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视频 | 国宝回家为何路漫漫?跨国文物追索面临难点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11-19 09:11

我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将近1000万件左右,能够通过外交或法律途径成功追索返还的只是其中极少数。

为什么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流失文物追索案件中,往往出现国际公约不能适用的情况?11月17日,和我国签署了流失文物返还双边协议的埃及交还了31枚中国古代钱币,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双边协议更加有效一点? 对于海外流失文物,一方面要加大追索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保护力度防止流失。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稿,修订的部分中涉及到,进一步规范文物流通,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文物进出境管理等内容。如何通过完善国内法律这个层面,来防止文物流失海外?


全国工商联文物艺术品商会副会长于鸿雁说,“首先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物大国,但是全世界其他国家跟你的文物是不对等的。比如说,埃及的文物访华,埃及也是文物大国,所以双方容易达成共识,但是有一些小国家,自己本身没有文物,他跟你签这个双边协议就很难,这是第一方面。第二个方面,其实双边协议是在国际公约框架下制定的,那么这个协议的内容完全要靠两个国家互相去商讨。比如说,我们国家有大量文物流失在海外,美国也有,其他国家也有,所以在签订协议的时候,他已经给自己留了后门,这是一种保护措施。他怕到时候协议签订之后,你就找我追讨我博物馆里的文物。有这样一个说法,谁主张谁举证,有时候中国人到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看到那些文物,就说这是我们的文物,没错,但是你能不能找出证据,他是非法获得的,这个是很难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