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小诊所医疗废物何去何从 黄浦试点收运最后1公里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韩琼

2019-06-04 12:32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上海环境集团固体废物处置公司今天透露,他们已探索出一套“定时定点收集、车对车交接”的新模式,打通小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收运“最后1公里”,极大提高了医疗废物的收运效能。


据介绍,在医疗条件发达的上海,布局着近6000家医疗机构。其中近90%是小型医疗机构,科室有限、床位较少。在黄浦区,这样的小型医疗机构就有近200家,分散在老城厢的角角落落。由于道路通行条件不佳,医疗机构面临着收运车辆通行难停车难的问题,导致医疗废物收运频次较低,难以达到法律法规要求。



今年5月3日起,“黄浦医疗废物收运模式”开始试运行。每天早晨8点30分,5辆小型收运电动车出发,按照规定路线去往黄浦区的各个小型医疗机构,定时定点,把一袋袋医疗废物装入收运车里的周转箱,于下午1点之前送到黄浦区一南一北的两家医院仁济医院西院和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在那里,再由大型收运车把医疗废物运往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进行末端安全处置。整个过程,医疗废物不落地,收运车每天接受清洗消毒,并安装GPS全程跟踪监控。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根据黄浦区小型医疗机构分布特点,初步制定了48小时全覆盖的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方案。5月13日,根据第一阶段试运行情况,正式开始实施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定时定点收集第二阶段运行,每日安排4条收运线路。该阶段医废的收运工作交由第三方收运服务单位的医废收运人员独立完成,固处公司安排1名交接人员与第三方收运服务单位进行医废收运后的交接工作。


经过一个月的试点,新模式受到了广大小型医疗机构经营者的认可。“收运车定时定点上门回收,不但破解了两天收运一次的难题,更免去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我们的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黄浦区某口腔门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该创新模式未来有望在松江、长宁、虹口等区推广,提升医疗废物的收运效能和安全处置水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韩琼 实习编辑:杨宇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