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视频 | 浦东海沈村:沪乡生活新体验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21-10-01 19:53

15分钟生活圈,在乡村会如何来描画呢?从自家到稻田菜地、再到家门口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这样的"圈子"未免太过单一。今天我们打造乡村生活圈,是要为乡村注入各式各样的特色空间,让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已入金秋,浦东惠南镇的美丽乡村 海沈村,到了稻浪飘香的季节,30多个乡村生活圈服务点位生机勃勃,沪乡生活的美好场景正在缓缓打开。



轨道交通16号线惠南东站直达,海沈村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地铁直达村。轨交出口,一座新造的弧形木质心愿桥,成为城市到乡村的转换节点,走出喧嚣,被铺面而来的大片稻田撞个满怀。桥的另一头,停着可供租借的自行车。



因为是两届场地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的家乡,骑行和漫步自然也成为串联起乡村社区生活圈的轻松愉悦的方式。如今,这个生活圈里,不仅有可漫步的稻田,还有了乡村版的CBD,“工坊一条街”, 创业的人、返乡的人,都正在成为这个生活圈新的成员。



“又见老八样”,是返乡村民陈志超开办的餐馆,扣三丝、扣蛋卷、扣甜肉……他把小时候农村地区的传统菜式,重新带到了餐桌。

在远洋船上做了十多年厨师,之前的生活一直在外"漂"着,陈志超说,自己是被村里的美景给吸引回来的。回来翻新老宅,大厨重操旧业,小餐馆生意红红火火。



乡村生活圈的打造,需要多方参与。2019年以来,海沈村等盘活了一批村内闲置民宅,将其改造成具有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功能的公共空间,对外招商。花吧、酒吧、咖啡吧……很多文艺的、新潮的事物,都被年轻创客,充实进了乡村生活圈。还在念大学的王馨怡,就把她爱做甜品的梦想落地在海沈。



创客的加入,让这个原本单调的生活圈,凭添了几分灵动;游客在稻田漫步之余,也有地方小憩,乡村的可达性更强了。



生活圈日益增多的特色空间,也改变着土生土长的村民们的生活。推开方格木窗,面朝院落里的阳光,午后,73岁的庄梅仙阿婆,闲适地做着土布手工缝制。她所在的这处房子,是村内仅有的三合院住宅,年久失修,早就无人居住;保护性修缮后,现由一家文化公司运营,定名"记忆海沈":木梁黑瓦、土布文创、古老物件,游客重温岁月时光,而阿婆,也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庄梅仙阿婆说:“推开窗还是熟悉的样子,土布也变好看了,生活也变好了;原来稍微有点退休工资,到这里来之后又有一笔收入了, 现在花钱感觉不心疼了。”

今秋的海沈,成片的稻田里铺开了木质栈道,开出了田间画廊;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从来不是分得那么清,白天劳作后,村民们还可以回到稻田里漫步。新增的每一处空间都充实了乡村生活圈,而共同经营这个生活圈的,有企业、有创客、还有村民自己。



“过生态的打造,通过宜游实现了宜业,最终实现了宜居,当地村民能沉下心,留在海沈村。” 在惠南镇副镇长王新悦看来,这才是真正实现15分钟生活圈的融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编辑 沈佩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