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后拆违”时代的四个样本丨③虹口:解开“耦合”的结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7-01-07 23:53



拆违:刚柔并济 坚守政策底线


2016年12月中旬,记者来到虹口区江西北路七浦路至天潼路路段,只见道路整洁畅通,车辆停放有序,处处透露着上海老城厢小而不乱的风貌。然而就在1年前,这条仅仅300米的马路两边,足足开设了52家涉及居改非、破墙开店、无证无照等违法经营行为的店铺,其中尤以餐饮小店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

为什么这里会开这么多店?原因很简单,这里附近就是人流量巨大的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人头攒动,就是商机。

“你看这家店原来在门口装了一个自来水龙头,自来水和餐饮废水直接流到上街沿,我们走路都不能走,妨碍大了!”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居民袁志伟指着西泰华小区弄堂口的一间门面对记者说,“你看这个弄堂门口两边的墙面都熏得墨墨黑,因为有些摊头直接开在弄堂的走道上!”




 

为了彻底根治这里的乱象,虹口区把江西北路区块定为2016年“四违一乱”整治的重点区域。然而面对这么多违法的出租门面房,整治行动从哪家开始尤其关键。工作组决定先找违法经营时间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江西北路197号-1单元盒饭外卖铺,把这根最难啃的骨头啃掉。然而在治理之初,该店铺房东的抵触情绪成了行动推进的最大阻力。房东的不配合,让当时上门做思想工作的四川北路街道东泰华居委会主任刘敏雅记忆犹新:“因为房东认为这么多家人家,你为什么一定要先整我?另外他的租金如果没了的话,他就没有生活来源了。”

拆违必须公平,而公平的前提是和每一个关系人达成共识,于是当地居委会会同城管、消防、安监等15个部门,组成联合恳谈小组,开始了一场以政策为底线的“博弈”。

“我们跟他谈政策、谈案例、谈后果,不跟他谈价格和补偿。因为这是违法行为,在硬道理上,我们是不存在任何柔性执法的。”四川北路街道东泰华居委会主任刘敏雅说,“越是难啃的骨头,我们越是要啃。不是说因为你们难啃,我们就去踩政策的红线。”

从2016年1月至3月,联合小组先后5次约谈“197号盒饭店”的当事人,渐渐化解了房东的抵触情绪,这场博弈持续了三个月。4月7日,“197号盒饭店”终于成功搬离拆除。而其他的违法门面最终也都接受了整改意见。



2016年初至今,通过“劝、拆、清”等多种综合执法手段的运用,虹口区完成了4638处235147平方米无证建筑、2313处违法经营、14处规模性租赁、63处居民区群租、6处危化品隐患、16处违法排污、42处消防安全隐患、50处生产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部分区域被改造成了停车场,绿化带、文化墙,七浦路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综治:牵一发动全局 以拆违促旧改

事实上,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不仅表现体现在看得见的市容上,“拆违建”有时还会成为“动拆迁”的关键因素。

作为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虹口区旧区改造的压力一直不小。2014年3月,四川北路街道启动旧改动迁工作,然而在“数砖头”的补贴政策下,不少动迁户担心违法者“违建越多,补偿越多”而迟迟不愿在旧改同意书上签字。

“当初我们担心20个平方违章建筑也算进去的话,不就多拿200万了吗?这对没有违章建筑的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四川北路街道一位居民向记者坦言,“违章建筑没个说法,旧改怎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心理没底。”

拆除违法建筑,让动迁户回到同一条起跑线,成为四川北路旧改的关键。事实上,这里动迁工作开始于2014年,但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还是在拆除了2万9千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后。

街道旧改工作人员感慨,中心城区的改造工作往往齐头并进、犬牙交错,“四违一乱”的整治效果常常能够带动全局。“如果我们前期没有拆违的整治,那么我们后面做旧改的工作就很难。”四川北路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工作人员杨家眉告诉记者,“因为一些动迁对象可能说我的是门面房,我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旧改动迁比我们一般居民的动迁更难做。”

2016年7月1日,四川北路街道江西北路区块整治工作顺利通过考评验收,成为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市级区块。目前,区块内97%的住户已旧改签约,居民预计最快在2017年7月份就能搬进崭新宽敞的动迁房。在这里居住了59的老居民、81岁的袁仁华婆婆笑着对记者说:“我和我的邻居都算彻底解放了。我现在分房分到松江南站附近,新小区新公房,我们真的很开心。我59年倒马桶的问题总算彻底解决了!”



 

拆违后:把工作“耦合”起来


2017年,虹口区将继续加大“四违一乱”整治力度,有了2016年的经验,虹口区将坚持整治工作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与重大工程相结合、与河道治理、道路景观美化相结合、与民生保障相结合、与机制探索相结合的“五结合”原则,力争在2017年底达成三个“基本解决”目标,即:虹口辖区内集中成片的违法搭建问题基本解决、无证无照经营问题基本解决、中小河道黑臭问题基本解决。

同时,虹口区将逐步拆除江西北路地块内的旧改待迁房屋,提升这片“城市洼地”的能级。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嵘指着地图告诉记者:“七浦路以北的整个区域是虹口未来可以集中开发的区块。我们的规划也想把它建成一个商办居有机混合的、复合型的商业街区。我们强调要把公共空间的开放、共享,以及设施的新增体现出来。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小区的建筑密度降下来,把公共空间的规模提升上去,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空间的品质。”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城市更新要学会“留白”,为未来的二次开发做好准备,而“留白”的前提,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我认为在市中心,拆违首先是要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需求,百姓的问题解决后,在规划没有想明白之前可以留白。”杨雄说,“这种留白和绿地、野外公共的场所配置是联动规划的。这种留白是布绿,同时又为未来二级三级的开发留下了场地空间。”


拆违,难道仅仅只是拆违吗?这是记者在采访时,所有被采访者都会反问记者的一个问题。的确,不到老城区,体会不到拆违的复杂性:为了拆除一栋违法建筑,“政府”、“业主”足足博弈了三个月;即使是可以获得补偿款居民受益的动迁,也因为拆违“拆不净”,而缓慢推进了整整两年。时间背后的成本似乎巨大,每一个难题似乎都很难解开,因为,拆违是几乎所有社区管理矛盾的集中点,但转机也在这个点上,解开这个点上的“结”,可能解开的是一连串的“结”,不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