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剧场的前世今生
时讯
看懂上海
2017-12-14 17:04
曾经在上海戏剧最为辉煌的时光,环人民广场老剧场群点缀着数十个大小剧场,而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老剧场伴着历史的脚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据统计,自开埠以来,上海区域内共有剧场、影剧院、电影院187家,但如今已有三分之一被拆除或另作他用。在兴建新影院、新剧场的同时,还有多少人留有当年的剧院记忆?
“话剧大本营”卡尔登大戏院
曾几何时,卡尔登大戏院及其所在区域是上海最新潮的去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于摩登文艺青年而言,位于派克路(今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大戏院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话剧艺术中心”。诞生于1923年的卡尔登大戏院由英国人投资兴建,它见证了中国话剧走向商业化的风风雨雨,被誉为“话剧大本营”。
中国现代话剧的扛鼎之作《雷雨》和《日出》都是在这里首次公演并产生巨大轰动的。此后,卡尔登大戏院成为上海最重要的话剧剧场之一,而戏院所在的区域也成为上海最奢华、最新潮的夜生活区,有“东方巴黎”的美称。
曹禺《日出》在卡尔登首演
卡尔登大戏院装饰华丽,设有欧式包厢,豪华气派为当时影院之首,曾有“上海第一影戏院”之称。据上海市档案馆文史学者、作家陆其国透露,当年郁达夫在上海追王映霞一事引起轰动,而郁达夫认识王映霞的第一天晚上,即乘黄包车请王映霞到卡尔登大戏院看话剧。
默片时代,卡尔登大戏院令人称道的还有它拥有的那一支出色的乐队。当时放映的影片既无对白也无声响,为了烘托气氛,一些中、高档影院均自拥乐队,在乐池里视剧情随片伴奏,以增加影片感染力。卡尔登的乐队在当时名气很响,曾有人在报上特地以《影戏院中之音乐》为题撰文,予以褒扬:
“海上上下两等影戏院,咸具钢琴,而上等影戏院,则加设梵亚林(小提琴)队,其音调之佳,首推卡尔登影戏院,其佳处,在能吻合剧中之状态,且悠扬得体。”
卡尔登大戏院1942年的戏单
印刷媒介中的卡尔登盛极一时
1930年,孙瑜导演《野草闲花》时,更进一步为影片写了一首主题曲《万里寻兄词》,曲调选自俄国的民间音乐,由影片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演唱,担任伴奏的正是卡尔登乐队。孙瑜预先请大中华唱片公司录成唱片,然后在放映时配合演员开口唱歌的画面,播出唱片。这首《万里寻兄词》也因此成为我国影坛的第一首电影主题曲。
1951年,卡尔登大戏院改名长江剧场,20世纪90年代因改建大楼被拆除。
“越剧十姐妹”名起黄金大戏院
黄金大戏院因创办人而得名
在旧法租界恺自尔路敏体尼荫路转角上(今金陵中路1号),曾矗立着一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建筑——黄金大戏院。它是1930年1月30日建成开幕的,创办人是沪上“三大亨“之一黄金荣。该戏院初时放映电影,以欧美黑白片为主,后改演京剧,邀请著名京剧世家高庆奎、高盛麟父子,并有张遏云、金少山等一批名角配档,阵容齐整浩大,演出非常成功。1937年戏院改由金廷荪、孙兰亭等海上名票经营,先后邀京剧四大名旦及马连良登台献艺,包括关栋天父亲关正明在内的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学生常在此演出。
黄金大戏院最大的辉煌来自1947年。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这十个正当妙龄的柔弱女子,为了筹办自己的越剧实验剧场和越剧学校,决定搞一个盛大的联合演出。她们将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改为中国历史题材的《山河恋》,并在1947年7月29日,相聚签订联合义演“合约”,这是著名的“越剧十姐妹”称谓的来源。
越剧十姐妹
黄金大戏院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占地面积约1亩8分、舞台和用房等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大型剧场,它拥有三层观众大厅。1951年3月1日起,戏院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以租赁方式接管以后,改为华东大众剧院,隶属于华东戏曲研究院。从此,这幢已显陈旧的老式建筑开始了它新的历史征程,并于1954年再度更名大众剧场。
