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刚刚落幕,习近平赴沪“点穴”调研
时讯
央视新闻
2019-11-03 09:30
探滨江,百年工业遗存“蝶变”世界级滨水区
习近平首先来到黄浦江边的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100年前,这里开启中国近现代工业,三百多家企业机器轰鸣。100年后,这里还江于民,跻身世界级滨水区。
2016年8月,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第二年年底,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两岸,共45公里公共空间岸线贯通开放。
11月2日当天,习近平考察的是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杨树浦水厂始建于1881年,当时是远东最大的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48万立方米。
为了还江于民,建筑设计师们在杨树浦水厂外的防撞桩上架起了全长535米的空中走廊。不仅贯通了整个公共空间,还为老水厂的文物建筑提供了极佳的观赏点。
今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的石景山首钢园区,也是将百年工业遗存化身为时尚建筑群,这与杨浦滨江的建设理念异曲同工。
在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还有一个给市民歇脚的地方——人人屋党群服务站。木结构搭成“人”字,取名“人人屋”,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考察期间,习近平同当地居民亲切交谈。其中就包括一位叫黄宝妹的老人。
黄宝妹老人出生在浦东,十几岁进入日资裕丰纱厂(国棉十七厂的前身),在这里工作了四十多年。导演谢晋以她的事迹拍摄了电影《黄宝妹》,在影片中黄宝妹扮演她自己。
退休后的黄宝妹依然精力充沛,健步如飞,她的一大乐趣就是在社区给年轻人讲党课。
访社区,“小小联合国”有一趟“立法直通车”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的第二站是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时政新闻眼》发现,这个社区市民中心“大有来头”。
古北新区是全国最早一批涉外社区。荣华居委会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首个涉外居委会。在2.0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居住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被称为“小小联合国”。
古北新区的另一个特点,是这里有一趟“立法直通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15年在全国设立了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其中一个就在这里。
习近平考察古北市民中心当天,这里就开了一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草案)的意见建议征询会。
在征询会现场,有一个“洋面孔”——德国人戴雷,他是一家电动汽车品牌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他第三次参与立法征询。他说他很高兴见到草案强调了对企业信息的保护,同时建议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
时机有深意
四中全会结束第二天,总书记再赴上海考察,他关注的不仅是这座城,更是这个国。总书记去年在上海说过,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绣花需功夫
总书记此次详细了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等情况。他以自己的行动提醒各级城市管理者,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
主题更聚焦
从行程安排来看,总书记看的点虽然不多,但涵盖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诸多议题。作为曾经主政这座超大城市的领导人,他深知“解剖麻雀”应该从何下手。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