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质监执法检查过度包装 茶叶、保健品成重灾区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英

2016-06-17 16:20

一进家乐福超市,执法人员奔向的第一个点就是茶叶区,这里以往都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果不其然,一款售价为210元的七彩云南普洱茶礼盒,肉眼一看就涉嫌过度包装。执法人员介绍到,根据国标《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茶叶的空隙率不能超过45%,但这款茶叶明显超标。



而在保健品专区,一款康富来洋参口服液礼盒,也进入执法人员的法眼。打开包装,把泡沫塑料全部拿到,5个小瓶子的体积竟然不到整个外包装盒的1/5。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工程师朱旭明介绍到,“对于保健品,国标要求空隙率不超过50%,我们现场执法人员把它拆开了,初步判断下来空隙率应该大大超过这样一个指标。”


其实,从茶叶,到保健品,再到此前的月饼过度包装,这些都让消费者调侃,钱都花在了包装上。此前,在大力整治下,月饼的过度包装现象稍有好转,但茶叶、保健品等仍然屡屡上榜,成为一块难以整改的硬骨头。执法人员表示,目前,国家标准对商品包装做出了一定限制,但具体怎么做、过度包装如何处罚,都还没有明确的细则。



2013年2月,上海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法规,对商品的过度包装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处罚力度。上海本地的生产企业是规范到了,但外地企业却不在管辖范围内。“我们本地的企业,我们管得了,外地的企业,真的没办法管,只能让他整改,它不整改,它年年发现问题,我们年年让它整改,但是仅限于整改。我们也很无奈,我们不能手伸到外面去,我们只能本地生产企业管得了。”上海市质监局特定产品监管处副主任科员王宝斌表示。


据了解,如今,上海市面上过度包装的商品约有2成,主要都是外地企业生产。对于这一块硬骨头,目前只能通过对超市进货进行把关。超市方面表示,先会下架处理、再跟厂商协调。但超市无法预判商品是否过度包装,而且包装好坏直接影响销量。


家乐福中山公园店食品部经理何彦就直接表示:“如果包装太小,顾客不一定接受,因为从中国人送礼的观念来看,总归觉得大一点的东西比较有面子。包装好的销量就会很好,包装差的销量很差。”对此,上海市质监局表示,企业是商品包装物减量的第一责任人。


上海是个大市场,八成以上商品非沪产,因此需要通过销售企业的采购引导,来督促厂家依法生产。同时,上海市质监局将联合市民群众,请来社会啄木鸟,发挥社会共治的效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