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中国精神④:中国革命大本营的坚守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晓雯
2019-09-18 20:14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84年前,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这里。巍巍宝塔山、绵绵延河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13个春秋,中共中央以延安为中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把延安塑造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武装斗争的统帅部,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功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个成体系的观念和作风的集合,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时期,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军民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屯垦在南泥湾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战时作战,闲时种地,硬是把不毛之地变为"陕北的江南",实现自给自足之外,还源源不断向群众和其他部队提供了物资支援。
"三五九旅来的时候,他们吃的是沙柳水,吃的都是树叶子,反正地上能吃的东西都吃了,吃盐的话就是地上哪一块地最脏,挖上一筐子土,放在这儿一泠,这就是盐水。"翻出陈旧的老照片,今年74岁的侯秀珍,动情地向女儿讲着刘宝斋老人,当年自愿留守南泥湾垦荒种地的感人事迹。刘宝斋是侯秀珍的公公,当年是三五九旅的一名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回城工作,自愿留守,一辈子都没有离开那片充满深情厚谊的土地。刘宝斋老人一生都在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革命传统,也是朴素的家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年11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说,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再次来到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延安,红色寻根之旅蔚然成风。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正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热切寻觅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初心。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中,留下红色革命遗址445处,其中延安市城区就有168处。红色革命遗址已经成为青年干部培训的优质教育资源。每年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的全国各地党员干部超过30万人次,其中青年干部超过半数。
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奋进、清廉、简朴的风气,令人感佩。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闻名中外。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从严治党、严肃执纪。如今,全面从严治党仍在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无论是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轻车简从"、改进会风文风"话风","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减少交通管制",还是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工作和生活待遇规定,都可以看作是新时期延安清廉之风的再传承,体现出延安精神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生命力。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包括狠刹"舌尖上的腐败","清卡"行动,除"四风"等一项项改进作风的"硬招",直指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作风建设,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保证。2015年5月4日,中共上海市委正式公布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根据《规定》,上海市级领导干部的配偶不得经商办企业,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在上海经商办企业。4年多来,上海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方法,以"钉钉子"的精神和务实创新的作风,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规范,从制度上堵住贪腐的"蚁穴"。
历史造就了延安精神,新时代更需要延安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和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才能筑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基石,才能汇聚起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本色,就是要弘扬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只有保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优秀品格,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才能为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不竭的动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晓雯 图片编辑:袁俊 李佳 视频编辑:祝闻豪)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