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波: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八点看法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蔡晟
2016-09-07 16:09
苑波: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八点看法
近日,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从预算太高、七十年来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对人类生活没有实在好处等七方面,表示《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对此,提议在中国建设超大对撞机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发表反驳文章《中国今天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称中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建大型对撞机,是高能物理领域领先国际的一个难得机遇。支持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还包括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教授,以及超弦理论权威、菲尔茨奖得主威滕等。
从科学家到普通公众,人们开始热烈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建设大型对撞机这个话题。高昂的造价是此次争论的焦点之一。反对这一计划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根据以往各国建造对撞机的经验,美国中止了项目,浪费了30亿美元;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现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耗资100亿美元。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少于巴西、墨西哥或马来西亚,还有急待解决的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医药健康问题等,目前不宜考虑建大型对撞机。
王贻芳发表文章指出,中科院高能所正筹备先后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质子对撞机,其中预计在2022至2030年竣工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造价约400亿人民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王贻芳表示,相对于大型对撞机的科学意义,这个成本不能算高:“我们提出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项目总的造价大约是400亿人民币的,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如果你考虑这是一个十年的项目,几千人奋斗的一个重大科学内容和成果的,它会带来我们在一个重大科学研究领域当中的一个国际领先地位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能够走到国际领先的地位,这也不算多的。”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运行,取得了一批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有影响的重要研究成果。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了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完成了粒子物理所谓的“标准模型”。在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的几个月后,王贻芳带领的团队就提出了在本世纪30时代建成下一代对撞机的计划。根据规划,中国为主的研究团队将在50至100公里长的地下环形通道内,利用相同的隧道,建造两座超级对撞机: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质子对撞机。
中国究竟该不该建造大型对撞机?就此问题,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信息学实验室研究员苑波。苑波认为建设大型对撞机并非科研主流,他提出了八点看法。
1,投资过大,还需考虑运行和维护成本,以及利息和使用周期;
2,科学问题并不明确,仍然属于探索性研究,欧洲对撞机至今并没有重大突破性成果;
3,中国虽是科技大国但并不是科技强国,不可好大喜功而应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
4。我们已经有深刻的教训,人类基因组计划我们购置了大量测序仪,但测序技术日新月异,还损失了大量的试剂和服务;
5,中国需要加强科学问题导向的研究,而不只是专注于更强大的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6,绝大部分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基于科学工作者个人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不是庞大的科研团队。需大力鼓励年轻科研人员独立领导研究工作;
7,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也同时开拓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的人才应该博采众长,还要跨学科;
8,科学强国不是在几个点上强,而是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百花齐放。
(实习编辑:祝闻豪)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