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点道·驴象缠斗】希拉里的“五十度灰”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安芸
2016-07-20 09:46
2008年6月7日,60岁的希拉里·克林顿宣布退出竞争,转而支持奥巴马。在败选演讲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又颇为哀怨的话,那就是,“虽然这一次我们没有能够打破最高、最硬的那块玻璃天花板,但感谢你们,天花板上已经有了1800万道裂缝。”这里的这些裂缝,是在说希拉里在那次民主党初选中获得的1800万张选民票。
而整整八年之后,又是一个6月7日,从头再来的希拉里终于如愿以偿,正式宣布锁定2016年总统大选的民主党候选人提名,但这一次她只在那个天花板上砸出了不到1670万道裂缝。而当这位年近古稀的前第一夫人、前国会参议员以及前国务卿真的成为美国历史上主流政党的首位女性总统提名人时,民众似乎却并没有感到有太多意外,更没有那么激动。
这并不仅仅因为希拉里从去年4月12日透过Youtube宣布参选、成为首位投入初选的民主党人以来始终是既无悬念的不二人选,更是因为在这样一场民怨情绪沸腾的选举中,希拉里已经因为所谓“最大建制派”的身份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也为希拉里这次类似于卫冕的志在必得的“准连任竞选”蒙上了诸多阴影。
希拉里的“第一度灰”
希拉里目前面对的面积最大的阴影其实就是一种重要的选举事实,即作为民主党人的希拉里在尝试在昔日对手、同为民主党人奥巴马执政8年后继续民主党对白宫的控制。从历史上看,上一次开放式选举中得以延续某一党对白宫的控制的例子还是在1928年,可见其中选民希望换一个党来试试的求变心态有多么强烈,希拉里作为民主党的历史与民意压力又有多大。
与2008年参选相比,如今的希拉里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担任奥巴马第一任期国务卿的经历。作为美国首席外交官的这四年虽然也被有人批评为是在全球积累飞行里程,但也的确使得希拉里积累了极多的外交领导力。但硬币的另一面,这是将希拉里与奥巴马政府仅仅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奥巴马烙印”。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令人失望的今天,希拉里必须避免公众觉得她当选将是所谓“奥巴马第三任期”的印象。
所以我们才看到,即便希拉里在国务卿曾经至少45次公开为TPP背书,但为了不得罪工会利益,希拉里还是在权衡之下在2015年10月宣布不支持TPP,原话是“目前就我知道的内容,我不认同。”这种因势利导与虚情假意不免给人以投机政客的负面评价。
虽然在希拉里宣布锁定提名的两天后,奥巴马就公开支持了希拉里,而且言语极为动情:“看看,我很清楚这项工作有多么艰难,所以我清楚她将多么出色。事实上,我不认为还有任何其他人能够如此胜任这个职位”。但人们不免还会记得,奥巴马在八年前攻击希拉里时的言辞,“她强烈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她投票支持小布什的伊拉克战争。她什么都会说,但什么都改变不了。是时候该翻开新的一页了。”
讽刺的是,在八年前成功“翻开新一页”的奥巴马如今却不得不要努力说服美国翻回到属于希拉里的“那一页”上。公众会相信么?
希拉里的“第二度灰”
而给希拉里带来最深阴影的其实是另外一个男人,那就是她的初选对手伯尼·桑德斯。
客观讲,希拉里要先谢谢桑德斯,因为这位比自己还年长6岁的参选人的坚持,希拉里的年龄问题被衬托得无足轻重了。
虽然民主社会主义者桑德斯已无胜算,甚至他自己也说会投票给希拉里,但他在初选中与希拉里的缠斗足以说明了希拉里的困境。如果说希拉里代表着民主党内部的“新民主党人”阵营的话,桑德斯则代表着“进步民主党人”阵营。面对着民众对经济复苏的无感而无奈以及由于新移民冲击下的低水平就业,桑德斯给出的“平民主义”解决方案颇具吸引力,改革华尔街、反对自由贸易、社会权益平权等政策,都深得工会利益以及中下层普通民众的支持。这些主张事实上正在塑造希拉里阵营不得不采取跟进策略。
更为严重的是,桑德斯代表了民众对于长期在任的政治精英即“建制派”的不信任甚至是反感情绪。在这次选举的“反建制派”分为之下,1990年就当选国会议员的资深政治人物桑德斯作为“新面孔”反而吸引着民众的支持。在过去4个月的各州初选中,民调显示,更多的年轻选民甚至是女性选民都更为青睐于桑德斯,而非希拉里。面对这些昔日的民主党关键基本盘,希拉里必须尽快有效整合民主党,把桑德斯的选民团结到麾下,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共和党人。目前看,希拉里的整合努力还算顺利,甚至与桑德斯同为平民主义阵营旗手人物的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已经支持了希拉里,但也有消息称希拉里正在考虑选择一位具有平民主义理念的副手人选,来锁定桑德斯阵营。当然,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人选可能是沃伦甚至俄亥俄州的国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但应该不会是桑德斯。
希拉里的“第三道度灰”