1993年,黄金大剧院被拆除重建,现为兰生影剧院。
虹口大戏院——中国第一家
虹口大戏院旧照
1908年12月22日,旅沪的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乍浦路用铁皮搭起了一座简陋而坚固的房屋,拥有250个座位,因专放电影,故命名为虹口活动影戏园。雷玛斯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纯商业行为,将对以后的中国电影产生微妙的影响,而1908年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影院正式诞生的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戏曲和游乐场一直是上海滩最红火的娱乐业,而进入民国以后,短短几年,电影就迅速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娱乐新产业。雷玛斯正赶上了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再加上影院地处闹市中心,雷玛斯又深知上海市民阶层的口味,收费低,换片勤,因此经营状况不错。
很快就富起来的雷玛斯开始寻思对简陋的影院进行改造。1919年,他请匈牙利人邬达克对影院进行重新设计。邬达克以后因设计国际饭店而驰誉沪上,而此时他年仅26岁,雷玛斯给他的这张定单很可能还是他在上海开始设计生涯的处女作。邬达克将原铁皮结构改成钢筋砖木,拱形结构,另辟建观众休息厅,座位增加到710只,还在二楼建造了会客室、卧室和浴室等生活设施,院名也正式改为虹口大戏院。
改建后的虹口大戏院很是风光了一阵。著名导演汤晓丹曾言他的电影启蒙就是在虹口大戏院完成的:“我和沈西苓总是带着干点走进放映厅,连看好几场。有时,长达十几个小时,直到我们对影片的镜头结构、转场方法、场景设计、对话内容、字幕处理、音乐起止都能背出来为止。”
在以后的几十年间,虹口大戏院经历了多次改建更名。1997年,为给市政建设让路,虹口大戏院终被拆除。为了纪念中国电影业的发祥地,有关部门在原地留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虹口大戏院旧址,乍浦路388号,1908年由西班牙人雷玛斯创办,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电影院。”
金都大戏院的震惊血案
1947年的夏天,在上海发生了一起国民党宪兵与警察之间的流血冲突,震惊了全国,也令蒋介石很伤脑筋。这就是震惊上海的金都大血案,它的发生地是金都大戏院。
金都大戏院坐落在上海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同孚路(今石门一路)转弯角上,由国华国泰影业公司制片商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创办于1940年,当年12月开幕,由周璇主持并剪彩。该戏院最大的特点是观众厅楼座与底层相通,观众不必从场外楼梯上下,而是直接从梯形座席走上走下,这对于观众来说,方便极了,所以,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影剧院。
周璇
1947年7月27日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人头攒动,十分热闹。原来,国泰影片公司刚刚制作完成的电影《龙凤花烛》马上就要上演了。这是一部古装哀艳凄情巨片,由金都、金城、文化会堂三家大戏院同时推出。由于有一些备受观众喜爱的著名影星领衔出演,所以,吸引了很多影迷,前来一睹为快。
9时许,电影即将开映。就在这时,检票口处传来激烈的争吵声。警察卢云衡在处理特殊观众无票强行入场纠纷时,宪兵排长李预泰出面干涉,双方发生口角后,李预泰召来部下痛打卢云衡,引起警察与宪兵群殴。宪兵开枪打死8人、打伤8人。次日,警察捣毁金都大戏院,并有部分警察罢岗,宪兵也罢勤。事态发展惊动蒋介石,他急派秦德纯来沪调处。10个月后,双方肇事者受到审判,“市府”拨款对受害人及金都大戏院损失作象征性经济赔偿。金都大戏院从此生意清淡,1954年更名瑞金剧场,1998年,为了给延安高架让道,剧场的全部门厅及放映间被拆除。
瑞金剧场旧照
文章内容来源:文汇报《消失的老剧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
(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