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给公共场所语言文字“找找茬”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齐越 周滢
2019-11-14 18:35
银行的"对公办理专窗",英文翻译成了"对男性办理专窗"。行人通行的出口,翻译后成了货物贸易的出口……在街头巷尾、商场和不少公共场所,类似不规范、不准确的翻译用词或标语,闹出过不少笑话。而最近,上海有20个学校的学生化身"啄木鸟",专门上街给不规范用语找茬,他们找到了哪些茬呢?
“平常干杯都说cheers,不会说Let'scheers。”
利用休息时间,七名建平中学的高一学生走进了附近商场,为各种招牌和指示牌找茬。有没有错别字,英文翻译是否准确,商标文字是否合规,都是这支"啄木鸟"小队关注的重点。
“有个休息区,它给的翻译叫作‘restingplace’,这样翻译过来其实有‘安息地’的意思,我觉得外国朋友过来会非常疑惑。”
“有一次地比较湿,他们在地上摆一块这么高的牌子,上面写‘小心地滑’,英文叫‘slidecarefully’,大概是直接放进翻译软件里,就是小心地滑,就很好笑。”
类似这样的翻译闹笑话,看似问题不大,但却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这处公共场所,乃至对于城市的印象。比如,之前刷爆网络的某银行"对公业务专窗"英语翻成了对男性业务专窗,就让人啼笑皆非。还有这家美发店的招牌,英语翻成了模型制造。
“翻译成salon(沙龙),hairstyling(美发造型)或者hairdesign(发型设计)都可以。”来自上外的“啄木鸟”们说。
有翻译从业人员表示:“就你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表达,语法和用词都不对的,特别是汉译外,因为我们自己的母语不是外语,中国专家看完了,最好找点外国专家来看看,毕竟这些信息要传达给外国人。”
从三年前开始,上海市语委就牵头组织各学校的志愿者,为公共场所的语言文字找茬。大家发现,商标、店招缺乏中文名称,英文翻译不规范、错别字、生造单词等都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也有不少存在争议。
“比如桃园眷村的园是繁体字,还有GU、优衣库都是纯英文,它们其实是不规范的。”建平中学高一学生尹昕宁说。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赵耀表示:“有的商标它是按照一个图形logo来注册的,这个把它当成图形处理,我们默认它是可以没有中文的。如果看着它像是一个图形商标,但是我们又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我们建议大家去中国商标网。”
大家挑的刺儿最后会被汇总到专家手里定期"三堂会审"。专家组会逐条讨论,给出最终修改意见。“我们并不反对用它全球统一的外文名称,但是必须要有中文名称,如果是注册的那么就按照注册。”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晔表示:“有一些我们会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去负责去监督去整改,还有一些我们会给出推荐性意见,希望他们能够去改,然后过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再去回访。”
事实上,规范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仅靠社会力量也是力不从心。尽管2014年我国制订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但它不具备强制性,再加上语委不是执法部门,和各方沟通起来难度不小。此外,一些不规范的商标在其注册时就打了擦边球,现在回过头要求重新修改,对方大多也不乐意配合。业内专家呼吁,应尽快推进立法进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起草人之一的柴明颎说:“在联合执法的基础上是不是来回顾一下,我们以前的一些法规啊,或正在执行的这些东西,是不是还有缺陷在,这些缺陷是不是能更好地进行完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表示:“特别呼吁要立法,从工商局商标法的使用应该加强,尤其是要制订关于语言应用的具体规定,一定要从源头上管理。”
公共场所的不规范用语,看起来事情不大,但也会因闹出笑话而影响到城市形象。志愿者们做找茬啄木鸟只是第一步,希望各方从源头就能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杜绝低级错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周滢 实习编辑:李珂)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