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视频|作家蔡骏其实很文艺 悬疑新作探讨集体记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吕心泉

2017-03-23 10:26

视频|蔡骏谈首部游戏幻想推理小说《宛如昨日》


我们渐渐长大,童年的样子变得越来越模糊。当我们遇到烦心事,焦躁不安的时候,有没有脱口而出:“回到小时候,那该有多好”?如果有一种设备,戴上它,可以回到记忆中的任何一天,甚至连温度、气味、触感都被如实还原,你可愿意尝试?


在悬疑作家蔡骏的新作《宛如昨日:生存游戏》中就引入了这样一种游戏设备。蔡骏说:“设备产生的原因就是关于我们找寻记忆, 因为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其实很多很可贵的记忆被我们慢慢的忘记。这是个人记忆,还有就是集体记忆。”


《宛如昨日》中的游戏部分


游戏功能:寻找记忆


《宛如昨日:生存游戏》是蔡骏第一部游戏幻想推理小说。2015年,蔡骏创作了短篇《宛如昨日的一夜》,作为科幻小说2016年初发表在了《科幻世界》杂志上。在这篇小说里涉及到的科幻设备,在蔡骏看来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因此他决定将人物的命运扩大,在2016年三月完成了长篇小说。


但这还不是今天我们看到这部《宛如昨日》。“我觉得还要加入强烈的悬疑的案件的元素,”蔡骏说:“我就把我之前构想过的、可能几年前就有构思过的但一直没写的一个罪案故事,和现在的这个科幻的VR故事结合在一起。”


书中的这个VR游戏就叫做“宛如昨日”,这难免让人联想到“三体游戏”。对此,蔡骏表示,游戏的功能是一样的,这个游戏在书中不仅帮助破案,而且还帮助寻找记忆、寻找自我。“当然,现在的VR只能说是体验,而在小说里则是非常成熟的技术。通过VR,写作方式、表现空间也有了拓宽, 视角超出了第一、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


很多艺术家都在以游戏作为媒介,探讨人类的多重身份问题。而蔡骏在小说中通过游戏强调的却是身份的认同。“游戏帮助我们回忆起自己,回忆起自己失落的记忆。”蔡骏说:“个人记忆,也是集体记忆,集体记忆里一定有大量的社会背景。”


《宛如昨日》尾声节选


罪案故事:来源真实


在蔡骏的悬疑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条“南明路”。由于蔡骏是上海人,很多读者会误以为是不是上海就有这么一条路。蔡骏笑说:“这完全是虚构的 ,因为以前小说出现过,所以在这里沿用了。我刻意避开了上海元素,因为觉得这个 故事适合全中国, 所以淡化了这样的元素 。”


《宛如昨日》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红头发的十八岁女孩,看上去是个坏女孩,其实不是。 她在高考前夕得了脑癌, 所以她就没有参加高考,退学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她性格特别地叛逆,极其有个性。她要找到真凶为老师复仇,然后又要为自己而救赎,因为这个秘密跟她的身世有关 。


“这是两代人的故事。整个案件根源就能看出社会变化和当下的社会话题。


”蔡骏说:“案件确实是从真实案例来的,但它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个案,是 必然会发生的问题。”


《宛如昨日》开篇


悬疑小说:亦可文艺


《宛如昨日》这个书名看起来似乎和悬疑罪案搭不上边。而在采访中,蔡骏也一直在提及“集体记忆”、“自我救赎”的话题。


“其实,我就是很文艺啊。”蔡骏说:“而且关于记忆的这个主题,我觉得本身就是很文艺,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细节、我们的情感、我们的青春……这些都是一个很文艺的主题。悬疑和文艺结合在欧美小说中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我觉得《宛如昨日》也完全可以做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吕心泉 编辑:余寒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