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5″

视频 | 两会观察|可回收物何去何从?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洪焕铨 施政

2019-01-30 19:10

如果家里有可回收的纸板、瓶瓶罐罐,你会如何处理?知道要在哪里找到专业的回收人员吗?这些被回收的废品,后续又会被如何利用呢?上海的可回收垃圾专项收运系统,目前又建设得怎么样了呢?


打开支付宝,选择城市服务下的垃圾分类回收,选择需要回收的类别后确认,家住静安区佳宁花园的张阿姨刚刚下单不久,小区回收员高师傅已经收到了她的需求。很快,高师傅上门,废旧纸盒、废铜烂铁,称重计量后,拍照上传后台,系统就会自动计算价格。简单几步,垃圾回收的所得就进入了张阿姨的支付宝账户。



这是去年六月上线的一个垃圾回收服务,最早只有废弃家电回收,8月开始,在静安区70多个小区内,试点纳入低附加值的可再生垃圾回收,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价格基本和市场持平。不过,运营方也坦言:这项服务目前真正落地的范围有限,推广速度也快不起来。


上海藏宇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翔介绍:“前端收运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去培训和收集,这些人如果突然一下子短时间全铺开的话,我们担心安全性,或者整个收运体系会承载不住。”


事实上,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可回收垃圾本来就价值不高,要找到合适的回收服务更是麻烦,还不如直接扔进垃圾箱。


而在此次《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审议过程中,不少代表也提到,包括像床垫、沙发等大件家具,其实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事实上谁也不知道正规的渠道在哪里。


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莲青说:“我觉得现在急需的是要重构能够符合我们新时代要求的回收体系,让回收体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时尚化。”


此前很长时间,废品回收大多由马路游击队唱主角,而这并不利于可回收物后续的资源化利用。为此,上海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通过建立回收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体系完善,去年已经实际建成回收网点约3000个。



不过,中转站和集散场的建设推进中,瓶颈依然不少,一方面由于邻避效应,落地较难,另一方面,一些收运来的可回收物,却很难找到后续的资源利用渠道。


静安区彭浦镇两网融合中转站负责人王中心说道:“有些回收物都是低附加值,利用率不高。玻璃基本上几分钱一斤卖出去,包括木头什么,都没什么赚头。”


在静安区的这个两网融合中转站,每个月会收到近2000吨可回收垃圾,有一半是废纸、塑料,经过二次筛选后,根据品质不同,送往相应的处理厂再加工;而像废金属、玻璃和木材,这些可回收物,却很难找到销路。


静安区彭浦镇绿化和市容管理所所长郭蕾分析:“它们的可回收利用率是相当低的,而需要使用的人力成本比较高。”


去年3月,市政府发布文件,规定各区要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补贴办法,不过市场热情依然不高。如何提高再生资源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将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依然是需要花大力气去破解的难题。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处长徐志平建议:“研究出台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针对一些特殊的可回收物,制定专门的补贴政策,通过修复价值链实现物质链的循环。”


市人大代表、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说:“让它资源化利用能成为一个产业,我觉得是需要引导的,所以科技加上政策的引导能够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也是具体落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必要途径。”



建成2000个回收网点,109座中转站和10个集散场,可回收物的资源利用量要达到每日660吨以上。记者从市绿容局获悉:截至11月,回收网点实际建成约3000个,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也达到每日1100吨,均超额完成。


但中转站和集散场方面,一方面由于邻避效应,部分还未落地,另一方面,一些收运来的可回收物在流转途中还是存在壁垒。



市容部门透露,目前,上海正在重构可回收物专项收运系统,计划在2019年,建成5000个回收网点,170个中转站。对于大家关心的大件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也在考虑单独形成一个全链条的管理网络,具体的办法,有望在一季度出炉。而对于那些像木材、玻璃等附加值较低的可回收物,政府部门也在考虑,通过一些补贴的形式,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来推动可回收垃圾的资源再利用,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洪焕铨 施政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