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演艺大世界关键词:生态和跨界
时讯
文汇APP 作者 顾一琼
2020-07-14 14:13
经过近两年持续努力,演艺大世界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目前,演艺大世界共拥有专业剧场22家,集聚了大量优秀演艺资源,聘请田沁鑫担纲中国大戏院艺术总监,陈薪伊艺术中心落户上海人民大舞台,9次格莱美获奖艺术家温顿·马沙利斯在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驻场演出。去年,演艺大世界完成申报国内演出数27742场,其中中国首演、亚洲首演、全球首演剧目80部,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上海国际戏剧邀请展、上海国际喜剧节三大节展贯穿全年,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表演艺术新天地、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思南赏艺会、“艺·树”计划等诸多节展和活动品牌亮点频出。
下一步,黄浦将加快推动“演艺大世界”复苏繁荣,并着眼“十四五”发展,在载体、内容、生态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热度,推动“演艺大世界”发展能级跃上新台阶。
载体上,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探索在南京路、淮海路、豫园等商业体中开辟更多演出空间,推动演出与更多公共空间(如广场绿地、滨水岸线、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等)相融合,不断激发剧场和演出空间潜力。同时将演艺场所纳入区域夜间经济总体规划,发展演艺特色餐饮、酒吧、书店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增加观剧消费新潮流和文化生活打卡地,实现商旅文联动发展生动局面。
内容上,坚持内容为王、品质为王,培育更多高水平国际性的节展赛事,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文化作品在黄浦首发、首演、首映、首展,集聚更多群众喜爱的名家大师、名团名剧,创作更多叫好叫座的原创文化精品,同时积极推动“演艺大世界”内经典剧目、优秀剧团与国际知名经济公司、剧场合作,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显示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生态上,加大整体营销和品牌推介力度,加快集聚一流机构和人才,以市场化思路进一步推进剧场设施、内容生产、中介经纪、衍生品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推动演艺与电竞、影视制作、创意设计等行业跨界融合,打造完整的演艺产业链,放大演艺大世界的辐射效应,加快打造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引领区、亚洲演艺之都核心示范区。
同时,注重发挥黄浦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努力打造“开天辟地”红色文化根植地。始终牢记党的诞生地所在区的神圣职责和特殊使命,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黄浦区已查明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有12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高质量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用好用足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文化地标,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丰富红色文化体验,培育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完善阵地布局,擦亮红色文化地标。全力配合推进“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完成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布展并对外开放,推进中共上海区委党校、“又新印刷所”旧址修缮保护,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场馆展陈能级,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文化地标。创新宣传手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成立红色文化研究院,组建红色文化讲师团,创新传播红色文化模式,努力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红色故事讲出美感。打响“i-Party”新时代黄浦党性教育品牌,深化拓展“兴业讲堂”等“一街一精品”项目,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兴媒体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持续推进红色故事进地铁、进公交、进街区、进社区、进楼宇、进学校。优化内容供给,丰富红色文化体验。将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融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看有展览、听有讲座、讲有故事、读有经典、唱有歌曲、演有戏剧、播有视频、传有格言、巡有路线、展有平台”系列服务。让党员干部群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独特魅力,真正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成为城区最鲜明的精神底色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根基。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