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参考消息特稿 | “洋大白”投身上海没有硝烟的战斗

时讯

新华社

2022-05-06 22:11

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攻坚阶段,在实施大规模封控管理的一个多月以来,共有35万名志愿者奔赴抗疫一线。他们中有一群特殊的人,是来自荷兰、法国、德国、阿尔及利亚、韩国、巴基斯坦、英国等国的“洋志愿者”。这些穿着防护服的“洋大白”,化身为民生服务的“关爱员”、平安家园的“守护员”、凝心聚力的“宣传员”……在他们看来,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守“沪”家园义不容辞。在他们身上,也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抗击疫情时的团结和坚韧。


外籍教师深夜为小区值班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中远两湾城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居民小区之一,共有居民11500多户,居民数量超过4万人。由于上海新增感染者数量处于高位波动,这座面积大、人口多的居民区防疫难度不小。


自上海大规模封控管理以来,这个小区有400多名志愿者每天都在不停忙碌着。


3年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艾米乐和家人入住中远两湾城。虽然是楼栋里唯一的“老外”,但他一点也“不见外”,很早就主动请缨成为志愿者,并选择夜间值班。为落实“足不出户”政策,艾米乐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居民们随意下楼,劝说下楼遛狗或散步的居民返回,协助维持小区的秩序。


本科毕业后,出于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艾米乐带着梦想漂洋过海,来到上海财经大学深造。拿到博士学位后,艾米乐选择留在充满机遇的上海,成了一名经济学教师。


“上海就是我的家乡,现在这座城市遇到了困难,出一份力是我应该做的。”艾米乐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夜间做志愿者工作,一方面是因为白天要给学生上网课,晚上才有空闲时间;另一方面,我的中文还不是很流利,在夜间维持秩序是想尽自己所能做些事情。”


上海实施大规模封控管理以来,长时间隔离让一些居民的心情受到影响,也引发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从经济学角度,艾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任何的决策都带来相应的成本和效益,目前中国采取的‘动态清零’方针是以小成本获取大效益,尽管会有短暂的不适,但这最终有益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民生。”


近日,上海分批有序推动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复工复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复产,物资保供和就医配药等难题得到了缓解,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毒,我们热爱的那个上海一定会回来!”艾米乐充满信心地说。


“请让我为你们送沉重的货物”


上海,这座以速度与活力著称的城市,现在不得不慢下来。但仍有不少人进入了“加速度”,来自荷兰的斯坦·克里宁就是这样一名奔跑的“洋大白”。


克里宁和妻子居住在上海市徐汇区的一个封控小区中。4月初以来,他一直居家办公。12日,他在小区微信群里发送了一条信息——“我是一个健康的外国人,生活在这个美丽的社区。我所有的测试都是阴性,我会说一点中文,请让我把沉重的货物送到你们家门口。”随即,这名“洋大白”正式上线。


封控期间,上海市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包括蔬菜、面条、肉类等,再加上很多居民选择团购商品,数以万计的包裹被卡车从各地运来。如何发放这些物资,成为社区的一个难题。


14日下午三点半,克里宁所在的小区收到了一批货品,是1万多斤蔬菜和16000多颗鸡蛋到货。十几名志愿者整装待发,要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物资的配送。克里宁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迅速套上防护服,在小区里一路飞奔,争取在晚饭前把新鲜物资送到居民的餐桌上。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有很棒的志愿者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很欣慰看到大家都收到了蔬菜包和鸡蛋。”克里宁表示。


在他看来,一切都在向有序的方向发展。疫情终将散去,明媚阳光定将归来。


洋女婿感受到“温暖和坚强”


戴着口罩、手里搬着物资、防护服上写着“抗疫必胜”四个字……这几日,来自马来西亚的郭成炎经常出现在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海宁居民区的楼栋内。


49岁的郭成炎是中国女婿,和妻子林慧结婚十年。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发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党员的林慧和许多党员一样,自愿请战投身一线防疫工作。


看着每日忙进忙出的妻子,郭成炎也坐不住了,便向妻子提议自己也来做志愿者。就这样,他和妻子都成为社区志愿者。无论是帮小区居民派送物资,还是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郭成炎都忙得不亦乐乎。


在中国定居近二十年的郭成炎不仅中文流利,还略懂上海话,很少有居民能认出眼前这名戴着口罩的志愿者是外国人。由于家离外滩不远,郭成炎每天都能听到海关大楼传来的钟声。在他心中,早就把上海视为自己的家。


当志愿者的经历,拉近了他和邻居的距离,也让他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新认识。“看到那么多志愿者勇敢逆行,越发感受到上海的温暖和坚强,只要大家‘一道屏牢’(意为支撑下去,熬住),疫情一定会过去。”


在上海,还有许多像郭成炎这样的外籍人士,由于受到身边志愿者的感召,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坚持就是胜利,疫情防控是场大仗硬仗。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洋志愿者”是抗疫无国界的生动注解,也是与病毒作战的平凡英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