员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迅速开展科研攻关、产品生产和防控应用。同时,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国际化基础,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13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疫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开展42项合作攻关,携手抗击疫情。
聚焦“四大主攻方向”,强化疫情防控支撑
在临床诊治方面。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开展了“新冠肺炎感染防治”“创新性抗病毒治疗”“脏器功能保护”“阻止轻症向重症转化”等科研攻关,为“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提供了科技支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上海新型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在临床检测上, 应用了更全面的检测指标体系;在治疗过程中, 形成了轻症、重症、危重症以及轻症向重症转化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救治覆盖92%患者。在愈后支持上,突出及时跟进、过程管理。
在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研发方面。上海有3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截至3月15日,累计发货442万人份,上海诊断试剂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沙特等22个国家,数量超过8万人份。目前,本市企业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CE认证。上海研制完成的多个新一代检测产品,已进入国家审批程序;上海研制成功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有望成为行业标准“量具”。市科委还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机器人、医疗器械装备、红外测温监控系统等新产品研发,在一线的规模化应用, 累计向全国25个省提供了486台各类影像检测设备,向9个国家出口了19台各类影像检测设备,并配套提供了AI运用、研发了方舱CT、远程分级诊疗等体系化方案。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出货量达400余万颗,订单超3000万颗,有力支持了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药物及疫苗研发方面。坚持“老药新用”与“新药和疫苗研发”并举。“老药新用”研究有序展开, 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研究列入国家应急科技攻关专项。截至到3月15日,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累计入组184例,参与医院21家。同时,“新药和疫苗研发”稳步推进。抗体新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通过178万样次化合物的筛选,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多路线部署推进的疫苗研发均取得良好进展,mRNA疫苗,已启动灵长类动物毒理和药效预实验,预计4月中旬临床试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实验已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上海科学家团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为诊断技术的快速推进和药物疫苗开发奠定基础;上海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专家依托P3实验室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着力破解病毒特性与传播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研究团队围绕新冠肺炎的传播模式、发展和扩散趋势等,持续开展研究调查,并就本市疫情传播趋势、返城人群疫情防控、输入性疫情防控等方面研究提出应急预案和对策建议。
回应社会关切,打好防疫科普“组合拳”
在内容创制方面,围绕“科学防疫”“心理疏导”等主题,发挥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和专业科普机构作用,向公众发布科学防护、科学生活的倡议和共识,以权威声音回应市民关切。此外,各类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目前,本市承担各类国家和本市重大创新项目和工程的科研单位已全面复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复工率达96%。
下一步,市科委一方面“聚焦当前”,进一步强化协作攻关,加快推进药物、疫苗等重点任务研发进程。另一方面“着眼长远”, 统筹各方优势科技力量,开展平台能力建设,完善应对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协同攻关体系,着力提升预防和应对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