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种将解决未来空间站内航天员食品自给问题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2018-08-31 10:57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被称作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送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其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这也是航天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样不仅能解决未来空间站内航天员食品自给的问题,也能给地外基地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如果我们未来建设了月球基地、火星基地,人类在那里生活就得有持续的食物供应,就需要在空间环境里种植。
据介绍,空间环境十分特殊,其中的辐射、微重力、亚磁和高真空等因素,都会作用于作物种子,使它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还是太空中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地面无法模拟。其实,在地面的常规育种方法中,有一种叫“辐射育种”或者叫“辐照育种”,就是把一包种子放在那儿,然后拿射线去照射它,通过射线的照射,诱导它自身产生变化。
但是在地面去做,只能做射线的辐照,而且只能做单一射线。到了太空就不一样了,太空中的射线不仅有我们已知的,还有很多未知的都有可能作用于种子。并且种子在接受辐照的同时,还处于太空的微重力以及其他各种环境当中,所以它不同于地面。
如果种子的变化是有益的,相关专家就能研究其中的空间诱变机理,再以此为依据,探索如何利用地面已有的技术,丰富和发展农业、环境、能源以及更多领域的生物技术。
但太空育种不是在天上就完成它的育种工作,而是在搭载诱变后,一代一代筛选培育。换句话说,并不是一粒种子上天回来以后就变成新品种了。它只是空间诱变实验种子的实验材料,能不能成为种子,还需要按照地面品种选育的科学规律和技术路线。地面上的工作,短则五至六年,长则十年八年都有可能。
太空育种不是转基因,任何的变化都是种子自身在变化,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和介入,这是太空育种和转基因的本质区别。
利用太空育种来选育新品种,其中包含两个目标——一是面向未来农业生产,另外一个目标则是为了选择未来适合在空间环境下生长发育的品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实习编辑:胡欣雨)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