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1″

视频 | 敦煌新生代①:扎根心安处,窟粉进阶石窟讲解员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瑞 摄影 许鑫

2018-05-15 17:16

丝路驼队途径的敦煌,自常书鸿开始,一代又一代青年放弃繁华都市的生活,加入敦煌研究院,像骆驼刺一样,把根深深扎进肃北戈壁。70年多年过去,敦煌研究院也从最早的10人团队,发展到如今1281人的队伍,负责起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的管理和保护。


如今的莫高窟,高峰时,每天接待超过1万八千人的游客,而石窟壁画也开始以流行时尚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敦煌石窟包罗万象,誉满全球,近年来更是圈粉无数。在敦煌研究院里,粉丝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窟粉”。这些窟粉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窟粉中,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对敦煌石窟的痴迷,异乎寻常。“为了学习到洞窟的内容,窟粉们常常不惜一切代价,来洞窟来十几遍、几十遍。看展览,看几个月。” 部分窟粉甚至会追随讲解员的脚步,和讲解员保持联络、往来。他们会每天关注讲解员的微信、微博展示的,和洞窟壁画相关的内容、洞窟中的新发现,并留言和讲解员讨论。而为了满足意犹未尽的窟粉,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敦煌研究院有时候还会办一些小的聚会,讲解员会开一些小直播。这样良性的互动过程中,有些窟粉因为痴迷壁画,直接选择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


“敦煌是进入中原文化区的第一站,往北走一点就是草原,往西走一点就是西域,往南走一点就是青海高原文化区,而敦煌作为河西走廊、四郡一地,它是中原文化区。中国相互塑造的四种文化,它的汇聚点就在敦煌。”邢耀龙是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的一名90后讲解员,在榆林窟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由最初,因为喜欢《西游记》,开始钻研壁画里所有玄奘取经图的细节,慢慢适应每天4小时往返瓜州县城和榆林窟的奔波、每日工作的琐碎。他开始从寂静无声的石窟里,找寻到自己的乐趣,寻求到内心的平静。经过累月的努力,他也慢慢开始,能像老讲解员一样,说起敦煌,口若悬河。


邢耀龙喜欢写诗,于是他就把对石窟的痴迷,投注到诗文里,他写石窟的清晨、夜晚。榆林窟的四周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榆林河从门前经过,不远处是一片野生白榆树林。虽然说榆林窟是莫高窟的姊妹窟,但由于地处瓜州榆林河峡谷,距离敦煌170多公里,因此游客要少而精了许多。而这从一定程度上,要求讲解员能够因人施教。实现因人施教,讲解员除了要对石窟有整体的了解,另外,还需要他们术有专攻。在敦煌研究院,因为自发的,对石窟的痴迷,许多年轻员工会在工作之余,下苦功自学。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在这里,虽然很安静,虽然很平凡,也比较苦。但是很心安,心里很安静。所以说在这里打算先一直待下去!” 2018年4月25日至6月20日,榆林窟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原窟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售票处、办公楼、宿舍等配套建筑开始拆除、重建。榆林窟为保证文物安全和游客安全,暂停对外开放。这段时间里,邢耀龙和同事们在公路上设置了“游客劝返点”,轮流值班,劝返那些慕名而来,却不知情的游客。


正在升级基础设施的榆林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瑞 摄影:许鑫 编辑:范饱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