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视频 | 两艘主力舰加盟 美第七舰队成搅局亚太主攻手?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2021-08-18 21:37

急于从阿富汗抽身的美国,正加码推进其亚太部署。当地时间8月17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宣布,美军又有两艘主力战舰抵达日本,展开长期部署。


第七舰队又增员 美海军加快实战部署?


根据美军方发布的消息,8月16日,“霍华德”号和“希金斯”号抵达了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横须贺港。


公开资料显示,这两艘驱逐舰都属于阿利伯克级,“希金斯”号是具有导弹防御能力的Fight2型驱逐舰,“霍华德”号则是Fight2A型驱逐舰,上面配置有96管飞弹发射器,可搭载BGM-109巡航导弹、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等多种弹药,还可搭载2架具有改进的弹道导弹防御、防空和水面作战能力的MH-60直升机。


“霍华德”号和“希金斯”号


第七舰队指挥官萨金特宣称,这两艘驱逐舰未来将成为该舰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支持美军在印太地区的任务。


特约评论员杜文龙指出,第七舰队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线投送部队,此前已部署有1艘航母、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1艘指挥舰。在“霍华德”号和“希金斯”号这两艘主力战舰“加盟”后,第七舰队部署在印太的驱逐舰数量将增至11艘,其防空、反导和对陆攻击能力将得到较大跃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上作战能力也会进一步拓展。


“门罗号”抵达西太 美海岸警卫队成海军“左膀右臂”?


不仅是主力战舰,美国还在向西太平洋地区增加海警船部署。日前,美海岸警卫队巡逻舰队的旗舰“门罗号”已经抵达西太,展开在该地区为期数月的部署。


美海军一架MH-60S在门罗号上降落


“门罗号”满载排水量4600吨,最高航速可达28节,航程12000英里,可搭载100多名舰员。据美媒报道,“门罗号”将在第七舰队指挥下展开行动,目的是增加在印太的行动便利及海上影响力。


虽然美国海岸警卫队隶属于国土安全部,但其与五角大楼的合作正日益增加,自2018年以来, 美国海岸警卫队另外三艘巡逻舰也都已部署在西太,它们屡屡打着“渔业执法合作”的旗号,在该地区以及中国海岸附近逐步加强活动。


在杜文龙看来,一系列动向说明,美国海岸警卫队正逐渐成为美国海军对外干涉的一环,它们作为“第二海军”,配合其他作战舰艇,使得第七舰队未来能接纳更多舰艇。


事实上,美海军第七舰队的新动向不止于此。近日,其麾下的“萨尔塔”号濒海战斗舰、“基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机动排爆第5小队还组成了一支“水面行动群“,在亚太海域开展军事行动,进行了水面作战、水雷对抗、反潜作战等课目的演练。


MH-60S直升机从“塔尔萨”号濒海战斗舰上起飞


演练视频显示,美军出动了MH-60S和MH-60R舰载直升机,向海中投放和回收了“剑鱼”无人潜航器。


按美军的说法,“水面行动群”的组建,标志着美海军濒海战斗舰和驱逐舰首次组成水面特别行动群,使舰队指挥官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水下指挥作战,“提升美军综合作战能力”。


杜文龙认为,为了在“印太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七舰队的“功能”和聚焦方向正在相应调整,重心从原先的以深蓝远海为目标,夺取制海、制空权,更多转向夺取岛礁和大陆的棕色区域,而在海岸警卫队协作下,这种“蓝色+棕色”、“海军+海警”联合介入亚太的模式,将变得更加灵活、更具威胁。


美军舰载直升机投放“剑鱼”无人潜航器


战略重心转向亚太 拜登能如愿吗?


杜文龙进一步指出,目前美国对第七舰队的高度关注,反映出其正将战略重心进一步转向亚太。事实上,与第七舰队有关的最新动向,只是美海军近期在亚太海域频繁活动的缩影。


美方公布的信息显示,美海军“平尼克”号导弹驱逐舰7月下旬在南海分别开展了消防演练和海上补给作业;美海军驱逐舰“本福德”号也曾于7月24日在南海航行期间开展消防演练,并擅闯我西沙海域。


此外,在将“罗斯福”号航母调往阿拉伯海协助驻阿富汗撤军后,“卡尔·文森”号航母日前已从圣迭戈基地启程,以填补亚太地区的航母“真空”。据悉,此次为了驻扎亚太,“卡尔·文森”号在硬件方面进行了大幅升级,搭载了12架最新列装的F-35C舰载机。这也是美国航母首次携带F-35C在亚太部署,加上部署在日本、韩国基地的F-35,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五代机数量已超过百架,阵容空前强大。


“卡尔·文森”号航母


杜文龙表示,随着美国在中东收缩,特别是航母编队海上作战能力进一步向亚太转移,充分说明美国准备集中精力搞大国竞争,而海上战略将成为核心,未来,无论是新舰艇的建造,还是老舰艇的调整,都将瞄准这一目标。杜文龙进一步强调,随着更多主力舰艇来到亚太,其海上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这需要引起地区国家的警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宋懿 黄涛 实习编辑 皮思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