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摆摊”火了!“马路经济”的火候该如何控好?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06-04 23:39
最近这段时间,“夜市”、“摆摊”成了热词。全国多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夜市重新开放,允许商贩街边摆摊。人们惊喜地发现,因疫情一度人气低落的街道马路,正在恢复“烟火气”。
从接地气的青岛大排档,到最洋气的上海安义夜巷,最近全国不少地方纷纷推出自己的“夜经济”品牌,助力"新消费"。就在这个周末,上海还将迎来首届“夜生活节”,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读等主题,推出180多项特色活动,打造一场全城参与、跨界合作的夜间嘉年华。
提振经济,还需政策加持。日前,上海制定指导意见,允许特色小店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外摆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7地已经递出政策“橄榄枝”,明确鼓励发展户外非正规经营,以促进就业和消费,推动经济复苏。
中央释放信号为“马路经济”伸出“橄榄枝”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的观察,今年流动摊贩从有到无再到从无到有,其实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背景。
首先,全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各地都在提振经济、稳定就业,这个时候流动摊贩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政策选择;其次,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中央近期释放的一些积极信号。
盘活“马路经济”应有长远规划
有了政策的加持,一些地方逐渐出现了摊贩“井喷式”增长。摆摊,也成了这几天朋友圈里的热门词。热度背后,也有人担忧,“马路经济”成为临时刺激经济的“救急药”。
马亮认为,“马路经济”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经济结构的肌理中,实现长远发展,是城市管理者应当做好的“平衡术”。“马路经济”本身是利弊相生的,它能带来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会给公共秩序、城市环境带来更多的挑战。这时候,就需要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个整体思维,需要多部门去协调,包括进行一些精细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形成政策的可持续的发展。
善用新兴手段解答“马路经济”新考题
不过,对于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放开容易,管好却难。尤其是一些街头地摊,牵涉到交通、市容、环境、卫生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摊贩本身流动性又强。在个别地方,夜市开放后,出现了影响交通、现场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目前也已被停业整改。
面对“马路经济”这道新考题,各地如何答卷,才能让让城市在恢复烟火气同时,更加地美丽有序?马亮特别提到了新兴手段的运用。
他认为,我们现在提的智慧城市,在流动摊贩的管理方面应该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例如移动支付、gps定位,可以非常好的对一些流动摊贩进行追溯,利用这些类似的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化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相关的部门也应该加强合作。流动摊贩是典型的跨部门问题,需要“整体政府”的理念。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董亚欢 黄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