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书香”满城,上海怎么做到的?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邢晓宇
2019-08-14 18:34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 今天又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热闹的不仅是主会场,今年,全市还有100个分会场活动。
选择日益多元的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展为何还能越办越火?书香满城,上海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虹口滨江建投书局,今年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就在这里举行。作家、学者、出版人、读者坐得挤挤挨挨,每个人都听得很专注。
英国出版人、作家西蒙•富迪感叹说,建投书局真的是个很棒的书店 希望英国也有这样的地方,这比在网上或者去大礼堂举办读书论坛好多了,因为这就是公共空间。
作为上海书展的品牌分会场活动,上海国际文学周今年走过了第九个年头,场地也从礼堂、会堂、国际会议中心回归实体书店,回到阅读最本真的状态。
青年作家王若虚是上海国际文学周策划人之一,他认为活动除了热闹,应该还有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来让作家心平气和,拿一杯水往那边一坐,下面都不发声音,听他讲他写作和这本书的故事。作家余华也说,感受到这是个属于分享者的地方,心里很踏实。
除了国际文学周,分会场活动 还延伸到了遍布全市的实体书店和购物中心。
静安嘉里中心在三楼通廊,设置了一处名为"创意遇见好奇心"的互动装置,有百本书籍 供免费取阅、交换。读者表示,能够在购物通过这个走廊的时候有一个阅读、片刻休息的时间,感觉很好。
负责人丁丽洁说,随着媒介的发展,大家看书的方式或者说阅读的场景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此他们也策划了一些社交互动 比如带一本二手书来交换,希望书展在阅读书本之外能够给大家带来的有意思的事情。
书展期间,商场负一层每天会举办一场 半开放的图书分享会,吸引了许多路过的爱书人士。一些本来只是逛街的读者表示,走过来就可以听到老师讲的一些东西,如果好奇的话就马上可以坐下,非常方便。
分享会嘉宾之一,图书策划编辑彭伦在会后表示,这样的场合也让他感到新奇,能看到周围经过的无关的顾客停下来听你讲东西,这对嘉宾来说也是比较意外有意思的地方,促使嘉宾得把东西讲得有趣,吸引更多的人驻足聆听。
十多年前,上海书展就有了分会场,当时主要是在市中心几家新华书店、区图书馆和社区活动中心做些场外活动。
直到2011年创办上海国际文学周、书香•上海之夏,上海书展才有了思南文学之家、上海图书馆 这两个主要分会场。近年来,随着实体书店逐渐回归,环境越来越好,书展在全市的分会场达到了百个,今年还借力钟书阁、言几又等全国性品牌连锁实体书店,让分会场 第一次走出上海,办到了长三角和国内其他城市。
这使得书展跳脱于单一的图书交易和展示,外延不断拓展。无论是实体书店的小型文化讲座,还是商场、公共空间的阅读交流会,借助于人们的文化创意,很多跨界活动 已成为可持续的日常,正用更有趣、轻松的方式 推动全民阅读,让书展的影响力辐射开去,让书香一年四季在申城飘散。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现在读者对现场的体验要求很高,觉得书展的空间比较拥挤,比较嘈杂,也缺少一个环境可以静心坐下来,仔细地看书挑。如果线上线下真的如期望那样能够很好地互动,这个遗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弥补,所以书展的转型势在必行。
基于上海书展这个文化品牌活动,人们通过 各种各样的创意,为城市公共空间 注入文化基因,为读者打造出了一个个潜心阅读、交流分享的公共书房,让书香飘满大街小巷,让全民阅读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邢晓宇 实习编辑:王旭)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