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涉老案攀升,探索“疗愈式”心理干预……

案件聚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雪

2020-10-16 14:38

老年人犯罪不断增多,老年人权益屡受侵害,老年人的利益需求日渐多元化……面对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于去年10月成立了全市首家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以专业化机构专业化办理涉老案件。


一年来,作为全市首个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他们作出了哪些探索?又有何成效?重阳节前夕,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走进中心,一探究竟。



老年人犯罪案件量逐年递增 四年翻番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户籍人口1471.1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总人口的35.2%。而虹口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则位列全市第一,高达41.1%,成为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犯罪亦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已然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根据2016年至2019年虹口区检察院的数据,2016年该院受理的老年人犯罪案件数为96件,2019年的案件受理数则达到217件。短短四年间,老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翻了一番。



2019年1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虹口区院累计受理老年人犯罪案件(包含审查逮捕、审查起诉)361件409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盗窃罪、开设赌场罪和诈骗罪,占比分别为26.65%、13.94%、11.98%。


“老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就是,暴力犯罪占比较小,贪小型、冲动型犯罪占比较大。而老年人身心特点,使得办案难度增加。”虹口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业务主任、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负责人段辉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办案中,老年犯罪嫌疑人由于上了年纪,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梗等各种疾病,因此在案件审查过程中需随时关注老年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提审讯问难度也随之增加,尤其对于行动不便、患有重疾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在提审的次数、时间长短、家属陪同、疾病突发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并做好预案。另外,与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不同,许多老年人由于思想固化、性格执拗,释法说理的难度加大。


81岁老人一时冲动涉嫌犯罪 被叫“家长”


“希望你以后不仅要照顾老人的生活,也要多关心老人的心理,监督老人的行为……”不起诉公开听证宣告会上,检察官这样对朱某的女儿说。这天,耄耋之年的朱某在女儿的陪同下在虹口区检察院上了一堂特殊的“法治课”。


原来,朱某因一时冲动与别人发生冲突涉嫌犯罪。2019年5月22日16时许,81岁的朱某某驾驶三轮电动车至本市水电路汶水东路路口时,因驾驶的三轮电动车无牌照且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被民警季某某查获。


谁知,查处过程中,朱某某不仅不予配合,还击打执法民警季某某胸部两拳,致季某某前胸壁挫伤(尚未构成轻微伤),并扯坏民警的警用反光背心。后朱某某被带至派出所接受调查。到案后,朱某某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考虑到他是81岁的老年人,并患有癌症、脑梗、半风瘫等多种疾病,且腿部残疾行动不便,我们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承办检察官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但为做到既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又达到“惩戒教育预防”的效果,检察官决定请来朱某的成年子女陪同他参加公开听证。


这场形式特殊的不起诉公开听证会不仅确保了老年犯罪嫌疑人及时、安全参与听证,也弥补了老年犯罪嫌疑人听力弱化、语言表达不清等诉讼能力上的不足,在保障老年犯罪嫌疑人合法诉讼权益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听证效果。成年子女参与听证,也促使其重视履行对老年人的监护义务,真正做到约束、监督老年人的行为。


其实,在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中引入“成年子女或家属陪同见证机制”只是虹口区检察院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一个侧面。老年人办案中心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对社会危害性大、情节恶劣的老年人犯罪案件及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严厉打击,对轻微刑事案件少捕慎诉。对需要帮助却无力聘请律师的老年犯罪嫌疑人积极落实强制辩护制度及全程化的律师法律帮助制度。


在对因病导致行动不便、文化程度低且不识字等涉案老年人的讯问、询问过程中,以及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中引入“成年子女或家属陪同见证机制”。针对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在审查逮捕后建议公安机关快速移送审查起诉,尽量缩短在押老年人审判前羁押时间。


诈骗类侵权案最多 老人为何易成“下手”对象?


除了老年人犯罪案件,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同样值得关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了解到,2019年1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虹口区检察院累计受理侵犯老年被害人权益审查逮捕案件62件,受理审查起诉案件76件。其中,诈骗类犯罪(诈骗、合同诈骗、集资诈骗等)在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占比最高,达到45.26%。


“这类案件中,老年人群体性被骗较为突出。”段辉介绍,比如,在一起民族资产诈骗的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被害人逾万名,其中包括数百名老年被害人;张某某等27人合同诈骗案中,老年被害人亦多达数十人;在郭某某等人婚介诈骗案中,老年男性被害人有十余人且70岁以上的占多数。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经济等特殊原因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对象,同时,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赋闲在家,较少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资讯的能力减弱,逐渐与社会脱节,且与子女的沟通交流较少,子女关心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得老年人对犯罪分子的各种诈骗伎俩不易识别,从而也较易成为诈骗犯罪的被害人。”日前,一场侵犯老年被害人权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在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召开。办案中心的检察官们以案说法,警示老人们。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了解到,每隔一段时间,虹口区检察院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的检察官们都会赴社区驿站开展老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发布会、老年被害人权益保障新闻发布会,发布老年人犯罪原因、特点,老年人权益屡遭侵害的特点与防范对策。以讲案例的方式,起到预防警示作用。除了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办案中心还在嘉兴街道市民驿站建立“兵站式”检察官办公室,选派检察官“坐诊”,为群众提供涉老法律咨询服务。


关注涉老犯罪心理


然而,在段辉和团队成员看来,老年人犯罪预防,除了“普法”外,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尤为关键和重要。


“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心态也会发生巨大改变。”段辉和团队在办案实践中发现,易怒、偏执、猜疑、焦虑是许多老年犯罪嫌疑人身上共通的性格与情绪特征,有的甚至达到精神疾病的程度。梳理发现,未婚、离异、无子女老年犯罪嫌疑人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的老年犯罪嫌疑人更易犯罪。


“以往我们在办案中更加偏重实体和诉权保障方面,对老年人犯罪心理层面的关注与研究远显不足。”段辉坦言,“实践中老年人因心理问题而实施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


为此,虹口区检察院探索建立涉老案件“疗愈式”心理干预工作机制,全面审查老年犯罪嫌疑人的身心健康状态、生活背景、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对经测评评估因心理问题实施犯罪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引入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社工或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咨询师开展个案心理疏导与干预,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


段辉透露,目前,该院已草拟了涉老案件“疗愈式”心理干预工作流程,制定了《涉案老年人心理测评谈话提纲》,搭建心理疗愈室,将着手对一起盗窃案件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开展心理干预,之后将进一步扩展至老年被害人。


老年人犯罪预防不能仅仅依靠检察机关“单打独斗”。虹口区检察院老年办案中心主动走访了区卫健委、区司法局,协调实现老年犯罪嫌疑人、老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全覆盖。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雪 编辑:沈佩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