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下一站丨外滩,中国建筑师登上历史舞台的地方
下一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昱
2021-09-17 09:00
说起外滩,大家都知道是万国建筑群,可是你知道,我们中国的建筑师也是在这里登上历史舞台的吗?要知道,二十世纪初之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筑师的概念,造房子靠的是工匠,然而从1920年代开始,一群人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而他们登场亮相的地方,正是外滩。
在今晚《下一站》“建筑可阅读”特别节目中,建筑师童明(祖父为第一代建筑师代表人物童寯)带着节目组来到了外滩江西中路汉口路的路口,他说,这里对于中国近现代建筑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
原来在这个路口,沿江西中路方向,连续三栋建筑都有特别的意义。
在九江路路口的原金城银行大楼,是第一座由中国建筑师在1926年设计的银行,他的设计师庄俊是第一位留学回国的中国建筑师。金城银行的建筑风格属于标准的西方古典风格。
就在它的旁边,汉口路路口,为华盖建筑事务所在1948年设计的浙江第一银行。
华盖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赵深、陈植、童寯,是第一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的中国建筑师代表,他们的同学有梁思成、林徽因。浙一银行是标准的现代风格,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汪孝安评价:“在外滩整体以典建筑、传统建筑为主的这样一个区域里边,这栋建筑我觉得是中国建筑师在当时现代建筑实践的一个典范。”
而在它们旁边,还有一栋带有中式古典元素的大楼,是1934年基泰工程司设计的聚兴诚银行。童明说:“基泰工程司在上海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建筑作品,上海人可能都去过,我们现在叫第一百货,那个就是基泰工程司做的,1934年的时候的设计,号称是上海甚至远东第一百货大楼。”基泰工程司的代表人物朱彬、杨廷宝,也是第一批宾夕法尼亚回国的中国建筑师。
三幢大楼相隔不过几百米,分别代表了第一位中国建筑师和国内解放前最大的两所建筑事务所的作品。
童明老师介绍,实际在外滩我们熟悉的万国建筑群身后,在第二界面,就是中国建筑师登上历史舞台的地方。因为1920年代民族资本的兴起,中国建筑师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甚至超过外国设计师,所以这里存在大量的中国建筑师作品,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浙一银行大楼虽然是华盖为银行而设计,然而实际上没有作为银行使用过一天。1951年浙一银行竣工,1952年,这里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的国有建筑设计院——华东院。
建筑内至今保留的金库大门,没有一天为金库做过贡献,倒是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档案图纸,因为这里曾是华东院的档案室。
更有意思的是,华盖的创始人赵深、陈植在解放后解散了自己的华盖建筑事务所,直接加入了华东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汪孝安回忆,院里很多老的建筑师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来看过这栋楼,当时陈植还爬在脚手架上,没有想到后来,赵深、陈植就成为了华东院的第一代总建筑师。历史的缘分就这样把时代的重任从第一代建筑师传递到了新中国建筑师的手上。也是在这里,华东院的新中国建筑师不断成长,完成了对岸浦东开发开放以来70%的地标建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 实习记者:林海涨)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