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2″

视频 | 司机视线受阻?盲人老伯半夜出门锻炼被撞倒...

案件聚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钱浩明

2021-07-05 14:41

凌晨,夜色浓重,红灯亮起,南北向的机动车停了下来,东北侧的北京西路上,一个行人正准备横穿路口。要想从路口的东北一侧走到路口的西南侧,根据交通法,行人应该按照信号灯指示走过两条人行横道到达。但是这个人没有走人行横道,而是抄近路,直接走到了路口里。这样横穿机动车道的行为是及其危险的,当南北向绿灯亮起,还在路口的这个行人被一辆路过的车辆撞倒在地。


发现撞了人,驾驶员李雄马上报警救人。回想起自己撞人的原因,李雄觉得通过路口时,为了赶上绿灯的尾巴,他一脚油门,结果闯了大祸。



按照李雄的说法,碰撞发生前,他的前车有避让,而他因为车速和误判两个因素,导致他发现行人后,避让不及,撞倒了行人。


经过警方的调查核实,去世的老人姓张,今年64岁,本市居民,独居。在核实身份的过程中,民警还发现了一个意外情况,张老伯是一名盲人。凌晨时分锻炼身体,是张老伯的特殊习惯,这么多年下来,对于周边道路情况他非常熟悉,从来没有出过事,这次被撞大家都没有想到。



当我们再次查看一下监控,就可以发现盲人张老伯在过马路的时候,和普通人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是他手上有盲杖,第二就是慢,张老伯从进入路口到走到道路中间,用时40秒。张老伯手持盲杖缓慢的行进状态,即使是在深夜,途径的驾驶员都看在眼里,在南北向绿灯亮起后,大家都对张老伯进行了避让。只有加速而来的李雄避让不及。


因为在造成他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中负全责,李雄的行为已经涉嫌交通肇事罪,所以他被警方拘留,这让原本以为只要赔钱就行的李雄,措手不及。在拘留期间,李雄的家人为他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他才得以离开看守所。对于这样的经历,李雄觉得自己很冤枉。而事发前开在他前面的汽车,成了李雄眼中坑害他的罪魁祸首。



李雄说的煞有其事 ,可是反复查阅监控,检察官发现在他前方转弯的是一辆出租车,而且出租车很早就转弯了,不应该对李雄的视线造成影响。为了谨慎起见,承办此案的检察官,来到事发路口进行实地调查。


通过在事发路口的实地测试,检察官觉得,首先从距离上说,以李雄当时的车速以及路口的宽度,他与张老伯的距离,只要及时制动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那么李雄说的看不见被害人成立吗?


那么,李雄当晚的视野会不会被阻挡,检察官驾车沿着李雄当晚行进的路线,以他当时的车速在路口又进行了侦查实验。实地查看,和侦查实验的结果相互印证,这一切都表明,李雄甩锅前车阻挡视线,以及自己刹车不及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对前车有如此深刻的错误印象呢?



检察官本来以为,李雄是借口前车阻挡视线,推卸自己的责任。可是几番沟通下来,他们发现李雄确实没有推卸责任的想法。幻觉,这可能是李雄错误认识形成的唯一解释,那么这个幻觉的形成,会不会是他夜间出车,疲劳驾驶产生的呢?根据李雄自己的说法,他是专职夜班驾驶员,凌晨两点,距离他上班满打满算4小时,开车的时间就更短了,还没到疲劳驾驶的程度。


时至今日,李雄再次复盘整个事发的全过程,他终于感觉到问题所在,原来,问题可能出在他当时手上点燃的香烟上。纵观整起案件,李雄路口加速抢行,交通违法在先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他当时多等一个红绿灯,看清路况后行驶就能避免事故发生。


废旧立新的《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一共7章51条,除了规定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相关内容,还根据生活数字化转型等新发展趋势,规定了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等内容。相比以往,新办法还要求,新建改建的重要的涉残疾人老年人公共建筑,在竣工验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代表来进行体验,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对于解决现存的涉及残疾人,尤其是盲人出行无障碍设施缺陷缺失等问题有积极意义。专家特别就盲人过街音响提示设备的安装使用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心关爱残疾人,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除了出了在街面设置无障碍设施,通过科技手段帮助残疾人,也是方便残疾人出行的新方式。就在上周,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打造的“云助残服务平台”小程序正式上线。借助手机的辅助模式,视障人士王利通过云助残服务平台小程序为自己发布了一单协助外出的需求。需求发布、信息共享、服务对接功能,是“云助残服务平台”的核心服务,首期在平台上线的是'助盲出行''手语翻译'需求发布和供需对接功能,未来将成为服务对接平台。


(看看新闻Knews 记者:钱浩明 实习编辑:陈心宇)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