放弃奥巴马、靠近桑德斯的投机做法背后,其实藏着希拉里的第三个阴影,也是最无法改变的一个,那就是她长期毁誉参半的公众形象,支持者拿她当女神,而在不支持她的人眼中希拉里就是个女魔头。一个令人玩味的细节是,在参选之前希拉里的民意支持度始终超高,明显高于奥巴马,但在其参选之后,民意却急转直下,不满意度则从两成急速升至五成上下。其中原因其实是,她的参选触动了那些极为反感她的民众。
为了步入政坛临时搬家到纽约州选国会参议员、投票支持反恐战争后却为了竞选总统公然反水、身为TPP主要推动者却为了竞选改弦更张,在大声疾呼反对不平等不公平的经济与分配制度、捍卫穷人利益的集会上,穿一件上万美元的阿玛尼,这些都是希拉里的刻板形象。
当一个人在华盛顿政坛混迹了20年后,从“白水门”到所谓的“拉链门”,固定的形象真的很难改变。试想,如果希拉里做一个发型要一千美金,肯定会被批评太过贵族太过奢靡,而如果她去一个小理发店随便剪剪,肯定又会被说成又在廉价的作秀。如何塑造将希拉里正面形象最大化、负面形象最小化,应该她的竞选团队必须解决的紧要问题。
希拉里身后的最大阴影
最大的、最深的、最难改变的阴影其实还不算完,希拉里目前仍旧面对一个可能是最致命的阴影,那就是“公事私邮”的所谓“邮件门”。
希拉里的“邮件门”是共和党在调查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9月11日班加西领馆爆炸事件前后举措是否存在疏失时的意外收获。按照希拉里自己的统计,在四年国务卿任内收发的62320封邮件全部使用了服务器位于纽约家中的私人邮箱。目前,3万多封与公事有关的邮件已经提交给国务院,并在甄别后分14批在网上公开,其中22封被认定涉及机密信息,可能触发进一步的司法程序。而其他3.2万封被希拉里个人认定的私人邮件虽然已经删除,但FBI正在对其服务器进行恢复,其中是否存在涉密可能仍存在变数。
虽然希拉里在2015年9月的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上公开就“邮件门”道歉;10月22日有出席国会众议院班加西调查委员会长达11小时的听证会,其表现起到了一定的“止血”效果,但并未彻底解决“邮件门”的持续延烧。目前看,“邮件门”存在司法化即希拉里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而被起诉的可能性。如果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希拉里的竞选前景将面临重大变数,民主党在2016年的选情也将面对致命的逆转。或者说,真若如此,桑德斯也仅迎来了代表民主党人替补参赛的唯一名额。
即便“邮件门”最终并不会让希拉里面临司法困境甚至是牢狱之灾,但这件美国“领导干部不受规矩”的丑闻持续强化着希拉里原本就挥之不去的负面形象。“邮件门”时刻提醒着人们,希拉里曾是奥巴马政府的一分子,对奥巴马政府的无所作为负有责任;希拉里一贯高高在上、专横跋扈、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最大建制派”;希拉里是不可信任的候选人。换言之,这个致命的阴影正在强化前三个阴影的副效果。
更为严峻的是,“邮件门”其实不仅仅是个坑,更是个“筐”,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什么都可以找到出来的“筐”。试想,在网络时代的生活,邮件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简直就是将希拉里在2009到2012年四年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细枝末节放在了众人皆可看到的显微镜下。
比如,希拉里的邮件里已经被证明有关于克林顿基金会接受中东国家捐款的问题、有关于她在华尔街演讲接受高额报酬的问题,甚至是用私人信箱回复邮件授权无人机在巴基斯坦进行军事打击的问题。未来引出其他丑闻肯定具有高可能性。可见,国会山上的共和党人的确立功了,他们找到了阻击希拉里的杀手锏,不过目前看,他们却并没有顺利找到足以击败希拉里的人选。
虽然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都罕见地遭遇了极高的不满意度,以至于这次选举成了一次选丑的对决。但如果按照美国总统选举中的538张各州选举人团票在政党倾向上相对固定的分布看,民主党人超越270票从而获胜的难度明显低于共和党。
当然,在这样一场以民怨为背景的“最大建制派”与“最大反建制派”对决的竞选中,以经验作为最大优势的希拉里的确面对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但很可能发生的事实是,从奥兰多枪击案到“英国脱欧”公投,美国民众的冲动与怨气正在逐渐被减震、被释放。这些切肤之痛或隔岸观火,恰恰会让公众更为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前景,思考到底谁才能为这个国家带来更好的答案。这样的话,希拉里也就真的会继续打破天花板,让美国迎来所谓的“她时代”。
但11月8日大选之后,马上跟上来的下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走来的希拉里,真的会给继续解决方案的美国带来切实改变吗?还是会让民众很快再次陷入失望的深渊?世界只能拭目以待。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